首页 >>  行业动态 >>  业界动态

四川藏区牦牛保险、森林草原保险发展纪实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31 16:42:40

雪域高原办农险 藏民遭灾有倚靠

四川藏区,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与艰辛脆弱的生产生活并存。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守护着长江源头,连天的森林草原为下游保护水土;与此同时,干旱、冰雹、雪灾、火灾等恶劣天气,使得藏区经济支柱农牧业一直处于“靠天吃饭”阶段,210万户籍人口中,贫困人口就占到25.7万。

对此,四川保险业扎根雪域高原,创新保险产品,先后开办了青稞、牦牛、森林等10个中央财政补贴农险品种和玛咖、草场、食用菌等4个地方特色农险品种,2015年支付赔款1.26亿元,受益农户达7万户次。

3500米海拔推农险 10万户次藏民受惠

集民族地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高寒地区和连片特困山区于一体的四川藏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藏民居住分散、交通受限、语言不通……如何传播避险理念、开展保险业务?

畏难是人之常情,唯有克服它,迎难而上,才能啃下这块“冻”骨头。

2015年,四川省农险保费收入29.49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四川藏区农险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中航安盟财险等企业先后在藏区开展了农险业务,有中心支公司7家、支公司17家、营销服务部20个、农险服务站223个、村服务点290个,农险服务人员1800余人。

在健全的服务网络下,2015年,四川藏区农险保费收入2亿元,增速比全省农险平均保费高7%。2016年上半年,四川藏区农险实现保费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85%。共承保青稞14万亩、牦牛83.3万头、藏系羊1.5万头、森林1.43亿亩。

随着保险产品不断丰富,助推藏区脱贫攻坚成效初显:2015年,四川藏区农业保险支付赔款1.26亿元,比保费收入增幅高出72%,受益农户7万户次。2016年上半年,支付赔款5600万元,受益农户3万户次。仅一年半的时间,就有10万户次受惠农业保险。此外,聘请藏族群众1800余人作为农险服务人员,人均年收入增加近万元。

降费提标强保障 增品增补扩覆盖

总体来看,四川藏区农险覆盖率仍然偏低,青稞覆盖面不足15%,藏系羊覆盖面不足10%;农户自缴保费比例较高,养殖业为20%,种植业为25%,高于其他省市藏区农户自缴保费比例。加之藏区普遍财力较弱,当地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也较低,农险要有更大作为,必须在更大空间上让利于民。

对此,四川保监局多次推动出台藏区农险支持政策:2012年,青稞等起赔损失率由30%降为20%,绝对免赔率由10%降为5%。2013年,水稻、玉米保额由300元提升至400元;森林保额公益林由400元提高到500元,商品林由500元提高到750元。2014年,森林保费公益林由0.8元/亩降为0.65元/亩,商品林由1.5元/亩降为1.2元/亩。

政策不断完善,四川藏区农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15年共为藏区种植、养殖业提供风险保障777亿元,同比增长17%。

为进一步扩大农险覆盖范围,四川保监局推动下发了《四川省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奖补方案》,将藏区特色农险产品纳入省级补贴范畴,并于2014年将藏区等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标准从30%提高到35%;2015年将省级财政对牦牛、藏系羊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由25%提高至30%。

在巩固传统藏区保险发展的基础上,各农险经办公司结合藏区牧民实际生活需要,创新农险产品,探索藏区保险增品扩面。如中航安盟财险在牦牛保险条款中将狼灾列入保险责任,在阿坝州红原县开发了全国首例天然草原保险,承保了四川首个藏区食用菌保险。

此外,《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在藏区等地铺设保险服务网络的公司,按照每个乡镇服务站3万元、村级服务点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农险所发挥的助推脱贫功能,在牦牛保险上尤为突出。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中航安盟财险均在藏区开展了牦牛保险业务,2015年,四川藏区共承保牦牛83.3万头,占全省牦牛总数的20%,提供风险保障16.82亿元,支付赔款1.06亿元,户均赔款近万元,有效防止了牧民因灾返贫。3年来,牦牛保险为牧民户均减损近3万元,以至于提起牦牛险,当地牧民无不称道。

2015年,红原县龙日乡龙日村藏民拉玛扎西的两头牦牛被狼咬死,承保的中航安盟财险公司经查勘核实,支付了赔款4000元。此后,拉玛扎西逢人就说:“保险真的帮了我们大忙!”

从无到有 牦牛保险落户藏区

红原县是四川草原现代畜牧业唯一试点县,也是阿坝州唯一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素有“中国牦牛之乡”的美誉。另一方面,受“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粗放生产方式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牦牛养殖始终没有跳出“夏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

由于亏损风险高,虽然国务院2010年就将牦牛列为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品种,但牦牛保险一直没有开展起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个产品能不能做,需要周密的调研。

四川保险业在四川保监局的指导下,多次拜会阿坝州政府,拜访当地企业、社团30余次,走访和参与座谈的牧民达1000余人次,最终形成了牦牛保险3条原则:经营牦牛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着眼建立以保险促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务实创新,打破常规,形成一套适用于整个藏区牧业的新型保险模式。

在3条原则的指导下,2010年红原县成功开办牦牛保险业务,也成为全省首个规模化开展牦牛保险的县。

在开办过程中,注重将牦牛保险运用于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之中,极大地发挥了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在当地招聘了23名了解畜牧业生产情况、具备一定文化基础、能够使用藏汉双语开展工作的专职协保员,负责各乡镇牦牛保险业务的常态管理。同时,还聘用了97名村级兼职协保员,负责信息核实、基础数据统计及协助专职协保员开展工作,专职协保员除了开展查勘定损工作外,还联系银行为受灾农户开办银行卡,引导牧民逐步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参加保险等措施,方便牧民及时理赔。宣传、承保、回访、查勘、理赔,通过推行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不仅提高了牦牛保险工作管理效率,也更有利为牧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四川保险业还通过举办赔款现场支付仪式等形式,对牦牛保险政策进行了现身宣传,调动了牧民承保的积极性,牦牛保险数量激增。比如红原县查尔玛乡,一开始在牦牛保险开展初期都不愿参保,但通过大力宣传保险的意义和实效,最后该乡投保面达到99%以上。

从简到全 产品机制日趋完善

四川保险业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力求形成现代保险技术和游牧文化的结合,风险防范和宗教信仰的结合,金融产业与地方产业的结合。

例如因藏区全民信教,活佛及高僧大德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为避免出现选择性投保、骗保等违法行为,公司邀请各寺庙活佛、高僧大德联合下发倡议书,号召广大牧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参加牦牛保险,不瞒报牦牛数量,不骗保骗赔。

结合当地实际,在产品完善创新上,公司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牦牛保险原有条款上增加了“野兽侵害、火灾”等保险责任,并用藏汉双语印发。

文化的尊重、接地气的开展方式、产品和机制的创新,直接效果就是承保规模的增加。

2014年,在经营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下,保险业将经营牦牛保险区域扩大到若尔盖县,至保险责任期满,共支付牦牛保险赔款7245万元,37517户次农户受益,保单年度满期赔付率达143.15%。

2015年年初,公司向当地牧民捐赠了价值40万元共8000多件牦牛防寒背心,牦牛保险承保也发展到了51万多头,为牧民提供风险保障超过9亿元,受益牧民36420户次。

更为可喜的是,财政资金产生了放大效应:2013年至2015年,中央和省补助资金9000万元用于牦牛保险,红原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牦牛保险承担了654万元的配套资金,牧民自愿参保牦牛每头24元,累计参保投入资金2695.6万元,提供风险保障22.46亿元。

2015年,四川保险业在高原承保牦牛保险的经验和做法,引起国际保险界的关注和浓厚兴趣。2015年年底,瑞士再保险公司派员专程赴红原县调研牦牛保险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以较优厚的条件接受了牦牛保险再保险业务。

从一到多 创新森林草场保险

保险机构与州、县两级林业部门设立了“政策性森林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考虑到森林保险覆盖面广,标的分散,客户众多,改变了其他公司以县为单位投保的做法,改以乡镇为单位投保,并将投保清单细化到户;吸收林改办、防火办、资源科、病虫站、森林公安、调查设计等单位,联合查勘定损。

考虑到森林险的巨灾性,公司确立了以防为主的减灾减损思路。

为减少事故发生,充分考虑事前防范,将保险嵌入森林防火管理中。聘用了两千多名贫困农户为公司协保员,加强巡山护林;支持三州购买、建设消防水泵、指挥车、运兵车、工作餐车、防火设备、办公设备、卫星接收站等,共投入资金2398万元。

2015年,在藏区承保森林1.48亿亩,为130万林农提供风险保障760亿元。因为坚持了承保到户、理赔到户原则,受灾林农自参加森林保险以后,受益明显,参保率进一步提高。

红原县牧民主要以养殖牦牛为生,但牦牛的主要食物来源不是饲料,而是天然草原植被。冰雹、干旱、洪水等极端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威胁草原安全,影响牧民增收。

考虑到天然草原的保护十分重要,中航安盟财险从2015年4月起开展了天然草原保险试点,最终于2015年11月促成了这一保险产品的落地。红原县也诞生了全国首例天然草原保险,覆盖江茸乡和查尔玛乡135万亩天然草原。保费收入162.264万元,为牧户提供风险保障2028.3万元。

通过对红原县近几年卫星遥感图的分析,中航安盟财险划分同质区域,建立适合于红原的草原指数模型。该模型能够加大对草场各类灾害的监控、预防和防治,从而更好地保护草原资源,为四川藏区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保驾护航。

7月27日至28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对四川省红原县牦牛保险、森林保险、草原保险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实际观看森林保险及草原保险检测平台演示,操作森林防灾信息杆,认为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聘请护林员队伍进行森林防护监督,是一个很好的创举。他说,来到红原,亲身体会了高原高海拔的生存状态,藏区大多地处高寒缺氧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保险基础非常薄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保险业以发展和繁荣藏区经济为己任,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