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打造国际顶级企业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寿的回顾与展望

杨超(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摘要]改革开放,中国人寿步入了复兴发展之路,开始了自负盈亏的经营实践,进入了专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迈上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征程。是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寿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带来了管理体制的根本变化,带来了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化集团管理体制改革,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继续深化发展机制改革,探索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建设的科学之路;继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确立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人寿;改革开放;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11-0018-05

    一、中国人寿的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人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寿险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缓慢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人寿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快速发展的三十年。2007年,中国人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 207亿元,总资产和可运用资金都突破了1万亿元,成为我国保险行业唯一一家资产和可运用资金过万亿的企业。至今已连续6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上升至159位。品牌价值由五年前的427.67亿元提升到了现在的688.72亿元,居世界品牌第280位,成为我国唯一入选的保险品牌。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人寿不断履行行业和社会责任,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三十年。2007年共赔付支出855.30亿元,创新推出了“新简身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保险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人寿捐款6 000多万元、宣布助养地震孤儿、为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官兵等12类专业人员提供保险保障、积极参与受困人员的抢救和灾民安置,与此同时,还启动了快速理赔机制,截止8月13日,中国人寿已为地震受灾客户赔付保险金1.38亿元,预计赔付达3.67亿元。中国人寿的一系列举措和行动,有力地帮助了灾区广大客户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中国人寿近三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改革开放,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中国人寿步入了复兴发展之路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1979年开始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
[作者简介]杨超,现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外开放、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需要,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定。同年11月,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对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在财产保险业务率先恢复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险种有团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简易人身保险等,我国的人身保险业务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恢复人身保险业务的当年就实现保费收入159万元,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到1984年保费收入就增长到7 250万元。
(二)改革开放,实行了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探索,确立了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地位,中国人寿开始了自负盈亏的经营实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功,促进了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1984年,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珠海特区考察,对特区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更是让举国上下感觉到了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激发全国群众改革的热情。3月24日,福建国有骨干企业55位厂长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在《福建日报》全文刊登,引起了全国反响,并很快成为了一种全国共识。5月10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不久后又出台了《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保险企业,也开始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1984年,中国人寿的前身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成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的经济实体,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过几年的改革,初步理顺了公司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保险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活力。与此同时,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企业内部对费用管理、利润留存、资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一系列扩大下级公司经营权的改革,为下级公司注入了极大的生机,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推进了金融业的体制改革,实现了产寿险的分业经营,中国人寿进入了专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高涨的投资热潮一方面使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使金融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实现经济的软着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政策。1995年《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相继颁布,奠定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制度基础。根据我国金融业监管政策的要求,1996年,中国人寿的前身中保人寿作为我国第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在继承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基础上分设成立,以崭新的姿态踏上了专业化经营道路。中保人寿的分设使其具有独立的法人主体地位,公司经营管理层专注于寿险业务的发展,对寿险业务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寿险业务发展的支持更加有力,改革措施更加到位。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金融危机,更加坚定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思路。1999年,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解散,中保人寿改组为国务院直属的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1996年至2003年的专业化经营阶段,中国人寿的业务、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到2003年,中国人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 620亿元,是1996年8.4倍。
(四)改革开放,建立了面向全球的市场经济体制,集团公司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中国人寿迈上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征程
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的竞争需要和广大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国纷纷放松了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如日本1996年提出了金融大爆炸改革的计划,美国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1999年我国完成了加入WTO的多边谈判,进入2007年,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我国开始按照协议全面履行加入WTO的承诺。为了应对国际大型金融集团的挑战,在早期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开始推进大型国有金融企业的体制改革工作,与此同时,开始了金融集团组织形式的积极探索。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12月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2007年1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成为了我国唯一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金融企业。中国人寿的重组改制,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此后,中国人寿又相继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国寿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国寿资产香港公司等子公司,确立了中国人寿的集团化发展框架。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人寿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人寿之所以能够进入全球500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一根本法宝。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人寿的今天,也就更谈上中国人寿的未来。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寿发展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转轨,市场机制逐渐成为了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优胜劣汰逐渐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则。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保险市场体制也经历了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到众多企业充分竞争、市场完全封锁到逐步开放的转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市场主体较多、市场结构较为完善、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多层次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的逐渐建立,对中国人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使他们逐渐树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中国人寿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国人寿体制改革成功推进的根本前提。一是牢固树立了市场竞争观念。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国内保险公司的成立,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不复存在,与此同时,美国友邦等外资保险公司也进入了中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人寿面临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已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只有产品新、服务好、回报大,才能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二是牢固树立了快速发展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显著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保险业只有加快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人们对寿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中国人寿牢固树立了加快发展的观念,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加快发展的速度,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三是牢固树立了效益观念。效益是检验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人寿把效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通过加快发展、强化管理、谨慎投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履行行业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和广大客户,努力提升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二)改革开放带来了管理体制的根本变化
管理体制是经营机制的基础,只有管理体制顺了,经营机制才会活,经营效益才会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1979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探寻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最佳路径,先后实行了利润留存、经济责任制、租赁制、承包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多种企业管理体制。中国人寿及前身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管理体制改革严格遵循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路径。1984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成为了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实体,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显著扩大,有力促进保险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保险资金运用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但由于放权让利式的改革没有触及企业的核心——产权,所有者缺位带来的激励约束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由于金融保险业的特殊性,使金融保险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于生产企业。2002年,中国人寿才启动重组改制工作,2003年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中国人寿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中国人寿体制机制改革中的“瓶颈”问题。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利,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经营保险业务,解决了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改革开放带来了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
中国人寿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探索经营机制改革的途径,努力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特别是2003年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圆满成功,极大地推进了公司的经营机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国人寿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经营机制。一是选人用人更加灵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按照公开、平等、择优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现人才在公司与社会、集团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总公司与基层公司之间的合理流动,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原有身份界限的旧观念,树立了面向市场的选人用人新观念,一大批年纪轻、知识广、能力强的人才都已走上了领导岗位。许多优秀营销实现了身份的转变,成为了中国人寿正式员工。一些专业技术强的岗位(如总精算师、投资分析师等)实现了全球招聘,吸引了众多专业技术人才的加入。二是决策更加科学。严格遵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在公司决策中的作用,确保公司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事关中国人寿发展的重大经营管理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如投资决策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等,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在公司决策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激励更加有效。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工作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把广大干部员工的贡献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此外,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有特殊贡献的营销员还实行了股票增值权计划,把他们的经营行为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励他们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四是约束更加严格。建立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的约束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增强约束的严肃性。严格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要求,大力推进404条款的遵循和缺陷整改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人寿特色的404条款遵循工作模板,初步构建了符合国际监管要求的内控管理体系和相关机制。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组建了北京、上海、沈阳、成都、深圳、西安等六个区域审计中心,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全系统20多家单位开展了巡视检查,督促各级公司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努力提高纪检监察的威慑力。
三、扎实推进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建设,积极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人寿不断发展壮大,顺利实现了三地上市,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在有些方面,已经具备与国际同业同台竞技的实力。面对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致力于建设一个资源配置合理、综合优势明显,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备受社会与业界尊重的内含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努力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对发展战略进行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内涵为“实力雄厚、管治先进、制度健全、内控严密、技术领先、队伍一流、服务优良、品牌杰出、发展和谐”。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致力于推动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继续深化集团管理体制改革,不断理顺运行机制,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完善集团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人寿市场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要按照既要充分发挥集团综合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专业化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治理边界,完善集团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约束等机制,建立起沟通顺畅、协作密切、执行坚决、运转高效的集团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在强化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班子建设、品牌增值、文化构建、风险控制、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八大管理职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集团公司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根据集团公司的管理职能,组建专业委员会,吸收各直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加入,充分听取各直属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另一方面,各直属单位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加大在各业务领域的市场开拓、产品创新、客户挖掘的力度,不断提高专业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二)继续深化发展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建设的科学之路
积极探索业务发展与资本运作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道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一是要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不断增加公司的资金实力和社会影响,为资本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要创新产品开发机制,贴近市场,开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众的保险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需要,以创新促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化营销体制的改革,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激励与约束,吸引、留住高素质营销人员,提升营销人员素质,提高业务拓展能力。二是要大力推进资本运作,实现中国人寿的跳越式发展。要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进入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保险以外的其他金融领域和海外市场,加快集团化综合经营及国际化步伐。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投资收益,为广大客户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增强中国人寿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广大客户的信心。
(三)继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创造力,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继续实施“人才强司”战略,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秉持一种文化、遵循一条标准、实行一个政策、健全一套机制”的要求,扎实开展工作,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培养优秀人才。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视野,加快推进人才选择的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在“谁来选”上,扩大民主,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选择谁”上,扩大选择范围,唯才是举,实现由系统内选聘向全社会选聘转变;在“如何选”上,坚持公开、民主、平等、择优的原则,依靠制度选人。二是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在物质激励上,按照市场化、制度化的原则,建立全系统统一规范的薪酬框架体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激励、制约、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在精神激励上,构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诚信友爱的企业文化,充分鼓舞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干劲。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建立分级分类教育培训体系和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适用于中国人寿的培训资源库和学习平台。加大对各级各类员工特别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及资格认证体系,打通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通道,重点培养精通国际金融保险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制定人才流动激励政策,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基层一线、新建机构等急需人才的地方流动,逐步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区域之间人才的优化配置。
(四)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深度,确立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地位
本着“积极研究、大胆探索、稳步推进、防范风险”的原则,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一是要以海外公司为依托,探索海外保险业务发展的道路。海外公司在全力发展香港、澳门业务的同时,要利用在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直接与国际顶级企业竞争与合作的有利条件,积极向国际顶级企业学习,积累经营管理经验,为中国人寿进入全球保险市场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要以资产管理香港公司为平台,实现资产的全球配置和运作。进一步加强与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管理公司的合作,不断提高资产管理香港公司的投资分析能力、资产管理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努力提高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切实提升中国人寿海外资产的投资收益。三是要以资本运作为手段,高起点进入全球金融保险市场。要认真总结投资入股VISA的成功经验,探索财务投资或战略投资国际金融企业的有效途径。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保险市场动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合资、收购、兼并等灵活多样的手段,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Abstract: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ushered China Life into a track of rejuven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era of selfresponsibility for its operating results. It soon entered into a stage of specialization and rapid growth, aiming to develop into a top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roup company.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jected new thoughts into China Life and brought about a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mechanism. China Life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reform 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group, exploring the path towards a top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roup company; further deepen reform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echanism, providing talen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to its goal of becoming a top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roup company; steadily promote the process tow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getting established as a top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roup company.
Key words:China Life; reform and openingup; a top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roup company
[编辑:郝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