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保险投资房地产2009年正式成行 2009年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将被“阳光化”。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早已是业内外公开的秘密,但实际目前出现的投资行为都是以特批形式出现,但是2009年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将正式成行。日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透露,2009年将稳步扩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试点,研究投资经营性物业政策,努力扩大保险机构资产配置空间。这被业内外普遍解读为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将被正名,保险资金大步进入房地产投资最快要2009年年中。 保险法修订草案已“松闸” 其实,吴定富的表态并不意外。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保险法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草案增加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等规定。广东某国有保险公司人士认为,草案的修改无疑给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再度正名,曾在90年代在房地产投资上栽了大跟头的保险资金再次回归房市,但此次回归无疑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尽管保险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已原则上获批准,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领域已无政策障碍。不过,目前尚未正式开始进行操作,因为保监会还需要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考虑到保险公司资金流动性等问题,监管方对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比较谨慎,也就可以理解了。至于实施细则何时出台、直接还是间接投资、投资比例上限是多少、投资项目有何限制等问题,保监会估计还需要进一步调研。 多家保险公司已特批出手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从政策上开闸,将至少有1000亿元的资金投向地产。据悉,目前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的金额已超200亿元,其中中国平安投资额约为1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公司的不动产投资早已通过特批形式开闸,大都是以经营性物业为主。 有数据显示,去年保险公司购买的物业,已累计达20万平方米。此外,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华安财险、中意人寿、民生保险、人保财险和生命人寿等公司,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购入地皮或办公楼。 中国太保以2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总建筑面积约7.08万平方米的北京金融街丰盛大厦; 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也在北京金融街购买了两幢写字楼; 中国保险公司出资24亿元在上海陆家嘴打造41层的太平金融大厦; 自2007年起,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相继接手了多家星级酒店、假日酒店的投资项目; 2008年5月,平安信托投资18亿元对成都一环以内核心地带的3个项目进行改造,建设酒店、写字楼等综合性物业。此举在当时被看做保监会放行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先期信号。(信息时报 2008-12-30)
日本保险业酝酿大合并 中国分号或遇整合难题 在中国蛰伏多年、尚沉浸在“分改子”(分公司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牌照落袋喜悦中的部分外资财险,却因总部突然来袭的并购计划,而即将陷入扩张与整合的两难境地。 分别在上海、天津设有中国“分号”的日本财险业“老二”和“老四”——三井住友保险、爱和谊保险正苦恼于此,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称,后者刚刚几天前从中国保监会手中拿到“分改子”批文。 无奈抱团取暖 “我们也是今天看新闻后才知道的,目前公司内部没有任何相关说法。”三井住友(中国)有限公司一位员工说。他所指的新闻正是日本权威媒体NHK电视台率先披露的日本三大财险公司酝酿整合的爆炸性新闻。 NHK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称,日本非寿险业排名第二、四、六的三井住友保险(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Group Holdings Inc.)、爱和谊保险(Aioi Insurance Co. Ltd.)以及日生同和保险(Nissay Dowa General Insurance Co. Ltd.)正酝酿着合并成为一家控股公司的计划,三家公司最早将在下个月达成初步协议,最快将于2009年秋天完成合并。 整合或扩张的两难选择 日本总部的并购传闻,也在中国公司中炸开了锅。由于日生同和在中国仅设有代表处,因此实际影响将主要波及三井住友和爱和谊两家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分析称,“一旦合并计划确定,两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将同样面临整合,其扩张计划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任何一家外资财险来说,“分改子”是真正代表其在华圈地的首战告捷,因为唯有“分改子”牌照落袋后,外资财险才能释放低价圈地、急速扩张的冲动。将中国法人总部设在上海的三井住友于去年7月拿到“分改子”牌照,其广东分公司日前开门纳客。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将中国法人总部设在天津的爱和谊也于上周拿到“分改子”批文。 “合并对两家公司在华业务的主要影响有,他们的扩张计划可能得待合并后再进行,也有可能扩张计划继续,但扩张思路重新调整,在分支机构布局上不能重叠交叉等。”据一位熟悉两家公司在华业务的业内人士分析说,日本财险公司在设置分支机构上通常选择日资企业驻扎较多的城市,比如北京、苏州、天津、大连、青岛等。 事实上,从今年3月底公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送审稿)》中对“已获准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投资的境外金融机构不得投资参股同类保险公司”的规定来看,一旦日本总部并购完成,两家公司在华公司也将必须整合成一家。已有的先例是,为了给在华“分改子”战略让道,东京海上向监管部门承诺三年内分阶段撤出天安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因并购而遇到难题的不止三井住友和爱和谊。知情人士透露称,因之前一项并购交易,丰泰保险公司的“东家”从瑞士信贷变成法国安盛,后又因为安盛正在中国谋划的另一场保险并购计划,导致丰泰保险上海分公司的更名改制计划拖延至今。(上海证券报 2008-12-30)
从战术到战略:经济下行区间的保险业抉择 回顾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用“一路高歌猛进”来形容并不夸张,即便是在2008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的年景下,保险业仍一如既往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较2007年同期提高17.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同比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同比增长51.8%。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 然而,经济下行区间如此快速的增长势头并未让保险业感受到过多的欣喜。“从保险投资看,随着保险资产规模和资金运用余额不断增加,在股票市场低迷、债券市场收益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难度加大,保险资产面临低效配置和错配风险,稳定和提高投资收益十分困难。”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坦言,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保险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保险业面临考验和经受锻炼的一年。 从保险业利润贡献的另一个驱动轮——承保业务看,情形同样难以令人乐观。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重,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这可能会使一些企业、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意愿和支付能力下降。此外,如果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率低于消费者预期,也可能造成保险业务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加。 “保险业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短短数年间获得重大发展并一度呈现‘井喷’之势,主要可归功于四大机遇,即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有利的政策环境带来的机遇、财富膨胀带来的机遇、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在诸多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即便是粗放型经营,保险业也能够高速发展甚至实现盈利。而如今,宏观经济形势已然步入下行区间,资本市场风光不再,人们的财富也大幅缩水,支撑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支柱一下少了三个,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上生存,这就需要考验保险业的‘内功’了。” 正如保险专家所言,前两年的牛市行情下保险业仅靠短期的战术操作就能够生存,而随着经济下行区间的来到,那些原本就没有明确战略规划并且不能及时转变思路的保险企业,有可能将面临经营困境。“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每家保险公司都不愿错过机会,在这样的阶段把握机遇并及时调整战术,是每家公司都必然要采取的策略。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保险公司之间的差距会在这样的情形下明显表现出来,一部分公司甚至可能会难以为继。而对于那些有实力挺过去的公司而言,经济下行区间则恰恰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部署战略规划的良好时机。” 近年来保险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强、恶性竞争较为普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销售误导屡禁不止等问题却日益严重。在财产险市场上,由于过于依赖车险和传统企财险业务,公司间的价格恶性竞争屡禁不止。人身险市场上,由于偏重投资型产品发展、轻保障型产品发展,虽然业务规模大幅增加,但企业内含价值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得行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一些公司过多地依靠设机构、铺摊子,通过高成本、高投入、高消耗谋求外延式扩张,盈利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公司的经营效益过多地依靠投资,承保业务没有盈利,少数公司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此外,保险产品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去甚远的情形也依然如故,“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在经济下行区间凸显出来。而在这样的阶段,有效防范化解这些潜在风险点将是整个保险行业必须要做足的功课。”上述专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面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开始着手部署各项工作。来自刚刚结束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的讯息显示,监管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全面推行分类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扩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试点、保险集团并表监管、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抑制非理性铺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以期确保保险行业能够顺利度过困难时期且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但监管机构的引导最终无法取代市场主体的自身选择。对于保险业而言,要想绕过经济下行区间可能遭遇的种种难题,最终还需要由各个保险企业去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方向。但值得强调的是,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独有的,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也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经验表明,保障型保险产品增长稳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经济周期性调整时,保险公司大都顺势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这也是保险公司相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优势。保险业发挥好这个优势,就可以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方面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尤其在国家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的形势下,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成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改善民生成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一系列的政策信号中都暗含了保险的发展机遇。当下,如何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找准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切入点,将是明智的保险企业在经济下行区间寻找机会前需要深刻思考并及时部署的战略问题。”专家如是说。(金融时报 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