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近代银行业的发祥地。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又称《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个沿海口岸。1843年11月,上海在西方列强长期觊觎下被迫开埠后,英、美、法等国商人纷至沓来,将新式贸易与金融业输入上海。外国银行也很快进入上海。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机构,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银行。外国银行之所以看中上海,是因为上海此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的贸易结算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外国银行凭借特权,通过对中国政府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通过发行纸币,控制中国的金融,通过掌握外汇业务,控制进出口贸易及垄断外汇。同时,还在中国进行工矿企业、铁路等投资,从事地产投机等活动。至1936年,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已有29家。
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保险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高涨,对外商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独霸行径深怀不满。在此情况下,外商保险公司为了保持其已获得的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权利,采取与华商银行合股开办华商名义的保险公司,以缓与和当时中国民族保险业与外商保险业之间的矛盾。中外合办的保险公司,虽有中国人入股,并用华商名义,但实际上公司的经营权都操纵在外商手中,成为外商的一个附属公司。
1.英商太古洋行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办宝丰保险公司
太古洋行的创始人是英国从事羊毛纺织业的约翰·塞缪尔·斯怀尔,1866 年11月,太古洋行在上海设立机构,代理海洋轮船公司的业务,继而成立太古轮船公司,并在太古洋行内部设立保险部,利用经营航运业务之便代理外商保险公司业务,后发展成为上海一家著名的商号。据1950年保险资料统计,太古洋行在上海、天津、青岛为7家外商保险公司的15家分支机构代理保险业务。1952年因外商保险公司退出中国保险市场而停业。
1931年9月,英商太古洋行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后称上海银行)在上海合办宝丰保险公司。总经理为朱如堂,副总经理为欧伦。总资本额为国币50万元,其中太古洋行占49%,上海银行占51%,主要经营船舶和货运保险业务。解放后获准复业,因系中外合资企业未能参加公私合营,后因业务清淡停业。
2.美亚保险公司与浙江兴业等银行创办泰山保险公司
早在1919年,一年轻的美国企业家史带(C.V. Starr) 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小型的保险代理公司——美亚保险公司。最初,美亚保险公司只在上海担任一些美国保险公司的代理,提供火险及水险服务。不久,史带看准了另一个发展机会,成立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向当地中国人推广人寿保险的外资公司。虽然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及美亚保险公司在中国经营寿险业务无先例可循,并且欠缺经验,但由于市场广阔,公司的业务发展却十分迅速。十年间,办事处及代理公司已遍布中国、香港、中南半岛、雅加达、吉隆坡及菲律宾,其后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保险组织——美国国际集团。直至1926年,史带才在美国本土开设第一家公司。他在纽约市设立了美亚保险公司,承保美国公司在海外的风险,作为美国保险公司的代理。1939年,美亚保险公司把总部迁往纽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史带马上重建他在远东的业务。上海及马尼拉的办事处在日军投降前已重开,集团在上海的业务一直经营至1950年。
为了修建沪杭甬铁路,由浙江全省铁路公司集资于1907年4月16日兴办浙江兴业银行,经试办后于当年9月9日宣告成立。资金100万元,设总行于杭州,当年即获准发行纸币。1915年总行迁到上海。
泰山保险公司于1932年8月成立。系由美商美亚保险公司主动与浙江兴业银行洽商联合开办,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中孚银行亦有参股,实收资本100万元,美亚集团占30%。总公司设于上海江西中路406号浙兴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的徐寄、徐新六分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美亚的C.V.史带任董事,施密斯任监察,并派员担任水火险部和人寿险部经理,掌握实权,通过分保进一步加以控制,实系美亚保险公司利用华商名义为其设立的附属公司。在广州、香港设立分公司,南京、天津、北京、汉口、重庆、郑州、扬州、宁波、厦门、青岛、杭州、无锡、常熟、吴兴等地设代理处。经营水火险、人寿险、汽车险、玻璃险、意外险、邮政险、信用险、航空险、船壳险、爆炸险等业务。1937年后,泰山保险公司分设为泰山产物和泰山人寿两家独立公司,内部实际仍是一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亚保险公司停业。解放后,经核准恢复产物保险公司,因系中外合资企业未能参加公私合营,其人寿保险公司按照1954年《解放前保险业未清偿的人寿保险契约给付办法》清偿结束后,泰山人寿和泰山产物两公司申请停业。
资料来源:
1.《中国保险百科全书》,中国发展出版社,魏原杰主编
2.《中国保险史》,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保险史》编审委员会主编
3.《招商局史》近代部分,张后铨主编
4.《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叶世昌、潘连贵著
5.《中国金融通史》,中国金融出版社,李飞主编
6.《上海文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7.《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1840~1949,黄苇、夏林根编
8.《上海市保险业职工运动史料》,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编
9.《中国银行业史》,山西经济出版社,黄鉴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