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保险业特别是上海保险业所走过的历程,促进上海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11月28日,上海市保险学会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保险论坛。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孙国栋、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到会并讲话。上海市社联、市保险学会领导和沪上有关保险机构负责人、知名学者等200多位业界人士出席了当天的论坛。
来自监管部门、理论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以来保险监管、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制建设、保险精算事业的发展以及保险学会的作用等问题作了专题演讲,同与会代表共同回顾了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上海市保险学会充分发挥学术的优势,积极开展保险理论研究。为了切实服务于保险企业,探讨新形势下保险业发展的新思路,研究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结合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有关文件精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上海市保险学会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保险业系列活动。据悉,学会组织召开了“上海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座谈会,回顾上海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吴越、乌通元、沈建中等上海保险界的元老,复旦大学、上海财大、华东政法大学等沪上保险理论界的著名学者和中国人寿、平安、太保、友邦、国泰人寿等保险公司的专家就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保险法制建设、保险营销体制、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市场热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同时,为落实上海市社会学界联合会《关于做好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上海保险学术理论研究,上海市保险学会在全市保险业内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保险论文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保险学术论文30余篇,为本次全市性的理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批优秀理论文章和科研成果。据悉,由学会推荐的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了社科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保险学会也荣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组织奖。
与会代表认为,在这30年中,我国的保险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0年,上海作为3个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在全市逐步展开保险业务。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不仅打破了中国人保一家垄断的局面,而且为中国保险市场带了全新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拉开了中外资保险公司竞合发展的序幕。
统计显示,2007年,上海市保费收入累计482.64亿元,同比增加78.52亿元,增幅为19.43%,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75:25。今年1到10月份,上海市保费收入累计520.38亿元,同比增加127.05亿元,增幅为32.30%。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17.48亿元,同比增加12.77亿元,增幅为12.20%。寿险公司保费收入402.90亿元,同比增加114.28亿元,增幅为39.59%。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上海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0月,今年全市保险赔付支出累计153.63亿元,同比增加45.94亿元,增幅为42.66%。其中财产险赔款62.96亿元,同比增加20.25亿元,增幅为47.43%;寿险给付78.79亿元,同比增加22.40亿元,增幅为39.73%;健康险赔款给付10.10亿元,同比增加3.25亿元,增幅为47.34%;意外险赔款支出1.78亿元,同比增加0.04亿元,增幅为2.07%。
目前,全市共有97家保险公司和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42家,人寿保险公司40家,养老险保险公司5家,健康保险公司5家,再保险公司4家,保险集团公司1家;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73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37家,保险公估机构47家,保险经纪机构89家。上海保险主体不断增加,机构日趋合理。
据悉,李峰、吴钰合作撰写的《上海保险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综述》和冯嘉亮、杨雄合作撰写的《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获得本次论坛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