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中国为数不多的保险报刊中,有一份特殊的期刊值得纪念,它不是由保险公司主办,而是由保险从业者个人筹资独办。它从创刊到复刊,短短的3年里,经历了办刊的艰难、工作的变更和历史的变迁。
这份期刊就是《保险知识》。该刊由当时在国民党资源管理委员会保险事务所供职的邵兢编辑,于1948年元旦在南京创刊。编辑初刊时,他怀着满腔的热情,朝夕冒着纷飞的大雪,奔波于印刷厂、办公室和住所之间,在保险同行的鼓励和支持下,终于在政治经济危机四伏、保险经营举步为艰的环境中完成了杂志的出版工作。
1948年底,编者客居广州,在行色匆匆、风尘未定中,于1949年元旦在广州编辑出版了第2卷第一期。作者在“周岁感言”中说:“回顾已往艰苦的行程,展望未来茫茫的前途,编者虽决心在忐忑不安的情绪之下,继续编行本刊,但创刊时的那股热望已多少消失了。”编者随后到香港保险公司谋职,为了办刊,经常往来于穗港之间,勉强维持刊物出版。后因工作未定,加之经济力量不足,不得不于1949年6月停刊。
编者移居香港后,在民安保险公司的资助下,《保险知识》于1950年元旦在香港复刊。复刊首期编者发表了《重燃起热望之火》的复刊词,并大幅刊登了歌颂、介绍新中国保险事业的文章,如:《新中国保险业展望》、《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业手册》、《解放后上海保险业的种种》等。封面图文采用红色印刷,上书“中国保险业唯一定期刊物”,中间是一运动健儿身背书有“保险业”的彩带,飞越标有“原子险”、“化学险”、“塑胶险”栏竿的图画。图画的上部书写“恭贺新禧”四字,左右书写“跨过时代”、“飞跃前进”的标语。整个杂志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感觉。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民族保险业在经历了漫漫长夜之后,终于迎来了光明。从《保险知识》复刊首期可以看出,编者的喜悦之情溢于图文之间。
我国第一枚保险广告邮简
1935年5月10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简易人寿保险法》,规定由邮政储金汇业局独办简易人寿保险业务,其他保险业者不得经营。1935年12月11日,国民党交通部拨资50万元设立邮政储金汇业局保险处,专办简易人寿保险业务。初期在上海储汇总局汉口分局试办,后很快推广到各省储汇局开办。
为了广泛宣传简易人寿保险,进一步促进业务的发展,方便群众联系保险事宜,邮政储金汇业局结合自身业务,印制了带有保险广告的邮简。邮简正面印有“中华邮政特制邮简”字样和中华民国邮政孙中山像面值8分邮资图,背面印有简易人寿保险徽标和宣传广告,广告内容为“国家专营,不在谋利;邮局经办,稳妥简易;老少均保,男女无异;身体免检,保费微细;按期来收,年限随意;防后安家,有益生计。如欲索阅章程或投保,请向各办理简易寿险邮局接洽。”
从以上宣传广告可以看出,简易人寿保险投保手续简便、售后服务周到、保险保障充足,而且有国家信誉作担保,由国家邮政部门专营,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所以,简易人寿保险一开办就受到了中低收入阶层群众的欢迎,从开办到1935年8月,10年间,简易人寿保险保险契约已达35.3万余件,保险金额超过12亿元。
一份罕见的宣传册
本人收藏有一本于1936年8月出版的卫生常识宣传手册,它由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联合发行,实属罕见。
该手册名为《花柳病及其预防方法》,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署编辑,经中华邮政特准印刷,由太平保险公司印制并免费发放。手册中详细介绍了社会上流行的3种花柳病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病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为了扩大宣传面,手册封三专门印制了“阅后请转赠”字样,力求在社会上广泛宣传。
手册封底通篇印制了太平保险公司的宣传广告。上面正中为太平保险公司的太极图司徽,司徽两边印有“太平保险,保险太平”的广告语。司徽下印有公司名称: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注明“国民政府注册,资本五百万元”。下部印有扇形空心圆,中心印有“本公司承保之营业种类”字样,扇面内分别印有“火险、水险、人寿险、意外险、信用险、利益损害险、汽车险、火车险、船壳险、邮包险、兵险”等10多个险种名称。扇形圆四周印有“各项保险,均有专章。如蒙索阅,当即寄奉”。底部有一方框,内印“注意:本公司乃遵照中国法律营业,由银行界所组织,在国民政府实业部注册,系各地保险公会会员。无论如何巨额保数,均可接受。保费克己,赔款迅速。尚祈各界鼎力提倡,如蒙惠顾,竭诚欢迎”。
太平保险公司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借政府的影响力来树自己企业的形象,其法可贵、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