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中国太平”走出一条奋发图强的民族企业振兴之路;八十年后,“中国太平”在改革发展的春风中乘风破浪,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中的精英。
◆八十年的“中国太平”之路,是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的见证,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投入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在奋发崛起的新中国,以始终不变的拳拳爱国之心,共同绘就一幅中国近现代民族保险业兴衰起伏、强势发展的辉煌画卷。
2009年6月29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帆、总经理宋曙光共同为集团新牌揭幕,宣布正式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的名义办公,“太平”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保险品牌,在其品牌创建的第八十个年头,以全新的姿态再次亮相于世人面前。
共克时艰 民族保险自救兴国
19世纪中叶,西方近代先进的保险理念传入中国。但在当时的旧中国,外商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有感于“海通以来,我国的财产保险与生命保险为外商所垄断,金钱外溢与年俱增,不独有损利权,漏卮难塞,其影响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尤为严重”(沈雷春,1937年《中国保险年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集资创办保险公司,力图与洋保险相抗衡,“中国太平”登上了中国近现代保险业历史的舞台。
1929年11月20日,当时号称“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银行独资创办太平水火保险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办理水、火、船壳、汽车等保险,太平保险事业从此开展。1934年太平水火保险设立寿险部,1937年开始经营分保、再保险业务,1938年成立太平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太平的集团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并逐步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华商保险企业,其发展速度和优异业绩使外商同业刮目相看。1931年,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1933年通过设立寿险公司的方式开办人寿保险业务。1949年,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在香港开业。艰危时事中,中国太平及旗下公司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八十年间,“太平”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与中华民族同甘共苦,更见证了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衰起伏。
公私合营 海外布局半世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包括太平保险、太平人寿、中国保险等在内的64家华商保险公司与42家外商
保险公司获准恢复营业。但中国民族保险业经历了解放前的磨难,大部分民营保险公司资本力量脆弱,承保力量有限。中国保险、太平人寿、太平保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民营保险公司团结起来,集体互助处理分保业务,并带头参与组建“上海民联分保交换处”,集中办理私营保险公司的分保交换。在国家的指导和有力支持下,上海“民联”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增强了华商保险业的团结与信心。
1951年上海15家私营保险公司合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参股,以太平人寿为骨干组成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太平”字号的保险公司相继在同年完成公私合营。
1956年,公私合营新丰、太平保险公司进一步合并为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太平”、“中国保险”字号相继迁册北京,成为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的附属公司。1958年,根据当时有关决议,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在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基本中断。
1998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的海外经营性机构划归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太平保险公司和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两支劲旅。
1956年之后的数十年,“中国太平”在海外筚路蓝缕,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积极开展对外业务,经营区域遍及欧洲、大洋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赢得海外华人保险市场的广泛认同。
全面开放 “太平”回归中国保险业舞台
2001年,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与世界接轨。海外漂泊近半个世纪的游子,急切地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务院和中国保监会提出了回国创业的请求,拟以太平人寿和太平保险的名义,全面恢复经营国内保险业务。
2001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太平人寿与太平保险公司相继于11月30日和12月20日宣布开业。几代民族保险人的梦想,带着多年探索的专业化经营理念和全球化经营经验,重新回归了新中国保险业历史的舞台。
蓬勃发展 综合金融保险集团扬帆起航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保险业也进入了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从一家独大,到全国保险主体增至120家,15个国家和地区的51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95个营业性机构,中国的保险市场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日益蓬勃壮大。自2001年荣归故里后,中国太平在见证中国保险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以自身的茁壮成长,成为中国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八年来,中国太平把握时代机遇,改革创新,通过全面开拓国内保险业务、香港上市和机构重组等系列举措,实力不断提升。时至今日,中国太平已经成为以保险业务为核心、资产管理为保障、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强大综合金融保险集团军,旗下各子公司都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有着突出的表现。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所经营的寿险业务已经成为中国太平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自2001年在中国境内复业以来,太平人寿迅速跨入全国大中型寿险公司行列,2003至2008年连续6年获惠誉国际BBB+评级,2007至2009年连续三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中国太平的财产险业务遍及中国内地、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其中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和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于中国内地经营产险业务,是集团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者,也是集团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国家资格认定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作为中国太平新的业务和盈利的增长点,养老保险业务正逐步建立并保持着行业中技术和市场领先的地位。
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即将更名为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获得国际A-评级的中资保险企业,再保险业务则是中国太平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稳定的利润来源。
作为中国太平盈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柱,资产管理业务建立在中保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即将更名为太平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集团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之上,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
在专业化服务方面,中国太平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框架也已初步形成,集团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整合了全集团核保、核赔、财务、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实现了集团保险运营服务集中和金融信息数据处理集中,可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和保险产品综合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太平共有各级营业机构1188家。其中子公司20家,省级分公司和子公司直属分公司125家,其他各级分支机构1043家,所属机构遍及欧洲、大洋洲、东南亚和中国内地,拥有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K0966)和香港民安保险控股有限公司(HK1389)。2008年中国太平全集团保费收入近300亿元,累计总资产逾1200亿元,客户逾800万。进入新世纪,中国太平这艘巨轮,已经满载着中国民族保险人的激情与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中国太平”启用 历史品牌注入时代内涵
2009年5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获财政部、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
2009年6月,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获准变更名称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2009年6月29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正式启用。
至此,中国太平及所辖公司名称品牌将陆续统一到“中国太平”名下。
“吾人于创设之初,即矢志于民族保险业之发扬光大,暨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当“太平”品牌的创建者将这句话写入中国太平的历史开篇,兴国的梦想就贯穿了近一个世纪。中国太平保险集团80年的发展历史,犹如一部中国近现代民族保险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八十年间,无论是国难当头的危急关头,还是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中国太平至始至终站在行业的前端,奏响中国保险繁荣壮大的凯歌。
时至今日,“太平”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已经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太平将以“创造富裕的安宁生活”为使命,秉持“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持续创新,追求卓越,全力实现“把‘中国太平’建成世界金融服务的杰出中国品牌”这个远大的愿景。
追求卓越 太平人寿打造民族保险“金字招牌”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太平旗下的寿险公司,是新时期中国太平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也是中国太平业务和盈利的主要贡献者。自2001年进入国内保险市场以来,太平人寿以专业、创新的形象,严格的内部管理和规范化的运作流程,以及“高品质、高素质、高绩效”的“三高”团队的理念,得到社会和客户的高度认同,企业实力和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中坚力量。
时值“太平”品牌创立80周年,为答谢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太平人寿计划于2009年7月26日—9月30日举办“荣耀八十载 太平健康行”系列客户回馈活动,隆重推出“福禄双至2009”——“太平”品牌80周年纪念版专属健康产品,在这两个月中,我们也会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专家举办超过800场健康知识讲座,更投入数百万巨资同期举办客户回访大抽奖活动,希望用健康生活的理念为千家万户创造富裕的安宁生活。
注:本文于2009年7月23日在《人民日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