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从广西南宁市出发,驱车前往田东县,沿途两边是绿色的甘蔗林。这些郁郁葱葱的甘蔗,到了9月成熟的季节,就会变成一片金色的“林海”。随着甘蔗被纳入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蔗农将会得到更多财政保费补贴,享受到保险带来的更大保障。
“脆弱”的支柱农业
我国食糖产量80%以上是蔗糖,而甘蔗又是生产蔗糖的最主要原料。因此,甘蔗种植对我国食糖产量和产业来说举足轻重。而在我国广西、广东、和云南三个最主要的甘蔗种植省份中,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18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蔗糖产量已占到全国的2/3。仅2010-2011榨季,广西食糖产量就达到675.18万吨。
因此,广西甘蔗在全国食糖市场上引起的“蝴蝶效应”不可小觑:2010年一季度,广西因甘蔗遭受旱灾减产,直接导致全国食糖价格同比最高上涨了70%。
同时,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价值不仅在于蔗糖压榨,甘蔗制糖后的副产品也有很高的附加价值。2010年,广西蔗糖业及其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占广西当年GDP比重超过6%。
但丰沃的土地和高利润的产业链极容易受自然灾害频发的侵害,干旱是甘蔗种植面临的主要灾害。2009年末的冬春连旱,造成广西甘蔗减产1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而火灾更是甘蔗种植中面临的普遍性灾害,广西每年发生数百起。2004年2月,隆安县丁当镇、那桐镇相继发生两起甘蔗火灾事故,受灾面积达1200多亩,经济损失达110多万元。此外,5月-9月时有发生的洪涝灾害也会直接影响甘蔗产量,霜冻对桂北、桂中甘蔗种植影响较大,台风主要侵袭的是桂中南尤其是沿海蔗区,而冰雹每年则会在桂西和桂北地区频繁发生。
田东县林逢镇和同村村民韦义军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1985年开始承包种植甘蔗。他告诉记者,到了10月,甘蔗就进入收割季节,那时广西也进入旱季,有时眼看着就要收获了,一把火烧过来就全完了。“看着特别心疼。”韦义军说。
“有时候砍了一天甘蔗后,晚上吃饭端碗时手臂都在不停颤抖。”田东县林逢镇和同村村委会主任廖艺荣说,种植甘蔗非常辛苦,每年2月-11月底,农户要忙着种植收割,12月和来年1月还要锄草施肥,为接下来的春播做准备。全年无休,一年下来,种20亩甘蔗的纯收入也才大约3万元。
被开发的保险需求
韦义军和廖艺荣只是众多蔗农的一个缩影。在广西,以甘蔗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蔗农达1200万人、糖业产业工人达30多万人,占广西总人口近1/4。
庞大的蔗农群体理应十分重视如何抵御灾害和减少损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农户对保险完全不理解。”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田东支公司经理凌清华回忆,2009年,将甘蔗种植灾害保险引进田东时,她需要一个村一个屯去做思想工作。不过,就在刚刚承保不久,人保财险迅速赔付了上文提到的那场2009年末的冬春连旱,蔗农对保险的认识一下子就扭转了。
“第二年,一说来给农户上保险,大家就自发地都来了。”凌清华说。
从1995年开始,经过17年的探索,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甘蔗保险探索出了以柳江为代表的单一风险保障模式和以扶绥、田东为代表的综合风险保障模式。
所谓柳江模式,主要特点是承保范围单一。1996年,柳江县开始试点,统一由政府代农户签单投保,被保险人为各农户,保险费为每吨甘蔗1元,由糖厂直接从农户销售的甘蔗款中扣除。当甘蔗发生火灾时,按照受损程度不同进行赔偿。2006年保险费由自治区财政、市财政、县财政、农户按4∶1∶1∶4的比例分担,进一步拓展了火灾保险覆盖面。在这种模式中,蔗农自愿参与,近年来蔗农的投保意愿逐步提升,目前,该县投保率稳定在65%左右。
所谓扶绥、田东模式,即实行综合风险保障。2008年以来,扶绥和田东两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结合自治区财政资金补贴额度和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在柳江县单一风险保障基础上,将主要保险责任扩展为火灾、冻灾、暴雨、洪水、内涝、暴风、旱灾、雹灾。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广西累计支付甘蔗赔款超过1000万元,经营成本率在95%以上。广西整体甘蔗保险承保面逐年扩大,目前覆盖率达到12%。
把保险作为制度安排
为了让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广西甘蔗产业发展,从去年开始,广西保监局联合自治区金融办、农业厅、糖业局、广西大学和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等单位组成调研组,深入扶绥、兴宾、柳江、柳城、宜州5个甘蔗主产区,围绕广西甘蔗种植面临的主要风险、蔗农的保障需求和甘蔗种植保险的经营状况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编写了《关于积极利用保险机制服务广西甘蔗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对广西甘蔗的种植情况、所遭受的主要风险、近些年来开展甘蔗保险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国际先进做法进行了总结。
在此报告中,调研组认为,目前全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以及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棉花、香蕉、青稞和油料作物等均已被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但甘蔗尚未列入,这与甘蔗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相匹配。此外,在实践中发现,一旦对甘蔗的财政补贴缺乏连续性,保险试点也会变得时断时续。如扶绥仅在2008年财政支持下开办了一年,田东由于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下降,甘蔗保障面积也明显下降,2011年更缩减至10万亩。因此,广西保监局建议,将甘蔗纳入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今年初,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已将甘蔗纳入了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对中西部地区补贴比例达到了40%。目前广西相关部门拟定了甘蔗保险工作方案,计划按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市和县财政将以40%∶5%∶25%的比例对甘蔗保险保费进行政策性补贴,农户只需自付30%保费。
“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具有专业性、效率高的优势。借助保险机制这一专业化、高效率的风险管理手段,有利于较好地化解甘蔗种植风险,减小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建立甘蔗灾害补偿的长效机制,从而稳定甘蔗种植和保护蔗农的利益。”广西保监局局长朱衍生说。
除了从政策连续性上保障开展甘蔗保险外,朱衍生还表示,要借鉴国际农业保险实践的最新成果,创新保险产品,进一步提高甘蔗保险保障成效和服务水平,如加快研究开展甘蔗价格指数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稳步推进甘蔗生产上下游产业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