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发展我国影视保险的建议

王和

    一、我国影视行业风险分析

    影视行业是一个相对高风险的行业,这种风险特征不仅体现在影视作品的创作本身,还体现在其对主要人员和环境条件的高依赖方面,同时,影视行业的风险还表现为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从风险类别看,影视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意外伤害风险、责任风险和财务风险。

    意外伤害风险主要是指在组织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身伤亡,技术和管理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剧情和追求视觉效果,往往需要采用大量的特技手段,而特技拍摄对技术和管理要求很高,是最主要的影视风险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影视生产过程中,涉及人身伤害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电影《英雄郑成功》,到2003年电视剧《情错》,再到《赤壁》所发生的重大事故,均可谓触目惊心。

    责任风险主要是指在组织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法律责任。由于大多数摄制组均需要租用拍摄场所进行,这些场所有的是专业的影视基地,有的是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在这些场所进行拍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意外事故导致拍摄场所的各类财产损失,这些财产如果涉及文物,则可能导致巨额赔偿责任。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拍摄过程中的环境责任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两年,《无极》剧组就遭到云南香格里拉村民的高达1500万元的环境责任索赔。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项目未能按照预算完成拍摄并收回投资。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十分复杂,其核心是管理风险,同时也包括了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首先是项目的预算风险,即项目预算是否科学合理,一些项目为了上马,往往采用人为压低预算的方式,其结果是要么不断追加预算,要么项目失败。其次是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影视拍摄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就容易出现失控状况,导致预算突破。作为投资者,还需要关注市场风险,即项目投放市场之后,能否实现预期的票房收入。

    此外,核心人员风险问题也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影视创作均对核心人员,如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存在高度依赖,一旦核心人员出现变故,都将对项目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二、国外影视保险的基本情况

    国外影视产业的历史相对悠久,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在这些国家影视产业已经成为娱乐业的主要组成,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例如,美国影视产业已发展成为仅次于航天航空、汽车行业的第三大产业。在国外影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影视保险均扮演着十分主要的角色。在美国百年电影史中最伟大的100部影片中,大多数均有安排保险,其中包括《教父》、《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影视保险在西方发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影视产业具有大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2000年美国平均每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为5500万美元,而一些大片的制作成本甚至高达数亿美元,客观上需要保险机制来转移风险;二是影视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要求,在进行影视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安排相应的保险,确保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英国,根据1969年的法案,所有的公司都必须投保限额不低于1000万英镑的雇主责任险。美国相关法律要求,如要利用机场和市政设施进行拍摄,需要安排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的责任保险;三是影视产业的市场化特征,大多数项目均需要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包括利用外部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而明确和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则是外部融资的一个重要前提。

    推动西方影视保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保险产业的发达,尤其是专业的细分,促使保险行业能够为影视产业这一特殊领域提供更加专业的产品和服务。许多的保险公司均积极地参与到影视保险之中。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影视保险的机构,如英国的特殊风险保险计划代理机构(Special Insurance Schemes Agency——SISA)就专门针对影视行业不同的风险对象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保险计划。此外,保险经纪人在影视保险中也扮演着积极和重要的角色,在2003年奥斯卡奖提名影片中,有17部是由Aon作为保险经纪人的,其中包括《海底总动员》、《指环王第三部国王归来》、《加勒比海盗》等。

    在国外,特别是影视业发达国家,有许多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片人,他们均需要向银行等机构进行融资以完成拍摄,融资机构通常要求制片人必须以电影拍摄完成后的发行收入为抵押,完工保险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针对影视投资的完工保险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并在过去的15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劳合社的电影融资公司(Film Finance Inc)自1950年成立以来,已经为世界各地拍摄的4000多部电影、电视剧、记录片提供了完工保险。国际电影担保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IFG)承保的影片近400部,金额超过50亿美元。目前,在影视业发达地区,如果没有完工担保的话,制片人或者电影公司几乎不可能从银行得到贷款,项目也就难以进行,如在国际上大获成功的《卧虎藏龙》就是通过完工保险的形式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贷款而完成的。

    从国外影视保险的实践情况看,影视保险的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制片人一揽子保险,制片人错误与疏忽责任保险,财产和责任保险,完工保险。这些保险存在一定的相互交叉,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主体和需求设计的。

    三、发展我国影视保险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视产业发展迅速。根据《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研究表明:2007年我国国产故事片的产量已经达到402部,国内市场票房达到3327亿元,海外销售收入达202亿元,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1379亿元,电影的综合效益达到6726亿元。同期,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生产总量为529部,共14670集,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为138366亿元。如果加上VCD和DVD等深度开发,整个产业的经济总量则更大。与我国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相比,影视保险则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影视保险基本上停留在为主要演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上,而这种保险大多数是应外方演员的要求而安排的,可以说国内的制作单位为项目安排影视保险的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对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因素。笔者认为:我国影视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如下: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普及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人们大多不愿意面对风险,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影视产业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影视产业的各个主体;无论是制作单位,还是演职人员、投资者均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更谈不上利用保险进行风险分散。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加强宣传,普及对影视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认识。从制作单位看,应当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认识到其作为责任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认识到通过保险的方式是分散风险的最佳途径,而保险费应当成为制作成本的一部分。从演职人员和相关单位看,应当认识到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认识到要求制作单位为自己的利益办理相关的保险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权利和基本要求。从投资者看,应当认识到项目的各类风险有可能最终将由其承担,作为投资者追求盈利固然重要,但防范风险则更重要,作为投资者应要求制作单位办理相关的保险,确保其投资的安全和稳定。

(二)完善立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环境

从国外的经验看,在影视产品的制作过程中,通常是通过立法,强制规范制作单位的责任,主要包括两类责任:一是对所有演职人员的意外伤害责任;二是对环境的损害赔偿责任。长期以来我国的影视产业均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这个领域的法规大多属于行政管理的规章,如《电影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而关于影视制作方面的管理规定几乎为空白。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了制作单位、演职人员和相关单位无法可依,一旦发生争议,容易产生纠纷;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制作单位产生侥幸心理,为了降低成本,而不安排相关的保险。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并完善我国影视产业的相关法律,明确制作单位对于演职人员和拍摄场所的法律责任,强化风险意识,从而为影视保险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强化管理,进一步激发行业内在需求

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加强对影视行业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更多的引导和推动行业的自我管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应当采用政府管理与行业自我管理并重的方式,一方面政府应当通过各种行政管理的手段,强化制作单位的风险和责任意识,要求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的保险;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演艺工会组织的方式,切实维护演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因为,作为单一个体,演职人员在与制作方的谈判中一般处于相对弱势,很难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例如英国、美国和香港的演员工会均规定:所有剧组必须为所有演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英国电影协会还规定,所有在英国进行电影拍摄的剧组都必须向保险公司投保雇主责任险。

(四)注重研发,进一步加大保险产品供给

导致我国影视保险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供给不足,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影视保险产品,目前能够提供给影视产业的均是一些通用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普遍存在针对性差、保障不足和费率高的特点,远不能满足影视行业的需要。因此,应当加大影视保险产品的研发投入,鉴于影视行业的特殊性,研发工作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专业院校和行业组织的力量,不断培育我国影视保险的研发力量。由于我国的影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行和管理模式还需不断发展与完善,所以,影视保险产品的开发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应当从演职人员,特别是从事特技工作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入手,除了开发专门的条款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费率体系。其次开发以摄制组为单位,项目型的一揽子保险产品,责任范围覆盖拍摄过程中的各种人身意外伤害风险、责任风险和财产风险。一揽子保险产品可以采用“菜单”模式,摄制组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自身情况,根据“菜单”选择保障项目。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考虑开发项目完工保险,但要特别关注完工保险的特殊性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环境。

(五)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影视保险发展

在我国现行的影视行业管理体制下,首先,要争取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应当将影视风险管理和保险问题纳入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并在行政管理中予以强化。其次,要加强保险行业与影视行业的合作,特别是要注意利用行业协会等组织,宣传和推动影视保险工作,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产品开发方面,更可以体现在业务推广方面,行业协会可以成为推广的有效平台。第三,要加强保险行业内部的合作,从国外的经验看,专业保险经纪公司在影视保险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积极培育我国的影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并加强与其的合作,共同推动影视保险的发展。第四,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当加强与影视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再保险公司,由于影视保险属于“小众”领域,其风险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散,因此,国外再保险公司的技术和承保能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王和,现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

[编辑: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