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报告解读之二

坚持“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

包妍

    刚刚闭幕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是在保险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吴定富主席在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这一重点工作任务的提出,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考虑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又符合保险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做好2009年以至更长时间内的保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度认识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对于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保险业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

    2009年对保险业来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金融风险可能跨境和跨市场传递;外部环境包括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不确定性加大,增加了保险监管决策的难度;受利率下调和资本市场低迷影响,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走低,保险公司盈利难度加大;社会资金投资金融企业热情下降,部分保险公司补充偿付能力趋于困难。特别是对一些还没有进入盈利期的中小公司来说,2009年将是艰难的一年。这些情况对保险业防风险的能力将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保险业缺乏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经营和监管的经验。在经济下行周期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过去保险业没有遇到的,对一些新的困难,不能沿用经济上行周期的做法,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加以克服。

    同时,2009年对保险业来说也是蕴藏重大机遇的一年。有利于保险业通过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形势,保监会提出把“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作为2009年保险工作的重要任务,既符合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求,又符合保险业自身发展实际。

    (二)保险业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国内经济,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融“国九条”)。“国九条”明确要求保险业“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包括积极发展“三农”、住房和汽车消费、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同时,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风险监测和管理,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保险业一方面要切实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与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相关的保险业务,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

   (三)保险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保险业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在防范化解风险、调整结构、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例如,市场大起大落,缺乏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潜在性风险依然存在,行业盈利能力不强,产品保障功能弱化;结构不合理,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业务发展比较薄弱,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这些问题的存在越来越制约保险业实现科学健康发展,保监会将“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保险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二、深刻把握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丰富内涵(一)防范化解风险是保险工作的首要任务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疏于风险防范,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在交易所之外交易,没有受到有效监管。保险业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应该汲取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保险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市场、保险监管和保险经营者都还不成熟,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大的风险逐步得到化解。但也要看到,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经受过大的系统性风险考验,很多新公司没有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行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整体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这就更要求把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要高度重视、重点警惕保险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寿险退保风险、投资风险、偿付能力不足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利差损风险。

    (二)调整结构是实现保险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构合理和发展方式科学是行业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保险业发展困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切实解决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保险公司经营效益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要重点解决“发展主要靠增资、效益主要靠投资、投资主要靠资本市场”的问题。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保险公司的自我积累补充资本机制,增强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提高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水平,使行业发展建立在产品多元化、保障功能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

(三)平稳增长是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明确要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维护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作为2009年保险工作的重点。这是结合保险业发展实际,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保险业提出的新需求的基础上,总结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来,保险业发展经过了三次大的起落,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造成发展的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不协调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一些风险隐患,例如寿险业的利差损问题等。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才能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保险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一)坚持把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当前,要高度警惕和关注风险的传递,避免风险由点到面、由局部向行业蔓延,由个别风险演变成行业系统性风险。要防范不同风险之间相互传递,特别是投资风险、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定价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要防范不同公司、不同地区之间的风险传递,在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重点是要维护好市场的信心,避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信任传导造成的保险消费者信心动摇。要防范其他金融行业风险向保险业传递,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变化给保险业造成的影响,加强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监管,防止风险在各子公司之间相互传递。

(二)坚持把推动结构调整作为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保险产品结构调整。坚持“短期变长期,趸缴变期缴,加大保障成分”的结构调整方向,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重点发展长期业务、期缴业务,增强保障功能,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推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重点业务领域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保险保障需求。加快销售渠道调整。合理利用和配置销售渠道资源,根据公司发展和市场实际,充分发挥个人代理、团险、银邮等不同销售渠道的优势,改变过分依赖某一类销售渠道的状况,逐步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资金管理结构调整。充分运用国家外汇政策,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优化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组合。扩大投资基础设施试点,创新投资管理模式,完善保险资金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和境外投资政策。

(三)坚持把平稳增长作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基本点,切实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风险保障需要提供保险服务

围绕近期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以及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满足人民群众保险需求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保险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发展“三农”保险,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积极探索农村小额保险发展模式,推动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联动机制,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二是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养老和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养老和健康保险服务水平。三是稳步发展与住房、汽车消费等相关的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置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四是积极发展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等相关保险业务,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风险保障。五是开放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竞争,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保障服务,支持出口贸易。六是探索保险资金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

[编辑: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