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金预算管理办法(试行)》昨日在省政府官网上公布,这意味着山西完全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养老基金困难的忻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姚淑理分管养老保险工作,昨天他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省级统筹更有利于保障基金薄弱地方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省级统筹1991年起步
事实上,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山西早在1991年起步。多年来,我省养老保险已经统一了企业、个人缴费比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能够顺畅转移,11市参保职工省内流动不用 担心保险会“落下”。而我省所有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可到所在地企业养老保险中心,也可到人才交流中心、职介中心等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代理机构代办。可以说,我省企业养老保险已经初步实现了省级统筹。
但是这一制度并不完善,基金收支没有实现全省统筹,各市管各市。省人社厅分管养老保险的副厅长杨培岳坦言,“没有得到部里的认可”。
据了解,近几年山西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目前达到了月均117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元,这就对养老保险基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一部分市结余基金有限,自我发放能力较差。
试行办法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基金管理在全省范围 内实行“统一核算、两级调剂”。
调剂基金给困难市
据了解,我省养老基金困难的市是晋中和忻州。姚淑理告诉记者,忻州的养老基金积存少,一年仅够发4到5个月的,而且各县不平衡,有些县更少。
作为分管副局长,每到无米下锅的时候,姚淑理最为着急,看着县劳动保障部门给他的报告,他只能给省劳动保障部门打报告。
尽管没有积存基金,但是2002年以来,忻州一直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都是省里给调剂基金。”姚淑理说。
省级统筹意味着姚淑理不用临时抱佛脚打报告。根据试行办法,县、市、省分别编制本级基金预算草案,最终形成全省基金预算草案,
每年1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省财政部门复审,报省政府批准后,于2月底前下达执行。
省级统筹只是一种管理方式
省级统筹,将通过预算来监控各市的基金收支情况,采取适当调剂解决发放中基金使用的不平衡。全省结余基金属于省级统筹基金,但是分别留存省、市、县代为管理。“基金征缴、发放的主体和责任仍在市、县政府。”杨培岳说。
杨培岳表示,实现省级统筹后,将调整相应的经办管理模式。
各级经办机构根据收入预算,编制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月征缴计划和清欠计划,加强征缴。在基金支 出预算之内,各级经办机构严格按照统筹项目、标准支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丧葬抚恤补助等。不得随意扩大支出项目和提高标准。未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批准,不得突破预算。
另外,试行办法明确,中央财政专项转移补助资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和省级统筹调剂金合并由省统一使用。经省审核认定的各市预算内收支缺口,省补助90%,其余10%由当地结余基金弥补,不足部分由同级政府补足。各市未完成收入预算和支出超出预算的收支缺口,由同级政府解决。
“省级统筹只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管理方式,更加强调各级政府的责任,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哪级政府要负全责。”杨培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