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①

曾学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要]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本文运用ARIMA模型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1%~8.3%。2009年我国面临保经济增长和调经济结构的双重任务。当前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是严重的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症结,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配套货币政策,加强政策的组合与协调,加快结构性战略调整措施,特别是应将提高国内消费和经济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1-0025-08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我国出口显著下降,工业生产增长下滑,居民收入增长有所回落,预示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的阶段。本文根据2008年国内外经济运行变化特征及相关历史资料,对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调整
    进入2008年三季度以来,许多机构调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据10个机构的统计,平均预期水平从10.4%调至9.9%,调整幅度为0.5个百分点,并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呈下行趋势(见表1)。
    各机构调低预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国际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层面,并将对中国经济持续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低迷将会影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性,加剧二者之间矛盾和失衡;第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需求随之回落,减产预期增加。同时,大多数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明显回落,但2008年仍会保持较高增长率,因为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很高,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以及相关政府新政策将刺激国内需求,部分抵消外部需求大降带来的负面冲击。
    二、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深刻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从而增强了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美国已连续三个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2008年11月份失业率达到了6.8%,而欧元区失业率超过7%。据IMF预测,全球经济2008年和2009年两年将分别增长3.9%和3%,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6%,2009年仅为0.1%;欧元区经济有所下降,2008年经济增长将为1.3%;日本2008年经济增长大约在0.7%左右。这三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大约在75%左右。预计今明两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5%和0.5%,远低于2007年的2.6%②。

    相关机构对我国2008年经济增长预测调整对比表
    表1
    序号[]预测机构[]三季度以前的预测值(%)[]三季度以后的预测值(%)[]GDP增长率预期降低(%)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7[]9.7[]-2[]亚洲开发银行[]10[]10[]-3[]世界银行[]9.8[]9.4[]0.44[]瑞银证券[]10[]9.6[]0.45[]高盛公司[]10.1[]9.8[]0.3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0[]10[]-7[]中国社会科学院[]11[]10.1[]0.98[]国家信息中心[]10.8[]10.2[]0.69[]国家发改委[]11.9[]10.1[]1.810[]中金公司[]10.5[]10[]0.5均值[]10.4[]9.9[]0.5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1~10。
    金融危机使各国需求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受到重大影响。作为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出口的下滑对经济影响巨大,并表现为工业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据统计,2008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环比和同比分别回落2.8和11.9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创下自1994年公布月度数据以来的新低。2008年下半年以来,沿海地区的进出口、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以及工业的效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在外部出口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幅大幅回落。11月份中国进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而此前最近的一次出口负增长是在2001年6月。我国出口如此明显下滑超出预期,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显著。部分中小型出口导向的企业已经出现停产倒闭。市场需求不足会直接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和经营危机。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国外直接投资减少。2008年1~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 952家,同比下降27.51%。受政策性减税较多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11月,全国财政收入3 792.4亿元,比上年同月下降3.1%。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 040.94亿元,同比下降8.4%。如剔除非税收入中一次性增收因素,同口径比较,则当月全国和中央本级收入分别下降7.3%和15.8%。财税增长的回落将影响国家未来经济的调控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经济运行景气指数回调
    经济景气指数对刻画经济运行特征与趋势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通过对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的分析③,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下行的趋势,特别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
    1.企业家信心指数全面回落
    ①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组组长李晓西教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同时,感谢张明明硕士在资料收集提供的帮助。
    ②2008年10月8日,新华网,“IMF报告说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0/08/content_10167163.htm.
    ③资料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宏观经济信息网。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8,分别比2008年二季度和2007年同期回落11.0和19.2点。与2007年同期相比,除采矿业外,其他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全面下降。其中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下降最为明显。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5.8、105.5、113.7、121.8、127.2、115.0和127.5,其中,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回落幅度均大于10点。与2007年同期相比,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回落27.2、16.0和12.5点。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1.6、126.4和127.4,比二季度回落12.9、9.9和7.5点,低于上年同期22.8、16.1和13.7点。
    2.企业景气指数显著下调
    与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保持高位运行不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较二季度与上年同期都出现明显回落。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8.6,比二季度回落8.8点,比2007年同期回落16.1点。与二季度相比,除社会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小幅提高外,其他行业均有所回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指数为130.8,分别比二季度和2007年同期回落10.5和19.3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与二季度相比,除股份合作企业提高3.7点、私营企业持平外,其他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景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各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景气指数大幅回落。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43.5,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显著回落12.4和23.9点。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8.5和111.9,比二季度回落6.8和3.8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6和8.9点。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8.1、131.7和126.8,比二季度回落11.7、6.0和5.5点,与上年同期比,回落幅度在10~20点之间。
    3.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走低
    2008年三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3.8,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3和3.2点。数据显示,三季度,反映中国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为90.3,与二季度持平,比2007年同期回落2.8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为96.2,比二季度和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5和3.4点。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需求下滑,故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是经济运行变化的自然反映。前几年,工业生产靠的是房地产、汽车、计算机等消费拉动,现在这三大需求回落较大,需要引起警觉。2008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不断降低,也可反映出消费回落的明显趋势。
    4.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持续回落
我国2008年10月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94.7,同比环比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一致指数为100.68,先行指数为97.43,滞后指数为100.12。其中,先行、一致两指数均达到自2007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预警指数连续6个月持续降低,这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在未来几个月还会处于低谷状态,国民经济将继续回落。
   (三)2009年经济增长预测
    1.相关机构的预测比较
    为更加综合地评估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水平,我们搜集了国内外12家主要机构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12家机构对于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为8.1%(见表2)。
    各机构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降低,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下行阶段。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又从金融危机逐渐发展到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陷入二战以来的首次衰退。IMF预计,2009年欧元区的经济成长率为-0.3%、法国为-0.5%、德国为-0.8%,英国经济将下滑1.3%,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也将明显放缓。由于中国对外经济依赖度很高,中国经济发展必将受到重创;第二,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居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消费预期不太稳定,股市、楼市的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刺激内需政策实施难度较大。
    2.本课题预测结果
    本课题对经济增长预测主要基于以下两种计量模型:一是完全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归移动协整模型);另一种是基于GDP与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相关分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现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2009年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①。
   (1)ARIMA模型预测结果
    根据模型预测的要求,选取1998年一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数据,使用ARIMA模型对2009年经济增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8.3%,其他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见表3。
    12家主要机构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预测表
    表2
    序号[]预测机构[]09年经济增长预测值(%)1[]世界银行[]7.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3[]经合组织[]84[]亚洲开发银行[]8.25[]摩根大通[]8.16[]瑞士信贷[]7.27[]瑞银证券[]88[]中信证券[]8.29[]中国社科院[]910[]中国人民大学[]8.4211[]中金公司[]812[]申银万国[]8.3均值[]8.1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11~21。
    2009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率预测表
    表3(单位:%)
    主要指标[]2009年[]主要指标[]2009年GDP[]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第一产业[]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第二产业[]8.5[]进口[]17.9第三产业[]8.7[]出口[]17.2从表3预测结果可以看出,2009年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来看,第一、二、三产业预测增长速度分别为3.8%、8.5%和8.7%。经济下滑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出口放缓将使出口行业的产能过剩突出,从而影响出口行业的投资;二是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速将大幅下滑;三是资本市场的震荡带来财富缩水,影响消费的增长,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VAR模型预测结果
    选择1998年一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根据计量模型要求,先进行单位根与协整检验,原序列均具有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进而进行单整检验,结果显示数据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运用Johansen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TC)、财政支出(FE)、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5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表明95%的
①本部分数据来源于本所宏观形势分析季度数据库。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TC)、财政支出(FE)、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是GDP的格兰杰成因。
    运用样本数据建立VAR模型,经过计量分析,取滞后期为4期,GDP的回归模型如下:
    LOG(GDP)=-0.0707*LOG(GDP(-1))-0.1126*LOG(GDP(-2))
    -0.0789*LOG(GDP(-3))+1.0011*LOG(GDP(-4))-0.0197*LOG(I(-1))
    -0.0298*LOG(I(-2))-0.0184*LOG(I(-3))-0.0524*LOG(I(-4))
    +0.0718*LOG(ETC(-1))+0.0575*LOG(ETC(-2))+0.0310*LOG(ETC(-3))
    +0.0051*LOG(ETC(-4))-0.0512*LOG(FE(-1))+0.0369*LOG(FE(-2))
    +0.0111*LOG(FE(-3))+0.1032*LOG(FE(-4))+0.1201*LOG(LOAN(-1))
    +0.0878*LOG(LOAN(-2))-0.0578*LOG(LOAN(-3))+0.0974*LOG(LOAN(-4))+0.3561
    根据上述预测模型进行扩展,得到2009年的预测结果。预计2009年GDP增长率为8.1%,各季度的预测值数据(见表4):
    2009年季度GDP累计增长率预测表
    表4(单位:%)
    时间[]1季度[]1~2季度[]1~3季度[]全年季度GDP累计预测增长率[]8.3[]8.5[]8.2[]8.1根据模型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国近期经济增长正在出现持续下行的变化轨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非常显著,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求与协调性要求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综合上述两个模型预测的结果,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8.1%~8.3%,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这是2009年经济运行最大的特点。在经历了2003年~2007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在本年度进入了回落调整期。根据预测结果,2008年经济增长率将在9.5%左右;2009年经济增长率比2008年降低1.5个百分点左右。但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根本力量没有大太的改变,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继续构成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中国已经总体进入享受发展型的新消费阶段。因此,近年中国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
    第二,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预测表明,消费力量在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呈现积极的变化。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预计在18%左右。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工作重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并将促进消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和财税等措施,这些措施将引导消费不断增长,并在投资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实现消费和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进口增长率超过出口增长率。预测结果表明,2009年全年进口增长率为17.9%,出口增长率为17.2%,出现进口增长率高于出口增长率。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将继续低迷,金融危机加深了国际经济的调整,全球经济2009年将整体处在衰退的边缘,对中国出口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
    第四,物价水平将快速回落,将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不稳定性。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11月份CPI进一步快速回落至2.4%,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2008年8月PPI涨幅为10.1%,9月下降至9.1%,10月再次大幅下跌至6.6%。而11月PPI涨幅为2.0%,今年以来连续三个月回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基本消除,并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同时,PPI和CPI的差距由大变小,二者之间的传导作用开始显现。
    3.经济增长预测的不确定分析
    本课题组一直在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并进行预测,2007年末对2008年各季度的预测数据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①,这说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大幅增加,来自国内外不确定因素较多,从而导致预测模型的结果存在误差,这种偏差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①参见曾学文:2008年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保险研究,2008年第1期。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全球一些主要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2008年10月3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这一价值7 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旨在防止华尔街的危机演化为遍及各个阶层的危机。又如,德国政府于10月13日推出了稳定金融市场的救市方案,为德国银行间贷款提供担保,总额为4 000亿欧元。此外还将建立一个约8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帮助银行增加自有资本,帮助其渡过危机,这一特别基金的有效期截至2009年年底。但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只是第一步,经济全面的复苏并不会马上开始,这场金融危机的核心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对金融体系和市场缺失信心,而这种信心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2)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从2007年末的“双防”到2008年中期的“一保一压”,至今转向了“全力保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保增长,就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保持GDP合理的增长速度,但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是“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因而国内外政策的协调性成为关键。从目前来看,这种调控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反应。
    (3)国内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
    从目前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受物价因素及资本市场的财富缩水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存在忧虑,新的消费增长点还不多。但面对当今外需减少的局面,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必将是政府今后干预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至于消费需求能有多大的提高,对保经济增长能否起到效果,是无法预料的。
    四、2009年经济政策取向
    “保增长,促发展”是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其中,促进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中国结构失衡问题由来已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中国长期以资本密集的重工业为发展取向,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远远快于服务业的增长;其次,国际贸易分工中,以原材料、初加工产品等低技术产品生产为主的部门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其经济规模增长大大快于以研发、服务等高技术产品提供为主的部门,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最后,中国仍然存在着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同程度地低于真实的市场价格,刺激了一些收益高、见效快的经济部门投资旺盛,发展比较快,而一些收益较低或相对稳定、生产周期长的经济部门则发展比较慢,导致经济失衡。
    因此,2009年我国面临保经济增长和调经济结构的双重任务。当前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是严重的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症结,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配套货币政策,加强政策的组合与协调,加快结构性战略调整措施,特别是将提高国内消费和经济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一)要重视“三农”政策的落实
    2009年,受粮食库存大幅下降、生物燃料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际粮价的高位运行将显著增加我国粮食进口成本。我国应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强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运用财税杠杆,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形成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稳定的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在农业补贴政策方面,不仅要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直接手段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应通过财政贴息、建立政策性担保基金、给予涉农金融机构税收优惠等间接手段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二)要支持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消费环境问题。第一,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努力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中低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第二,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强对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和低收入居民的补助力度。第三,降低政府储蓄的比重,中国政府储蓄规模仍然较大,政府投资比重偏高,将一部分原来用于投资的财政资金来加强有利于消费的公共产品建设,包括投入到社保、扶贫、教育、卫生、环保等,为拉动消费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第四,不断培育消费增长点。比如,针对较高收入的阶层积极培育服务性消费,促进新型消费的发展。第五,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当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诸多关联问题,亟待加快出台相关法律和制度。
   (三)货币政策要力保价格稳定
    2004年以来连续性货币政策紧缩效应已经逐步显现,通货膨胀现象有所缓解,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当前,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调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和国内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适时及时调整,实施“谨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以稳定物价水平。
   (四)促进产品和产业的能效升级
    提高经济质量要求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品和产业的效能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要理顺要素价格,倒逼部分高消耗、高污染、环境代价大的企业退出。建立节能降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此外,政府当前应加大财税和信贷贴息等手段,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升级以及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大宗采购或政府采购来促进节能技术商业化和在全社会的推广。
   (五)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
    从现阶段中国国际收支变化态势看,尽管国际金融出现动荡态势,全球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加大,但支撑中国出口增长的外部条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而贸易顺差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要密切关注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政策出台时机和工具组合上,注意相机抉择,避免完全被外部经济环境所左右。同时,加强资本监管的力度,建立由相关部门参与的正式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间国际收支调节方面的沟通与协作,防止投机性资金涌入的同时,需要重点防范外汇资金大规模流出。

[参考文献]
[1]2008年10月8日.新华网.IMF报告说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0/08/content_10167163.htm.
[2]2008年9月16日.中国新闻网.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国2008年GDP增长率为10.0%[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80916/14255308515.shtml.
[3]2008年11月26日.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7.5%[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26/00382535525.shtml.
[4]2008年10月7日.中国证券报.瑞银下调今明两年中国GDP增幅预测[OL],http://www.cs.com.cn/sylm/jsbd/200810/t20081007_1614342.htm.
[5]2008年10月13日.机构对经济的预期趋于悲观[OL],http://www.cnstock.com/zqsc/2008-10/13/content_3727257_3.htm.
[6]2008年9月18日.国研中心专家:中国经济仍能保持10%增长[OL],http://c1.cbichina.com/common/detail.aspx?id=1686079&type=2.
[7]2008年10月10日.中国网.社科院预测:中国GDP增长将放缓至10.1%左右[OL],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8-10/10/content_16595045.htm.
[8]国家信息中心:第三季经济增长将维持10.2%[OL],http://stock.hexun.com/2008-08-08/107991807.html.
[9]发改委:中国今年GDP增幅回落至10.1%/CPI升6.3%[OL],http://forex.cnfol.com/081014/134,1381,4886688,00.shtml.
[10]2008年10月13日.机构对经济的预期趋于悲观[OL],http://www.cnstock.com/zqsc/2008-10/13/content_3727257_3.htm.高盛、中金下调2008年中国GDP增速预期[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6778192.html.
[11]2008年11月26日.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7.5%[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26/00382535525.shtml.
[12]2008年11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OL],http://news.10jqka.com.cn/content/600/622/002/60062202.shtml.
[13]经合组织预测中国09年GDP增长率为10.1%CPI为3.9%[OL],http://www.forex.com.cn/html/2007-12/782519.htm.2008年11月27“OECD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OL],http://www.bbwdm.cn/show_info.asp?id=160193.
[14]2008年12月11.亚洲开发银行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仅为8.2%[OL],http://resource.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81211,30320783&columnid=1224,1223.
[15]2008年11月11日.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超过预测[OL],http://www.eeo.com.cn/finance/other/2008/11/11/119869.shtml.
[16]2008年中国CPI达6.5%[OL],http://www.cs.com.cn/xwzx/03/200708/t20070802_1172390.htm.瑞士信贷集团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低于8%[OL],http://karachi.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811/20081105872337.html.
[17]2008年10月6日.瑞银调降中国09年GDP增幅预测至8%,为三个月内两度下调[OL],http://finance.qq.com/a/20081006/002218.htm.
[18]宏观专题报告—政策调整下的中国经济展望[OL],2008年12月4日.中信证券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为8.2%[OL],http://www.topcj.com/html/1/CJXW/20081204/631979.shtml.
[19]社科院:明年我国GDP增长9.5%CPI上涨4.5%[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1011/13065380223.shtml.2008年12月2日.社科院预测:2009年中国GDP增长9%左右CPI将继续下行[OL],腾讯网.
[20]中国经济或呈W型走势[OL],http://www.crrcf.com/shownews.asp?id=36083.
[21]2008年11月27日.申万中金两权威机构2009年市场牛熊预测分歧大[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081127/10365560213.shtml.

Abstract:China′s GDP growth declined significantly in 2008. And many institutions have lowered their forecast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2009. This paper used the ARIMA model and regression model and projected that China′s GDP growth in 2009 would be in the range of 8.1%-8.3%. In 2009, China will face with the dual tasks of ensur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eadjusting economic structure. The current problem in China was not “lack of liquidity” but rather a lack of confidence in the market.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should mainly rely on fiscal policy supported by monetary policy, better combine and align various policies, accelerate structural readjustment, especially, we should put increase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quality of economy as the highest priority.
Key words:macro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structure; consumption needs
[编辑:施敏]保险研究2009年第1期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