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4-1
图2-1
图5
图2-2
图6
图2-3
图7
图2-4
图3-1
图3-2
图4-2
华资保险企业月份牌有新意
图1是安平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告画(惜品相欠佳),对开大小。主图画面为一位形象靓丽的美女浅坐在宽大的博古椅上,左手轻拈一份信函,右手轻舒颈部,极力按捺内心的激动之情,似为思恋中的怀春少女。上端有“民国政府注册”“上海东莱银行总经理”“华商保险公会会员”等标识。左右两端为“恭贺新禧”祝语,以及“总公司”“分公司”“代理处”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下端为公司沿革、业务种类及招徕广告,信息较多。
据载,安平水火保险公司是1926年12月11日,由刘子山、吴蔚如、赵叔馨、徐新六、钱新之等人发起,以东莱银行为主投资建立的。总公司设在上海天津路85号(后迁北京东路330号),董汉槎任总经理,顾中一任副经理。资本总额100万元,实收50万元,1927年3月18日始正式营业,专保水火险业务,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青岛、济南、杭州、广州、郑州、哈尔滨、长沙、重庆设立分公司,在北平、南昌设立支公司。1933年,由于东莱银行投资太平保险公司,乃将安平归属太平保险公司集团化经营管理,成为太平集团旗下的保险机构,对外仍保留原来的牌号(将原“水火”两字删去,改称“安平保险公司”),各地的分支机构及代理处仍继续营业。1935年因扩充业务范围,增加资本25万元,资本总额为75万元,兼营意外、汽车、船壳、兵匪、邮包、茧钞险等业务。黄奕柱任董事长,常务董事许汉卿、吴蔚如;周作民兼总经理,丁雪农、王伯衡任协理;上海分公司经理屠伯钧,副理王文龙、汤秀峰。代理处遍布全国达224个。解放后经核准继续营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于1951年11月与其他14家民营保险公司联合,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同组建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
图2-1为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兼货仓有限公司1919年月份牌。画面主图为两位新潮女性在桃花杏花林之中徜徉,一立一坐,一正一侧,纤手相挽,站立者还手执一面圆扇。有月份牌画家丁云先的题签。上端有“本公司实备资本银壹百万大元经在香港英政府注册”、“恭贺”“新禧”标识。左右两端为“中华民国八年岁次己未”“西历一千九百十有九年”中西对照年历表,下端附录该公司总理芳名、各分局的司理芳名及机构地址,较为详尽。最下端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标识。
图2-2是香港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兼货仓有限公司1921年月份牌。画面主图为山水风景中的古装美女,风华绝代。题签“曼陀”,应是月份牌画大师郑曼陀的作品。上端有“恭贺”“新禧”标识。两端为“中华民国十年岁次辛酉”“西历一千九百二十一年”中西历对照表,下端附录该公司在各局的正副司理名称及机构地址,较为详尽。
图2-3是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公司1921年广告画。画面主图是一个坐在床榻上多愁善感的古装美女,看着一只鹦鹉鸟倒在床边,床侧的搁架上放着《西厢记》书籍,花瓶中插着孔雀翎,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双玉读曲”“晴雯补裘”“问紫鹃”等场景。画家题签“郑裴棠”。有“中华民国十三年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公司敬赠”字样。下端附录该公司董事总理芳名、各分局的司理芳名及机构地址,较为详尽。最下端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标识。
图2-4为香港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兼货仓有限公司1920年月份牌。主景为中国山水画,千峰竞秀,层峦叠嶂,引人入胜。题签为“昔见王右丞辋川图,布景幽远,设色艳丽,观览之余,欣喜数月,兹逢佳日,略拟其意。伯驹”,钤“赵孟钣 薄I隙擞小氨竟臼当缸时疽及偻虼笤谙愀塾⒄⒉帷薄ⅰ肮Ш亍薄靶蚂北晔丁W笥伊蕉宋爸谢窆拍晁甏胃辍薄拔骼磺Ь虐儇ツ曛霖ヒ荒辍敝形鞫哉漳昀恚愀婺谌菸霉驹诟鞑旱淖芾怼⑺纠怼⒋砣朔济肌I虾7志志砦乱睬拧⑿炫迦�
据载,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公司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在香港成立。初名福安保寿公司,资本金10万元。总公司设在香港,上海分公司在江西路(北京路南、宁波路北)51号B,专营人寿保险业务。后扩大业务范围,更名为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公司,经营水险、火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业务。曾参与发起筹组华商火险公会。民国9年,营业额为300万元,国内有分公司经理处50余处。民国17年,退出保险同业公会,遂行停业。
图3-1为香港联泰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18年月份牌。主景为文徵明山水人物画,远山环抱中的厅子里,一位拄杖的老人安坐火盆前,看着厅前5位小孩放炮仗、吹喇叭,嬉戏娱乐,人物场景喜庆,典故不详,题签为“嘉靖乙未正月上浣徵明”。上端有“经在英政府注册”“实备资本银壹百五十万元”标识,两端为“中华民国七年岁次戊午”“西历一千九百十八年至十九年”中西历对照表,下端附录该公司当年职员、在各局的总理司理名称。
图3-2为香港联泰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19年月份牌。主景为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山水故事画,山溪小桥后面崎岖山路上5个行人从远方走来,前景为篱笆围拢的山村酒肆,一位女侍者正为顾客上酒,典故不详。题签为“属刘松年笔法”,钤“内廷画印”“焦秉贞印”两方。上端有“经在英政府注册”“实备资本银壹百五十万元”标识,两端为“中华民国八年岁次己未”“西历一千九百十九年至廿年”中西历对照表,下端附录该公司当年职员、在各局的总理司理名称。
以上两幅月份牌上均宣示该公司在各埠的分支机构地址及总理人司理人名录,较为详尽。其上海分公司设立于1915年,1936年5月27日退出华商保险公会。
稀有的“满州国”保险月份牌遗迹
图4-1是“满洲国”邮政生命保险1941年月份牌,四开大小。画面主图为长相甜美、娇颜含笑的少妇,姿态优雅,秀色可餐,改良旗袍塑造出东方女性特有的曲线与丽质,柔媚得呼之欲出。背景有池塘、洋房、绿树、红花,著名月份牌画家杭穉英的画作。左右两端为“人保险家庭幸福人人保险国运隆昌”“有保险无忧患今日之保险他日之幸福”广告词,下端为“康德八年”中西历对照表,并标注了传统节日。
图4-2为满洲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广告画。画面主图为手执一本书、臂挽外套,身着高领旗袍,开衩较低,长身玉立的少妇,广告词为“国民储蓄运动”等,落款是“满洲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无年历对照表。
据史载,“满洲国”邮政生命保险是1937年9月,由伪满洲国政府颁布法令开办的。在《满洲国邮政生命保险法》实施细则里,规定邮政生命保险实行国营,以交通部邮政总局所属全国邮政局为主体垄断经营,实际业务范围主要在东北。邮政生命保险是小额免验身体的简易生命保险,分终身保险、养老保险与立业保险3种。承保对象为普通劳动者,保险金额为伪满币50元以上、500元以下。而满洲生命保险是由满洲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所承保的、金额较大的保险业务,保险金额为伪满币500元以上,最高5万元。分附有红利的养老保险与定期保险两种。
两种保险的展业手段均是采用抽签中奖方式和分配红利办法吸引保户。1940年还成立了满洲生命保险协会,会址在新京(长春)特别市煦光路401号满洲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内,所有在东北境内有营业执照的生命保险公司均须加入协会,并承担会员义务。该协会以遵守伪满洲国行政方针,普及与促进生命保险的发展,研究和改善生命保险措施为宗旨,其实质是以如何开展更多的生命保险业务,谋求更大的利润为目的。
虽然披着“满洲国”公司的外衣,但邮政生命保险和满洲生命保险半数以上股份属日本。由于日伪政府在占领区里严格限制并逐步驱逐华商保险和欧美保险,大力扶持自己的这些保险机构,因而寿险业务兴盛异常,攫取了大量的利润,寿险业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搜刮财富、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
日资保险企业粉墨登场
图5为三井洋行经理水火保险公司1927年月份牌。画面主图似为古代英雄与美人故事题材,演绎一员战将与仙侣佳人云端久别相逢的场景,典故不详。签“李少章绘”标识。下端为“中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西历一千九百廿七年”中西历对照表。广告内容是宣示三井洋行代理日本“明治生命、日本火灾、东京海上、共同火灾、横滨火灾、神户海上火灾、大阪海上火灾、大正海上火灾、千代田火灾、东京水火险”等十大保险公司各项业务。
三井洋行是日本三井财团所属企业。早在1877年(光绪三年),三井物产公司就成立了海上保险会社,这是日本海上保险之嚆矢。为了拓展中国东北市场,1892年,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开始进入营口专营贸易,1896年3月,中日通商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对华金融业投资逐渐增多,保险公司也打进中国上海、台湾等保险业市场。日俄战争后,日本保险业竞相进入东北,三井洋行捷足先登,先后为11家保险株式会社代办业务。1932年7月,《东北月刊》刊登了三井洋行所代理的洋商保险公司名单,计有东京海上火灾保险、东京火灾保险、明治火灾保险、日本火灾保险、大阪海上火灾保险、横滨火灾海上保险、共同火灾保险、神户海上火灾保险、千代田火灾保险、大正海上火灾保险、明治生命保险、三井生命保险等。
图6是神户海上水火保险公司广告画。画面主图亦为裙装美女,郑曼陀画作,月份牌大师用特创的擦笔水彩画技法,将美女的柔润肌肤,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触老到而细腻,用色柔和、鲜明、沉着,淡雅宜人,给人以娟秀之美。最称奇的是上端居中交叉双旗,一为“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民国国旗,一为日本太阳旗,揣测这家日本保险公司要在中国展业,因此才有向国人示好之举动,表达中日亲善之意。左右两端有“资本金一千五百万元”“积立金九百四十余万元”广告词,下端为“本公司在神户设立二十余年,华商代理大坂同益公司”。
图7为敦和洋行火险公司1928年广告月份牌。杭穉英画作。上端是“恭贺新禧”祝语。左右两端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西历一千九百廿八年至廿九年”中西历对照表。下端是“本行代理三大火险行及尤宁水险行历有年,所凡遇险事无不赔偿迅速,以故遐迩驰名,凡保险者莫不争先恐后。又专办出口货物,如山东茧稠花边发网花生及本国各色物产,兼办进口欧西英美德法诸国布匹呢绒五金颜料化妆香品报纸皮革胶皮玻璃机器化学材料及各色杂货,价值公道。如蒙惠顾,请至敝行面议,此启。”
敦和洋行旧址位于芝罘区海岸街西端路南。该建筑是砖石结构的二层楼房,平面呈方形,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面坡红瓦屋顶,檐角有装饰线,矩形窗,主楼两侧有厢房,主楼的后面有宽敞的工厂厂房。1920年由德成营造厂建造。
据查,敦和洋行是英国商人瑞尔顿1912年1月在烟台创建的,同年,英国商人克鲁珀和詹姆士·西尔俄松入股,共同参加经营,有了资本,因而敦和洋行的生意发展很快。作为一家经营进出口的企业,出口业务是中国丝绸、花边、刺绣品、发网等,而进口产品则是英国的布匹、皮鞋底、绉胶和各种杂货。另外,该洋行还是世界上著名的5家火险公司和一家海上保险公司的代理商。
值得一提的是,敦和洋行一度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地点。在1930年前后,中共地下党员乔天华是敦和洋行中方经理的乡亲,利用这种关系,在从事革命活动时,长期就住在敦和洋行内,公开身份是敦和洋行的职员,开展革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