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保诚宣布收购流产 AIG重回起点
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但又似乎不再是原点。 保诚集团主席Harvey McGrath于6月2日关于退出AIA(友邦保险)交易的公开表态,使这桩超过300亿美元的国际保险业大宗并购案在历经波折后,以失败告终,这时,距离保诚宣布与AIG(美国国际集团)达成收购协议整整三个月。而距离保诚开始与AIG接洽收购事宜也不过半年时间。 而AIG对AIA的处置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的寻找买家,到不满出价过低改为上市IPO;而在上市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保诚却又突然杀出收购,让IPO胎死腹中;然而,三个月后双方又在讨价还价难达一致后分道扬镳,AIA重启IPO的可能性居然再次浮出水面。 出售和上市,哪一个对AIG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在与时间的赛跑中,答案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 AIA一波三折 保诚集团6月2日表示,由于未能协商降低355亿美元的收购价,将退出对AIG亚洲人寿保险子公司友邦保险的收购交易。保诚集团董事长Harvey McGrath在一份公告中称,公司认为放弃这一收购机会将符合股东最大利益,因此退出这一交易。 在发现根据最初条款收购友邦保险的交易无法获得股东足够支持后,保诚集团曾寻求将收购总价降至303.75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AIG的董事会以10比2的投票结果否决了这项提议。 CNBC甚至援引了一个匿名消息源称,AIA的IPO上市将重启,预期于10月进行。 无论出售还是上市,都源于AIA“父债子还”的厄运。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海啸,使得AIG深陷泥潭,背上巨额债务,不得不靠美国政府出手相救,其未偿还的政府救助达1292亿美元(AIG接受的政府救助高达1800亿美元)。而在AIG公布的2009年第四财季业绩中,共亏损89亿美元,造成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偿还政府贷款所致。 为了保住旗下最关键的两块资产——友邦保险(寿险,即AIA)和美亚保险,AIG让两家公司在2009年先后单飞,而后为了筹集资金,AIG设计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是出售AIA保险和旗下第二大海外人寿保险业务——美国人寿保险;二是分拆,让AIA单独上市筹集资金。 AIG曾对友邦49%的股权进行拍卖,后在2008年底因买家出价过低后,转而极力推进友邦保险的分拆自救和上市计划。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包括承销商的确定、募集金额,以及将香港作为上市地点,在港上市的资产总值包括其在亚洲15个国家及地区的资产,而香港是其业务的核心地带。 据AIA此前披露的上市进程,友邦本计划在2010年3月底赴港进行上市聆讯,4月招股,最快4月底挂牌,集资额最高可达200亿美元(约合1368亿元人民币),有可能成为继工商银行2006年在港上市以来集资额最大的新股,而200亿美元的数字也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的50亿至100亿美元。 正在此时,保诚杀出,拟以355亿美元收购AIA,AIG随即将上市计划搁置一旁。除了出售较之IPO在时间和流程上的简化,355亿美元对AIG来说无疑是个颇具诱惑力的数字。一年多以来,AIG为了偿债正四处变卖资产,巨额现金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对AIG的帮助更为直接。卖,还是不卖? 倘若回到早些时候,保诚即使提出303.75亿美元收购意向,其进账也高于AIA的上市融资预期,可以帮助AIG一解燃眉之急,想必也能得到认可。然而,金融市场一日千变,现今情形已大不相同。 虽然AIG并未说明拒绝保诚集团修改后收购提议的原因,但AIG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本默切(Robert Benmosche)6月1日曾在内部称,“与3月份相比,我们将在有关出售友邦保险的问题上拥有更多种选择。”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Andrew Williams于当地时间5月28日表示:“财政部并没有考虑过355亿美元以外的价格,AIA是个能产生可观利润的有价值资产。” 2009年,AIA的内涵价值为220亿美元,按保诚此前对股东推介时的说法,AIA在亚洲仅次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列第三位,“拥有广泛的地域范围和规模、强大的品牌、专用销售渠道、庞大的有效保单、强劲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等。 以中国为例,2009年,AIA的中国公司保费收入为1.88亿美元,期缴保费占比达91%;98%的保费来自保障型产品和分红险,投资型产品保费只占了2%,并拥有25800名代理人; 2010年一季度业绩,其一季度保费同比增长16%,税前新业务保费同比增长32%。 一如既往的优秀业绩也许只是AIG不忍出售AIA的原因之一,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出售与上市究竟给友邦的股东和管理层带来了什么。 当保诚刚刚高调表示要收购AIA时,一位深度参与AIA上市的业内资深人士就提示说,AIA的管理层绝对不希望被收购,他们更希望能掌控自己打下的市场,而股东则希望见到“快钱”,在这样的角力中,资本力量占了上风。但该人士颇有先见之明的表示说,“这事成不了”。 比如,AIA香港总裁麦智信就通过金融时报抱怨说,如果保诚进入,他将辞职。首席财务官史蒂夫•罗德(Steve Roder)以及首席法律顾问彼得•凯辛(Peter Cashin)也打算离开公司但保诚和AIG在蜜月期的时候,显然都没有预期到希腊主权债务问题能如此之快的将危机核心由美国转向欧洲。AIG似乎已经挺过了最艰苦的时期,而身处伦敦的保诚在进入了风暴眼。 在AIG赶走保诚之前,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曾表示,如果不必要,他不希望美国拥有私有企业。这似乎彰显出相对于迅速到手的现金,AIG乃至美国政府如今都更看重手中的AIA股权。 一位常驻美国的金融分析人士称,“出售也许可以解决暂时的问题,但倘若一时脱手,将来AIG再想夺回辛苦耕耘多年的亚洲寿险市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而它代表的是美国的利益,况且现在尚有喘息的机会。” 显然,AIG的董事会也知道了,已经过了断臂求生的时刻,再去卖掉下金蛋的母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项。这次管理层和股东站在了一起。 无疑,AIA上市可以使AIG保住控股权,也能最大程度的稳定管理团队。 尚不清楚的是,若AIA进行IPO,是否还会聘用此前选择的承销商。AIG曾选择花旗集团、瑞士信贷、高盛、美国银行美林、瑞银集团、建银国际和工银国际承销友邦保险IPO,并已选定德意志银行与摩根士丹利作友邦IPO的联合全球协调者。 金融时报评论认为,AIG拒绝降价致使与保诚的交易失败,是得到了新加坡的淡马锡和中国投资公司等主权财富基金,以及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等战略投资者的保证,它们对重拾AIA在港上市计划有着强烈的兴趣。 分析人士称,如果AIA初步销售45%的股份能筹得140亿美元,其市值就将达到311亿美元,相当于它已披露的内含价值的1.5倍,与韩国三星人寿相差无几——自上月挂牌上市后,三星人寿的交易价格一直稳定保持在内含价值的1.3倍,而AIA接下来还可以分批出售更多股份。(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6-2)
AIG拟出售资产偿还政府救助
美国国际集团(AIG)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本默切5月26日表示,AIG“明显正走在偿还纳税人救助金的道路上”。该集团将在今年完成出售旗下友邦保险(AIA)和美国人寿保险(Alico)的交易,以此获得约510亿美元偿还政府救助金。 数据显示,本次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政府在救助AIG方面已累计投入1823亿美元。 本默切是在当天向美国国会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监管委员会作证时做出上述表态的。该委员会旨在对美国财政部总额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运行情况进行监管。 本默切在证词中表示,近几个月以来,AIG“对政府援助的依赖性已经有所减弱,已经有能力从资本市场融资”。AIG目前正致力于向英国保诚集团出售旗下亚洲人寿保险部门友邦保险。 不过TARP监管委员会主席沃伦认为,AIG旗下的一些部门可能需要通过申请破产保护来加快重组进程。他还指出,“AIG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及美国经济当前的脆弱状况可能成为我们对该集团进行独立对待的理由”,目前“对于AIG的援救活动打破了所有规则”。 另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AIG近期正在考虑出售旗下消费金融子公司美国通用财务公司(AGF),并已聘请美银-美林负责安排相关重组和出售事宜。(中国证券报 2010-5-28)
美国漏油事件让保险商大出血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未见好转迹象,保险费率上升的消息已然出现。 在5月28日路透社主办的全球能源峰会上,美国戴文(Devon)石油公司总裁约翰•里切尔估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可能会推高保费,让一些小型石油天然气公司成本更高。 “我们的经验是,大规模索赔之后,该地区的保费会上升。”他说。据了解,大型油气公司都“自保”,因此,保费上升考验着中小公司的经营活动。 至少35亿美元保险损失 英国劳合社和其他一些保险商为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承保7亿美元保单。据路透社报道,劳合社已向美国休斯敦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驳回英国石油公司向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提起的索赔要求。 根据法院文件,劳合社等声称,它们向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提供的保单不包括油井泄漏导致的环境破坏方面的责任。路透社指出,即便保险商全额理赔7亿美元,也仅仅是这起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的一小部分。 据《泰晤士报》报道,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分析师预计,事故保险损失总额可能达到35亿美元,而瑞银(UBS)5月25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则称,环境善后和赔偿可能需要花费120亿美元。 摩根大通公司分析师哈特纳说,瑞士再保险公司的35亿美元估计数值包括了漏油漂上海岸所产生的额外损失。哈特纳最初估计的保险业赔付额为16亿美元。但业内人士称,随着漏油范围扩大、时间延长,35亿美元的保险损失只是保守估计。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在巨大的财务压力和多方面负面影响之下,BP公司甚至有可能破产。在陈功看来,如果BP公司破产,将会是另一个雷曼兄弟级别的公司倒闭——正如雷曼倒闭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BP倒闭将完全可能引发第二轮金融危机,并导致经济二次探底。 此外,为阻止漏油,英国石油公司投入的费用也不断飙升。据美联社提供的数据,自4月20日发生漏油事故以来,英国石油公司在漏油事故发生的前20天里,每天的花费为1750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向美国安全监管部门提供的文件称,这笔花费包括阻止原油泄漏、打缓压井、向墨西哥湾沿岸的几个州赔款、法律索赔款、清洁污染费用以及交付美国联邦政府的费用等。(中国保险报 2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