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从大萧条中摆脱出来,预付保费形式的健康医疗保障计划开始在全美以各种形式推广开来。
恺撒·佩麦能医院曾经是一家仅有12张病床、专为洛杉矶下水管道修建工人服务的专门医院,保险公司采用按工人数支付固定金额的形式对这家医院提供财务支持。1938年,下水管道修造工程结束,亨利·恺撒鼓动西德尼·噶菲尔德医生努力提升医院水平,增募医生,转而采取预先收费的形式为美国当时最大的在建工程项目———华盛顿州“深谷大坝”的建设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团体健康看护服务。由此翻开了美国健康医疗发展历程的重要一页。
健康医疗计划从诞生起就面临各种争论。今天人们对管理型看护计划在医生选择、医疗诊断、成本控制等问题上的讨论并非新生事物,类似的问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被提出了。
1939年,纽约州提出了一个设立非盈利性的医疗费用补偿机构和医院服务提供机构的新法案。这是个全新的设想,其核心是非盈利性机构可以是医疗费用补偿机构,或者是医院服务提供机构,但不能同时承担补偿医疗费用和提供医院服务的职能。
当时,独立执业的医生们认为医院不应该涉足日常医疗看护,这该是他们的固有从业领域;而另一方面,医院则看到了病员在住院前后有着大量潜在的医疗需求,认为这应纳入医院服务范围的延伸部分。当时纽约已有9家由医院控制的看护协会,其中最大的一家有着100万个以上的会员。纽约州设立医疗费用补偿机构的目的就是补充已有的医院看护计划,规定参加者每月交1美元,每年可以开支150美元的医疗费;每月交2美元,每年可以开支300美元的医疗费。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一些医生(其中包括一些医学专家)组织起来建立了一种团体合作医计划,联合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和治疗在内的完全医疗服务,与医院抗衡。参与这种计划的病人根据需要在合作团体内的医生间接按需要转诊。医生支取固定薪金,与独立执业的医生不同,薪金多少与医治的病人数量无关,计划的参加者承担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
当时的美国医疗协会指出,合伤团体计划剥夺了病人的自由选择权等,而且给医生固定支薪,摈弃竞争,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检查流于形式,合作团体会通过尽量雇佣医术平庸者来节省成本。合作团体计划的赞成者则批评拟议中的医疗费补偿计划忽视预防性医疗服务,不提供住院保险以及在小诊所无法获得的诊断服务,而且引导医生一味盯着保险公司的医疗费用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