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厦门保险学会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新《保险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紧紧围绕本年度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在厦门保监局的关心、指导下和各会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改进《厦门保险资讯》编辑工作,努力做好《金融聚焦》宣传,使学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做好《厦门保险资讯》编辑出版工作,提升刊物质量
(一)重新定位,刊物改版
今年以来,厦门保险市场主体增加到32家,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专业主体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因此,对厦门保险业界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等方面的资讯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为各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2010年6月,保监局领导亲自召集编辑部和有关人员开会,听取编辑部人员的汇报和改版思路,指导研究确定了刊物的定位和编辑方向、刊物风格等,在厦门保监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刊物从7月起正式改版。
改版后的刊物名称为《厦门保险资讯》,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内容以资讯为主,特别是刊登厦门保险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厦门保险业的监管信息,全行业的信息及公司资讯。刊物在栏目上设置了“专题点击”、“鹭岛传真”、“论坛纵横”、“全景保险”、“业界资讯”、“动态信息”“数据报告”、“人物亮相”等栏目,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保险业内外的有关情况。资讯新鲜及时,数据准确扎实,文字干净简洁。针对的受众主要为各保险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及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人员。
截止2010年12月,《厦门保险资讯》共出版6期,共刊登稿件287篇,编校文字60余万,其中本地资讯134篇,学术论文及调研文章9篇,专题报道5个,人物报道2篇,其他业界资讯125篇。《厦门保险资讯》基本成为了厦门保险业沟通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用心编辑,提升质量
刊物改版后,学会编辑部立即召开了各公司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及通讯员培训会议,要求各公司做好信息稿件报送,为刊物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在编辑部人员的反复沟通、指导、联系下,渐渐地各公司报送的稿件有所增加,但稿件质量普遍较低,信息描述不完整或文字逻辑混乱。学会编辑部人员深知,这是一个艰难而必须的过程,决不能因稿件质量低而轻易放弃,否则就会带来恶性循环。主编和编辑对每篇稿件都倾注心血,仔细阅读并与作者沟通,要求补充丰富和完善稿件内容,形成文字严谨、信息量比较丰富的稿件。有的稿件有信息价值却因文字和事实叙述不清实在无法采用,编辑部人员也通过与公司沟通、了解的方式,重新采写,形成完整饱满的信息稿,发在刊物上。
在每期刊物中,编辑部精心撰写、编辑或约请有关领导撰写卷首语,通过卷首语引领整本刊物,突出刊物主旨。对于厦门保险业重要会议及出台的有关政策,学会编辑部人员及时跟进,进行采访,有效提升了刊物内容的分量和可读性。改版后的刊物受到各界好评,厦门金融办反馈说,刊物文字严谨,信息量较大,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三)策划专题,凸显特色
改版后,编辑部精心策划制作专题,其中吴定富主席在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讲话解读专题、吴定富主席在学术年会上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讲话及精神贯彻的专题、2010年厦门保险业坚定转变发展方式,参与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专题、厦门成为全国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的专题。特别是“凡亚比”台风来袭后,编辑部立即组织策划了厦门保险业全力以赴抗击“凡亚比”台风专题,迅速约请会员单位报送有关抗击“凡亚比”台风的情况,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报道了厦门保险业应对紧急突发状况的情形,起到了交流信息,传播经验的作用。
(四)新增版块,丰富信息
改版后的刊物上新增“数据报告”和“动态信息”两大版块,刊登厦门保险业务情况统计数据,主要有:厦门市保险业总体情况、财险市场保费收入情况、出口信用保险、车辆拆建定损中心、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寿险市场保费收入、寿险机构营销员人力情况、协会考试中心考试情况等数据,为会员公司经营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参考,得到公司的一致肯定。目前为止,刊物已刊登了厦门市保险业2010年6月—11月的相关数据,数据量达到2838条,同时也丰富了刊物信息量,提高了刊物的决策参考性。月刊的实现,使得各公司的动态信息能够及时在刊物上体现,弥补了之前的一大不足,也为加强公司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的分享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刊物的价值。
(五)认真负责,严控成本
上级要求改版后的刊物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如果按照过去的操作模式成本必将翻番。学会编辑部以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与多家印刷厂进行谈判、比价、选择,最终选择了既能保证质量费用又较低的厂家合作,大幅降低了刊物印刷成本。现在刊物的印刷费用仅为原双月刊费用的一半(约3000元),大大节省了学会费用。
在刊物版面设计上,学会根据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本着大方、简洁、低成本的原则对封面和内页做了比较大的改变。封面变彩印为套色印;内页所有文章一致采用黑体标题、细等线体内容的形式进行排版编辑,图文合编,适当留白,增强刊物的阅读性。即便在结尾符这个小小的细节上,编辑部感到过去使用的不够好,就重新设计了以学会标志主要图形为主体的结尾符,细节的完善,就是刊物质量的保证。
二、《金融聚焦》栏目质量提高,内涵得以提升
2010年学会继续与厦门电视台合作,策划编辑《金融聚焦》节目播出。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制作播出专题节目14期。
保监局对“金融聚焦”寄予厚望,在2010年度决定仍然由学会全面负责这档节目的内容,并对播出内容、采访对象、播出效果均有要求。鉴于此,学会在人员紧张、工作难度大、选题周折、协调困难、会员公司配合度较差等一系列的困境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个电视栏目的播出。学会一般是采用提前准备,跟进及时的原则,在每期节目播出前,先做出文字策划案,对播出内容的重点、要点提炼清楚,然后约请有关领导,联系内容涉及的公司,通过人物采访、同期介绍、现场拍摄、图片展示等形式进行拍摄制作。2010年“金融聚焦”策划播出了一些业内人士和老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例如,全程跟踪报道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来厦门签署《关于建设厦门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合作备忘录》的专题;针对国务院批准我市成为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城市,经济特区扩展到全市等热点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对台区位优势,促进厦台保险业交流合作专题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而政策性农房保险专题、行业集中查询系统专题的详细报道,促进了社会大众对厦门保险业服务厦门地方经济的了解,提升了行业形象,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市政府金融办及有关方面的肯定。
四、继续加强学会建设,不断完善学会功能
2010年,学会根据年初理事会的有关提议及决议,准备报批各种材料,通过给监管部门批复及向民政部门报备,顺利完成会长更换,陆续完成法人登记、执照更换等。2010年,学会注意培养地方的学术理论人才,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场所展示他们的学术成果,以期进一步引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会工作中,提升厦门学会的工作质量。2010年6月,接到“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征集论文的通知后,学会不以“地域小人才少”的心理推诿,而是借势而为,在业内广泛挖掘人才,耐心沟通,积极鼓励,选择了4位青年才俊作为论文撰写者。学会负责人与4人一一交流,根据他们的职业特点进行选题,精心确定论文题目和内容。最后,人保的高枕和国寿的戴数分别在规定的时间撰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另外两位由于在业务一线,那段时间分身无术未能成文。学会负责人对上报的两篇论文精心编辑修改,后来在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介绍,受到好评,并收入论文集。其中高枕撰写的“《侵权责任法》对责任保险的影响和思考”一文,质量较高,学会又推荐到中保学论文征集办。
在2010年厦门保险业举办的第三届“优秀寿险营销员”及“优秀寿险营销团队”表彰活动中,学会及编辑部全程跟进,会后策划编制了《诚信经营,承诺永远——厦门市第三届优秀寿险营销员、优秀寿险营销团队表彰纪实》专刊,受到会员公司的赞扬,不少业务员纷纷来学会索取,称会议只是业内人士知晓,有了这本画册会使更多的被保险人了解保险,修正对寿险业务员的不好印象。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体来看,2010年厦门保险学会取得了一些进步,做出了一点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段既远且艰巨的路程,于会员公司和学会会员的期待还有相当的高度需要攀登,和学会工作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开拓的领域。
这些与厦门学会成立较晚,历史积淀浅、现实基础薄弱有关,不少工作尚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学术研讨交流和调研提出问题等方面由于人力和经验的不足,开展的很不够。由于“两会”合署办公,学会现有2人均多项兼职,相当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是在其他工作上面,有时在学会工作上会出现疲于应付的状态,开创性的思维和开拓性的工作可以说还没起步。学会主办的刊物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期尽可能的达到上级领导的要求、会员公司和读者的基本满意。
有道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的态度是决不因“人少、事繁、精力有限”而懈怠,而固步自封,当做之事一定全力以赴,不计得失,在新的一年里把工作做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