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茂密的树荫将晨曦的阳光筛成碎片,运城学院的林荫道旁,一位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的老者正在悠然打太极拳。老人名叫胡盛祖,年近八旬,就是他50年代曾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保险员。
艰难岁月
胡盛祖,1932年4月14日出生,山西省临猗县楚侯乡楚侯村人。7岁时,在本村开始读小学,后因家庭条件艰苦,中途辍学,打工谋生。1947年,在猗氏县(后并入临猗县)二高接着读书。上学不久,班上发生的一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一位同学从家里拿来一张5000元的关金钞票,在同学中炫耀,多数同学未见到这么大额的钱,争相传阅,胡盛祖在不远的地方也看了看。不料,这张钱在学生宿舍丢失。当时一位姓宁的政训员负责寻找,并搜集证据,按他的主观推断是某某学生偷走的,他要胡盛祖作证是某某同学偷走的,信誓旦旦地说前面已有两三位同学作证。但性格耿直、为人正派的胡盛祖拒绝作证,坦言:“我只是看了看关金票,确实不知谁偷了,我不能昧良心,说假话诬陷别人。”见胡盛祖不按他的意图办事,姓宁的政训员便火冒三丈,大骂胡盛祖不识抬举,野蛮不可理喻,以言语相威胁,想使胡盛祖就范,按他思路“修理”某人,但胡盛祖就是不改口,气急败坏的政训员宁某用竹板重重打了胡盛祖,尽管无缘无故挨打,胡盛祖依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此事尽管不了了之,但政训员宁某不依不饶,不断找岔,给胡盛祖添麻烦,胡盛祖一气之下,放弃学业,当起工人。
运城有个盐池,名曰潞盐,天下闻名。在盐池当工人是最苦的活,多数当地人不愿干。盐池干活不能穿鞋,因为盐粒大,鞋湿后加上盐粒的摩擦,脚磨得没法走,同时,经过盐的侵蚀,鞋子很快就脱了底,工人们只能光着脚丫下盐池干活,晒盐要看天气,把卤水放进来,生成盐粒后,用木铲将盐粒装进竹框,然后人力挑上,往大料堆倒。下班后,为多赚几个钱,胡盛祖和几个伙伴轮流背盐,就是将盐装进麻袋,从盐池走一里多路,送到马车能到达的地方,装上盐号拉盐的运输车。最多时,肩上扛4袋,约200斤左右,胡盛祖脸上汗水直流,分不清是汗水,还是盐料接触皮肤融化的盐水……在盐池足足干了3年时间,胡盛祖的脚板磨下了厚厚的老茧,苦难生活历练了他,造就他强壮的身体,磨砺出不向困难低头的品格和意志。
保险生涯
1950年10月,人民保险公司招聘人员,经盐化工会的推荐,胡盛祖参加了考试,幸运地被保险公司录取,踏入保险行业。当时的人民保险运城中心支公司在运城盐化南小巷巷底办公,公司已有60余人。领导安排他去农险股工作,刚进来的几个月里,他主要是学习,学习各种保险知识,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保险公司在各县的机构逐步铺开,中心支公司的人员开始走向基层,进入展业一线。
1952年底,胡盛祖跟着毋建刚、顾炎成到夏县开展保险工作。当时的保险业务主要有三块:一块是牲畜保险;一块是财产强制保险;另外一块是棉花保险。棉花保险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因为在当时,棉花是运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这里曾出了全国赫赫有名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多次接见,由于人民保险停办的原因,棉花保险未进入实质开展阶段;对于财产强制险,胡盛祖记得,因为是国家强制的,相对费力小,拿上文件几个人分片包干,划定区域,月底、月初到供销社、华纱公司、百货公司等单位按账面总资产,按5%的比例计算强制保险费,胡盛祖最主要的工作“重头戏”还是牲畜保险。
下乡时没有自行车,全靠一双脚板。胡盛祖找来一根竹竿,一头挑着被包,里面是住宿用的被褥,另一头挑着旅行袋,里面装着生活用品。牲畜保险的开展,一开始也非常艰难,老百姓不认可,胡盛祖施展浑身招术,开始展业。
第一招:利用广播。用广播来宣传牲畜保险的好处,可能是背得滚瓜烂熟的缘故。胡盛祖还清晰地记得他编的顺口溜:“叫声老乡站一站,我来宣传你来看,我是保险业务员,专搞牲畜保险这一件,保险牲畜有政策,牛、驴、骡、马样样保,保期暂定为一年,愿保得掏几块钱,评估价值比例算,骡马五牛驴三,保后如果有死亡,全额赔偿不缺欠,众能济一好处多,你看合算不合算,请你赶快来投保,确保家畜无风险,你看保险好不好。”胡盛祖连续广播几个小时下来,嗓子干,又痛又痒。
第二招:开会会上动员。利用村里开大会的机会,别的事情进行完,保险工作开始讲,先是村长打前阵,接着胡盛祖登场讲牲畜保险的好处。语言必须用大白话,百姓易于接受。
第三招:黑板报。当时的年代,黑板报各村每个巷都有,它是宣传的利器,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是乡村一道特殊的、靓丽的风景线。胡盛祖有时间就写,摘抄宣传要点,板报言简意赅,将牲畜保险的好处一一列出。写的多了,时间一长,胡盛祖还练出了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第四招:进门入户,田间地头逐个动员。胡盛祖进了农户家门,坐下来讲入保的好处。当时的保险干部下乡,大队安排在社员家轮流管饭,每顿掏一定的钱,叫“吃派饭”。利用“吃派饭”的机会,饭桌上也是展业的好机会,胡盛祖少不了讲讲保险,一头牲畜当时是一家百姓的半个家当。
一旦家畜有了意外,对于一家百姓来说,损失巨大,而交上几块钱,有国家保障而无后顾之忧。胡盛祖还让村长给他派个党员作帮手,带到田间地头,老百姓在犁地,他上前挽起裤管帮忙,一边扶犁一边和百姓聊天,聊牲畜的情况,聊保险。碰上百姓在地里干什么,胡盛祖就干什么。盛夏收麦时节,太阳火辣,胡盛祖奔波在田间乡村,当时没有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全靠一双脚,尽管带一顶草帽遮阳,脸和胸膛仍然被晒得黝黑。没有伞,遇上下雨天还是那顶草帽。仅有一双布鞋,湿透了,继续穿上暖干,裤腿全是泥泞,等干了,揉揉磋蹉,拍掉泥土。有群众和胡盛祖开玩笑:“你们这保险干部,也成了‘泥腿子’,和我们老农一样辛苦!”
住的地方,多数是安排在各村的大庙或者村公所,安排住在老百姓家的机会很少。夏天,蚊虫叮咬,酷热难挡,有一把扇子就是相当的奢侈。冬天,住的地方寒冷难挡,封闭不严,到处漏风跑气,冻得人瑟瑟发抖。恐惧也是不可或缺的,住大庙,有几个伙伴还不要紧,最怕是一个人住。胡盛祖记得有一回,同行的毋建刚有事走了,剩他一个人,晚上庙里的大堂,寂静得可怕,寒气渗人。深夜,外面大风吹拂,大椽及门窗涨缩加上风力隙张发出“喳……”的可怕响声,令人毛骨悚然。尽管胡盛祖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当晚也不免失眠,在恐惧熬过一夜。
经过一段艰苦的工作,各个村的老百姓也开始慢慢接受牲畜保险,陆陆续续投保的人多起来了。
在上王村,一户农家一头骡子病了,群众到兽医院治疗,保险公司掏钱治疗。过了一段时间,骡子救治无效死亡。群众都在瞪大眼睛看,看保险公司是否能兑现承诺。按保单约定,很快保险公司赔付100多元,这件事在群众中震动很大。“公家说话算数,保险就是好”。这一件事很快在群众中传开了,上王村牲畜很快全面推广,几乎全村的骡、马、牛等全入了保险。
为了准确掌握牲畜的投保价值,也为了发生赔付时更好把握理赔尺度,胡盛祖遇上村镇逢集,都要赶去和骡马市的群众交流。
掀开牲畜的嘴,认牙齿,看牲畜的毛色,判断牲畜的年龄,学会估价。
偶尔也有去运城出差的机会,胡盛祖步行30多里路到运城中心支公司送去报表、账单等资料。出来快一年了,没有回一次家,家离运城还有30多里路。想到在家的妻子和孩子,真想去看看,又一想公司的纪律,想想连日来正在开展的农保业务,胡盛祖下定决心,又步履匆匆,返回夏县工作岗位。
1953年10月,省公司给基层配发自行车,公司派胡盛祖去领车。胡盛祖领到崭新的自行车,高兴坏了,自行车是匈牙利产的,已记不清什么牌子是倒蹬闸。胡盛祖骑上自行车,在太原当时的迎泽街上遛了一圈,中途,不料自己的宽大裤脚被自行车链子“咬”住,怎么也取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旁边的人也爱莫能助。总不能因噎废食,剪掉裤脚吧。有人出主意,车子悬空,链子才能倒退回来,无奈之下,胡盛祖连同车子躺到在地,裤脚才顺利退出,一想起这些,胡盛祖开怀大笑,说结结实实“丢”了一回人,而且丢到了省城太原。
1953年底,国家政策的原因,农业保险业务调整,保险公司机构缩减,许多保险干部被调往别的单位,胡盛祖也依依不舍,告别保险战友,前往供销系统报到。
胡盛祖由于长期在村里驻点,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风吹雨淋日晒,岁月的刻刀也在他脸上留下痕迹,粗糙的皮肤、黑黝黝的脸庞、充满老茧的手,而观测心灵的地平线,分明感受到一种来自大地粗旷、豪迈,一种昂扬的勇气和斗志。和很多农民成了朋友,他的名字被人们久久记住,许多农民朋友过一段还会叨念起他这么个“泥腿子”保险员。
续写辉煌
1953年底,胡盛祖到解县烟酒专卖公司报到,从此进入了供销系统;1956年又调回运城龙居供销社;1960年,又到盐化矿区商店任经理;1969年,胡盛祖担任运城县食品公司经理。10余年功夫,换了几家单位,胡盛祖的工作作风未变,到哪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什么工作都扎扎实实,一是一,二是二,从不甘落后。
1985年7月,运城河东大学筹建,胡盛祖担任劳服公司经理,负责整个后勤服务工作,人们从此见识一个性格倔强、执着的胡经理。干工作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受到学院领导的赞许。
1991年2月,胡盛祖光荣退休。
退休后胡盛祖并没有休闲下来。每天的日程自己安排得满满的。早晨健身、读书、读报,下午养花种草,照顾儿孙,辅导学业,忙碌而充实,逍遥而自在。
谈起50年代艰苦的保险从业经历,胡盛祖没有丝毫的怨言,而是说:“当时干保险就是艰难,条件差,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而是想尽办法去完成工作。”谈到今后的保险业,胡盛祖说:“现在公司多了,保险品种多了,交通也便捷了,人们交流的方法也多了,今天干保险就好干了,但还要跑,要腿勤,上门服务,做思想工作,人家愿意才行。”中间顿了顿,胡盛祖接着说:“强扭的瓜不甜嘛!”一番话说得大家都乐了。
胡盛祖,被老百姓称为“泥腿子”保险员,是对他最好的褒奖,也是最好的回报。确实,新中国第一代保险人以他们的青春、热情、智慧、执着、忠诚,书写了保险业的新篇章。他们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一往无前,不惧困难,因为“奉献”在心中才能“扎根”和“执着”,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树立了标尺!
一语中的
当时干保险就是艰难,条件差,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老百姓对保险理解支持也有个过程,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而是想尽办法去完成工作。
——胡盛祖
胡盛祖
1932年4月14日出生
1947年-1948年2月
猗氏县二高肆业
1948年2月-1951年10月
运城盐化工人
1951年10月-1953年12月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运城中心支公司
1954年1月-1960年
运城县供销系统
1960年-1969年
运城县食品公司
1969年-1991年2月
运城学院
1991年2月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