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日前在青海调研时指出,青海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一些边远农牧区群众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的现状并存,对保险的潜在需求较为广阔。保险业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想方设法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适应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仅要做到“锦上添花”,而且要做到“雪中送炭”。保险示范区建设,是民族地区保险业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保险业发展道路的积极尝试。
青海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具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海西州虽然海拔较高、气候恶劣,自然条件艰苦,但矿产资源储备丰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集中,是全省经济增长的引擎,具有较为广阔的潜在保险需求。要做到既为当地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又避免保险机构盲目铺设机构,同时还可减轻监管成本,创新是唯一的思路和手段。青海保监局综合比较全省各州地市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海西州保险示范区的思路和目标。示范区建设经青海省政府批准并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各保险机构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对当地企业和人民群众潜在的保险需求进行了认真梳理,积极提供适应性保险产品,或认真研究开发新条款,推行少数民族语言保单,还通过召开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及企业保险项目对接会、开通保险流动服务车等形式,实现了供需见面,增强了服务时效。上半年海西州保险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业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市场秩序持续改善,行业和谐度不断增强,地方党委、政府对保险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明显提升,保险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对此,陈文辉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海西保险示范区建设是青海保监局紧密结合青海省情和保险业发展实际,在科学监管、科学发展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要求青海保监局和各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险保障。同时,要及时总结海西州保险示范区建设的经验,适时向全省其他州、地、市、县推广,使示范区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陈文辉是在西宁市参加保监会中介部规章及营销体制改革座谈会后开展的调研。调研期间,陈文辉前往800公里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看望了青海保监局驻海西州巡查组、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及基层保险业务人员,分别与州、市、县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基层营销服务部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格尔木、德令哈地区保险公司业务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