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吴定富:保险业要为改制上市打好基础 日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指出,保险业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为改制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定富强调,保险业下一阶段的发展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和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关键要抓好落实。一是强化管理。当前保险业继续深化改革,首先要抓好基础管理,强基固本。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要通过实施全方位管理,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为改制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突出主业。不断强化保险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找准保险业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切入点;三是有效发展。要牢固树立效益观念,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吴定富表示,我国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再保险市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经历了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过程,实现了从主要依靠法定分保业务向经营商业分保业务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要高度重视再保险的功能,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再保险的定位,充分发挥再保险在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承保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运用再保险的手段引导保险公司坚持理性经营和调整业务结构,促进原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协调发展。 他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保险业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第二,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第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保险集团公司来说,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权责和定位,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加强集团风险管控,防止风险交叉传递。(上海证券报 2009-02-14)
陈文辉:今年是保险业结构调整最佳时机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最近一期《中国金融》杂志撰文指出,结构调整既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是保险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他指出,保险行业调整结构就是要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业务及长期储蓄型业务。特别是对寿险业务,应当坚持“短期变长期,趸缴变期缴,加大风险保障成分”的方向,逐渐使内含价值高、抵御金融危机风险能力强、业务稳定性好的长期期缴保障型寿险产品成为业务主流。 他表示,强化产品监管和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将是监管机关推动结构调整的两个主要手段。强化产品监管,提高产品的准入门槛,排除期限过短、没有保障成分的产品,促使保险公司销售期限长一些的保障型产品,引导保险产品的发展方向。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可以增强资本约束,促使保险公司控制规模、注重业务内含价值,进而促使公司注重长期、期缴、保障性强的产品,提升业务盈利能力。 陈文辉还强调,保险行业积极发展核心业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支持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服务我国经济发展。一是保险产品能够提供风险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财务稳定器的功能,减少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这将对提振内需起着积极作用。二是保险业务集聚长期资金,可以直接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积极作用。(中国证券报 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