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的奠基者
在宁绍水火保险公司创立当中,方椒伯、袁履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方椒伯(1885年-1958年),又名积蕃。浙江宁波镇海人。上海神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1918年后任北京东陆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上海总商会会董兼商事公断处处长。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各业同业公会和各公团联合会,当选为会长。1922年后任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理事长、上海中国通商银行十六铺南市分行经理。1932年后长期执行律师业务。1955年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
袁履登(1879年—未知),原名贤安,后信仰基督教始改此名,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书院。辛亥革命时曾任宁波军政府外交、交通次长,后历任粤汉川铁路管办署秘书、商务印书馆协理及德商美商买办,1921年起任宁绍商轮公司总经理达16年,此外还曾担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市商会会长等职,是二三十年代上海商界的知名人士。抗战爆发后,袁履登参加汪伪全国商业统制总会,米粮统制委员会等,与闻兰亭、林庚候并列“海上三老”。
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开立门户
在宁绍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立之前4年,即1931年11月1日,胡詠骐结合所学的人寿保险专业,倡议发起创办了宁绍人寿保险公司。股东主要是宁绍帮旅沪富商,资本收足规银25万元,专营人寿保险业务。其具体种类有:终身保险、限期缴费终身保险、储蓄保险、薪资储蓄养老保险金、子女教育金保险、子女婚嫁金保险、团体保险和意外保险8类。同年制定了司机意外伤害及车务交通保险章程。总公司起初设在上海江西路(今江西中路)59号。江西路是上海开埠后建成的最早的马路之一,因路旁有一座非常气派的英国圣公会上海圣三一教堂,被人称为教会路,又名教堂街。直到清同治四年(1865年),工部局重新为上海各马路命名,以江西省名命名了这条马路。1945年以后改名为江西中路。20世纪初,路两侧开设了三十多家银行,有“银行街”之称。至今保留有十余幢古典风格的银行大厦。
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后迁至北京路(今北京东路356号)国华银行大楼。公司建立之初由邵长春、乐振葆先后任董事长,胡詠骐任总经理。公司初在广州、北京、汉口、青岛设分公司,由于公司业务发展很快,机构拓展也非常快。先后在九江、重庆、南京、苏州、杭州、烟台、济南、开封、汕头、宁波、长沙、威海卫、厦门、镇江、无锡、南昌、武昌等地设立了代理处。
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主要经营终身保险、限期缴费终身保险、储蓄保险、薪资储蓄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子女婚嫁金保险、团体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1934年1月,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开办二周余年,已征得保险金额为规银300余万元。同年7月,增设意外保险部,开办汽车险、意外险、玻璃险及电梯险业务。同年10月15日公司开展“服务月”活动,凡保户来函商询,当即派员上门释疑。同年11月,公司参与制定了《华商寿险协会简章草案》,共7章17条。1935年,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制定《承办沪江大学团体保险办法》共10条。1936年5月5日,胡詠骐等6人出席了保险法修订会议。1939年11月1日,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开办八周年之际,已拥有有效保险金额800余万元,有效被保险人2000名。
参考资料
《胡詠骐先生纪念册》,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十五日出版
《上海市保险业职工运动史料(1938-1949)》,上海市保险业党史资料征集组编写,1987年12月
中国股票博物馆,宁绍商轮股份有限公司
《商人也知亡国恨》,傅国涌,《南方都市报》2006年1月25日
《浙江省保险志》,浙江省保险志编纂委员会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第一版
《上海江西中路的故事》,上海档案信息网
《怀念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胡詠骐同志》,林震峰;《1885-1985中国民族保险业创办一百周年纪念专集》,上海市保险学会
《保险费率条款今昔谈·1885-1985》,赵同生;《中国民族保险业创办一百周年纪念专集》,上海市保险学会
此为1940年“宁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二十年储蓄保险单”及信函保险费收据,保险单上有时任公司总经理胡詠骐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