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改进车险理赔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行业车险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各地保监局近期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加强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工作。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本报汇集报道部分地区创新车险服务新举措,为读者更好了解行业动向提供帮助。
江苏 发布车险理赔服务4项承诺
江苏在车险理赔服务上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车险信息平台建设、设立快速理赔服务中心地级市全覆盖、建立理赔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先行先试。日前,江苏39家产险公司,通过向全社会发布车险理赔服务4项承诺,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车险理赔服务落到实处。
4项承诺是:
严格履行保险人合同义务,诚实守信,不拖赔、不惜赔、不无理拒赔;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赔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大客户满意度的考核权重和考核力度,完善公司内部理赔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切实完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和落实行业代位求偿和理赔争议处理机制;加强车险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保单和理赔信息透明化,加强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工作,强化如实告知,简化索赔资料;进一步推进理赔服务标准和规范化建设,加快统一全行业在接报案、查勘、定损、索赔材料、赔案审核、赔款等各环节的服务标准和时限要求,尽快建立行业车险理赔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工作机制。
天津 引入公众监督 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天津保监局本着“群众关心、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原则,选取“车险结案率”“当年车险案件结案率”“车险结案周期”“2000元以下车险案件结案周期”“自有车险查勘人员充足率”“案件处理完毕后赔款支付及时率”“车险千万元保费理赔投诉量”“承诺达成率”等8项指标,分别从理赔效率、人员充实率、消费者满意度、公司理赔服务措施落实情况等各方面对车险理赔服务进行评价,基本覆盖了与保险消费者相关的理赔环节各流程,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车险理赔服务质量公众评价体系”。指标测算结果每两个月向社会公布,借助媒体和公众的力量,加强监督。
同时,为提升服务透明度,推行车险理赔服务质量现场模拟测试制度。天津保监局先后多次开展了辖区内各财产保险公司“车险理赔模拟查勘测试”活动,以随机抽查为原则、模拟报案、模拟定损为形式、综合评分为核心,重点记录公司到达现场速度,并辅以现场事故车辆模拟定损、现场查勘人员服务水平测评等环节,对保险公司接报案和查勘定损两大环节进行综合评分,涉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查勘时效、专业技术等10余项内容。测试全过程引入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并将综合评分的排名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近日,天津保监局又推行多项创新举措强化公司理赔管控,如:建立辖内通赔通付制度,出险客户可在同一公司任意网点递交案卷或领取赔款;建立了赔案投保人自助查询制度,客户可通过互联网、电话或在公司网点设立的触摸屏上查询投保信息和赔案进度等。
据介绍,下一阶段,天津保监局将在完善现有车险理赔服务评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车险理赔专项检查工作,以及指导行业协会推进车险理赔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江西 十大举措 标本兼治
江西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工作主要围绕一个中心,综合三方力量,通过四个阶段,坚持五项原则,采取十大举措,力争用2至3年时间,实现三个目标。
一个中心就是整治车险理赔难,坚持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多管齐下、内外并举,公开透明、社会参与,改进服务和防范风险并重的五项原则,综合发挥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公司三方力量,经过动员部署阶段、集中整治阶段、总结深化阶段、巩固提升阶段四个阶段,采取十大举措,实现改善理赔服务的三个目标,即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行业形象逐步改善。
江西保险业整合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公司三方力量,综合整治车险理赔难采取的十大举措包括:
细化完善理赔监管制度;强化理赔监督检查;推动理赔信息公开;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理赔人员职业认证和资格管理等制度体系;组织开展车险理赔满意度调查;明确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全面清理未决车险理赔案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查整改力度;畅通投诉渠道,接受舆论监督。
内蒙古 彻底清查积压赔案
日前,内蒙古保监局就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确定2012年为车险“积压赔案清查年”,要求公司对积压的未决赔案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加强考核监督,力争在年底前使积压赔案集中清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研究建立车险未决赔案快速处理长效机制,避免形成新的积压。
今年,内蒙古保监局在加强理赔透明化建设、提升理赔服务效率的同时,将车险理赔作为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加强对保险公司未决案件自查清理和日常管理情况的监督,严肃处理违法违规保险机构,追究各级高管和责任人责任,将处罚情况及时向社会披露,并向总公司进行通报;不定期开展车险理赔服务抽查,采取随机调取、组织暗访等形式动态监督公司理赔服务质量。
内蒙古保监局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行业车险理赔服务有明显的改观。
大连 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保险公司
近日,大连保监局从行业自身建设、社会监督、监管自律约束、优化环境四个方面入手,严治车险理赔难,力争在较短时间实现大连地区车险理赔服务质量明显改观。
“3·15”前夕,大连保监局组织行业印发了2万册《大连地区机动车辆保险理赔服务手册》,向公众明确告知保障范围、理赔流程、除外责任、轻微事故快处办法、车险费率浮动机制、拆解定损认证单位、伤保定点医院、理赔信息自主查询网址、理赔争议解决途径等所有涉及车险理赔的服务事项,真正实现投保人明白买保险、便捷享服务。
大连地区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向社会郑重承诺:定损核价时效上限为15个工作日,赔款支付上限为10个工作日,市区内查勘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间在30分钟以内。出台了2012版车险理赔服务测试方案,细化评价指标,力争轻微事故快处处置率达90%以上,根据公司车险服务质量,将其评为A至E五个等级,适时邀请各分公司总经理、新闻媒体参与查勘服务测试现场观摩,加大了向总公司和新闻媒体的披露力度,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保险公司。
青岛 多种测评方式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青岛保监局坚持三项举措,有效促进了车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三项举措是:加大维权案件查办和披露力度,落实理赔投诉案件专员负责制和理赔投诉季度通报制度,对涉及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的案件,一经查实从重处罚;完善理赔服务监督机制,修订《青岛市机动车辆保险理赔服务质量测评办法》,丰富现场测评的形式和内容,采取网络征集“神秘人”、夜间测评、节假日测评等方式,监督产险公司践行承诺;提升理赔人员服务能力,组织理赔人员技术比武和服务经验交流观摩会,建立理赔人员网上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青岛在全国首创通过联合青岛市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开展青岛市车险理赔服务满意度网络大调查,对保险公司接报案后到达现场时效、理赔人员服务态度、保险公司案件处理和支付赔款速度,以及增值服务等进行满意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