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通货膨胀与人寿保险产品创新

曹勇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 300071)

    [摘要]通货膨胀是寿险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是削弱传统保险给付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削弱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信心,购买保险意愿降低。产品创新是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主要措施,产品创新主要解决如何保证保险金实际购买力的问题。寿险业要应对通货膨胀风险,必须积极进行传统产品、分红产品、万能产品、投资连结产品、通货膨胀指数连结年金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关键词]通货膨胀;人寿保险;产品创新;通货膨胀指数连结年金
    [中图分类号]F84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04-0028-03
    Abstract:Inflation is a major risk faced by insurance companies. Inflation mainly undermines the actual purchasing power of proceeds from traditional insurance plans, and as a consequence, dampens people′s confidence in insurance product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insurance products. Product innovation can help to redress this problem by mainly solving the question of reduced purchasing power of insurance proceed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should innovate on their traditional products, participating products, universal products, unitlinked products and indexlinked annuity products to cope with the inflation risks.
    Key words:inflation; life insurance; product innovation; indexlinked annuity products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突破了政府3%的控制目标,大大超出各机构年初的预测。之前,多数机构对CPI的预测区间为2%~2.5%。但实际上CPI涨幅自2007年8月起连续5个月超过6%,全年达到4.8%。2008年1月,CPI涨幅达7.1%,创11年来新高。2008年2月央行发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我国CPI涨幅在2008年上半年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通货膨胀风险给寿险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人寿保险多为长期性合同,通货膨胀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也削弱了人寿保险的保障作用,使保单持有人达不到购买之初期望的保障和收入目标,进而人们对寿险发挥长期保障作用的信心也会被削弱。寿险业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风险,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对寿险业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西方学者一般定义为“平均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剧烈的上涨”,我国学者一般定义为“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不管如何定义,通货膨胀一般表现是,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通常用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度量消费者为生活消费而购买商品和劳务所支付价格的变动程度。
通货膨胀主要可分为四类:(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不超过5%;(2)明显的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超过5%,未达到两位数,这种通货膨胀会使人们明显感觉出来,并可能造成物价进一步上升的心理预期;(3)严重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达到两位数,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4)恶性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达三位数以上,对整个经济将产生灾难性后果。
我国在改革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较高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0年,通货膨胀率为6%。第二次是1985年,通货膨胀率为8.8%。第三次是1988年~1989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8.5%、17.8%。第四次是1993年~1995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3.2%、21.7%、14.8%。这四次通货膨胀的峰值一次比一次高。1998年~2006年,通货膨胀率均在5%以下。
(二)通货膨胀对寿险业的影响
1982年,我国恢复人身保险业务初期,保险公司少,保费规模不大。1985年第二次通货膨胀时,我国人寿保险保费
[作者简介]曹勇,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北美精算师协会会员,精算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研究生,现任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精算和产品开发部副主任。
收入4.1亿元。1988年第三次通货膨胀时,我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4.2亿元。由于业务规模小,保险业务由国有公司经营等原因,通货膨胀对寿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1993年~1995年的通货膨胀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此影响没有体现为保费增幅缓慢和退保。1993年~1995年寿险保费收入分别为85亿元、143亿元、160亿元,保费增幅还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当时银行利率很高,保险公司因缺乏风险意识,保单的预定利率设定很高,超过10%,且为长期保证利率,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保险业务量未受负面影响。
当1999年银行连续降息后,高保证利率保单的风险显现出来,形成利差损,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这实际上也是寿险公司对通货膨胀风险应对不利的结果。
寿险多为长期性合同,对于传统保险产品,费率、应缴保费以及保险金额等都是在最初签订保单时确定的。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保险期内,通货膨胀将可能降低到期保险金的实际购买力,使消费者达不到购买保险之初所期望的保障和收入目标,削弱保险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当通货膨胀率很高时,消费者对人寿保险的信心将大打折扣,保险需求将被抑制。直接现象是保费收入增幅降低甚至减少,退保率上升,保单持续率下降,保单贷款的比例增高。
从保险公司内部经营角度,受通货膨胀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将上升,员工工资上升压力增大,资金运用难度增大,投资收益压力加大,保费收入减少,退保、保单贷款等加剧了资金流出,流动性风险加剧,这些都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国外寿险业应对通货膨胀分析
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个难题,也是寿险业面临的难题。
从1946年开始,美国主要经历过五次通货膨胀。1947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9%,1951年为9%,1970年为6%,1973年~1982年一直超过5%,1980年达15%,1991年为6%。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利率对美国寿险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保单贷款迅速上升,1974年保单抵押贷款增加额占责任准备金增加额的41%,保单退保率和失效率增高,寿险产品储蓄方面吸引力显著降低。
为对抗通货膨胀,提高产品竞争力,美国保险公司进行了产品创新,纷纷推出利率敏感性产品、投资连结产品、万能产品等新型产品,寿险产品创新的浪潮在全球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迅速掀起。新型产品改变了传统产品保险利益完全固定的模式,把保险利益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让客户分享投资收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有效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同时在产品投资策略方面,对于新型产品,更多的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品种,长期看权益类投资品种的投资收益与通货膨胀有比较紧密的相关性,这些新型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通货膨胀风险,特别是从长期看新型产品可以比较有效地化解通货膨胀风险。但从较短的期间跨度看,由于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资本市场并不一定处于上升期,因此这些产品还不能说完全消除,或者说真正消除通货膨胀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保险公司推出了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年金的领取金额直接与物价指数挂钩,年金领取额随物价指数升高而上升,真正实现了通货膨胀风险的规避。目前在英国通货膨胀指数年金已经非常普遍,保险公司和养老金一般都提供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给客户选择。通货膨胀指数年金约占年金市场的10%左右。通货膨胀指数年金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英国政府发行通货膨胀指数债券,英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发行通货膨胀指数债券。保险公司通过持有英国政府通货膨胀指数债券资产,来对冲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中的通货膨胀风险。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两种与通货膨胀指数相关的寿险产品。一个是北美爱尔兰寿险公司推出的“自由物价指数年金”,另一个是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的“通货膨胀指数债券年金”。1998年9月,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余额为1.3亿美元,是美国教师退休基金设立的退休基金中规模最小的一个。而同期美国教师退休基金的股票账户资金余额为969亿美元,传统年金账户有943亿美元,其他的账户资产在250亿美元。
加拿大、澳大利亚、冰岛等国也推出了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但规模都不大。提供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的国家,都先有通货膨胀指数债券产品。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和美国等都推出了政府通货膨胀指数债券,随着推出时间的延长,相信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将逐渐发展起来。
二、加强人寿保险产品创新,应对通货膨胀风险
与以往相比,我国寿险公司的实力、寿险产品类型、业务结构等已发生明显变化,寿险公司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已有显著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安枕无忧。从国外寿险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可见,产品创新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之一,产品创新主要要解决保证保险金实际购买力的问题。
(一)传统寿险产品设计为保额或保险金逐年递增
传统寿险产品可以进行保险金额递增的设计,如寿险产品的保险金额每年递增3%或5%,在产品定价过程中,保险金额的递增直接被考虑进去。通过此种产品形态设计,投保人实际的保险金额呈逐年递增,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货膨胀。
传统年金产品也可以设计为年金领取金额每年递增,如年金领取额每年递增3%或5%,同样在产品定价过程中,保险金递增的因素被直接考虑。通过此种产品形态设计,年金领取人每年领取的年金将呈逐年递增,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货膨胀影响。
此种保额递增型传统产品,较均衡保额的产品而言,同样保费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初始保险金额会不同,保额递增型产品的初始保额要低于均衡保险金额产品的保额。此种产品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的要求与其他传统产品没有明显区别。保额递增型传统产品虽然实现了保额递增,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消通货膨胀压力,但保额每年的增加额是事先确定的,与每年的实际通货膨胀不相关,因此,此种产品不能严格实现保险金实际购买力与通货膨胀的紧密匹配。
(二)分红保险产品
分红保险在向客户承诺一个最低保证利率的基础上,将投资收益超过保证利率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客户。分红保险把客户的保险利益直接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效益挂钩,除了保障客户的固定利益外,每年还根据经营情况向客户分红,且没有上限。投保人收益的高低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联系起来,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高、经营盈利多,分红则高。反之,分红则低。投保人面临的通货膨胀的损失可以由分红来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冲击。
从保险公司角度,分红保险便于实现公司财务状况稳定。分红保险在费率计算上留有弹性空间,含有充分安全系数,投资收益的波动可以通过调整分红来适应。同时,分红保险容许投资收益在更大的范围内波动,便于投资于更多高风险的资产上,实现更高的收益。
从应对通货膨胀的角度,分红保险的分红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利润,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受损,在通货膨胀期间保险公司的盈利可能减少,这些都使分红保险的红利分配实际上难以实现与通货膨胀的紧密匹配。
为提高分红保险产品应对通货膨胀风险能力,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专门应对通货膨胀概念的分红保险,资产主要投资于与通货膨胀关联性强的资产上。保险投资收益在通货膨胀高时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投资收益与通货膨胀的同步,从而分红额度与通货膨胀间接匹配。此种产品的优点是,保险公司有一定灵活性,只要在中长期实现保险投资与通货膨胀的匹配,就可以实现财务安全。
(三)万能寿险
万能寿险缴费灵活、保费可调,保险公司为每个保单持有人设立个人账户,保费在扣除管理费、死亡收费等费用后计入个人账户累计。保险公司根据万能保险投资账户的投资收益情况确定每月的结算利率,给万能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利息。
从应对通货膨胀的角度,原理上看,万能保险与分红保险类似,可以通过投资于更多的通货膨胀相关联的资产,实现投资收益与结算利率挂钩。但由于万能保险每月结算利息,交费灵活,可部分退保等灵活特性,使万能保险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很高,而与通货膨胀关联的资产多数流动性并不强。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很难通过万能保险实现与通货膨胀相关联。万能保险较难设计为抵御通货膨胀的产品。
实际运作中,由于流动性要求,万能保险投资账户资产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实现与中短期银行利率的同步。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利率也往往会升高,这虽然可提高再投资的收益,但银行利率提高也会降低债券的价值,使万能保险投资收益跟不上银行利率的升幅。特别是在高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利率很可能低于通货膨胀率,处于负利率的过程中,万能保险就更难以抵御通货膨胀。
(四)投资连结保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保额和账户价值随独立账户投资收益变化而变化的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一般设立几个独立的投资账户,每种独立的投资账户本质上是各不相同的共同基金,保单持有人可以把保险资产投入一个或几个投资账户,投资风险由保单持有人承担,投资账户的投资收益也归保单持有人。
针对通货膨胀风险,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可以设计独立的投资账户,投资资产以应对通货膨胀的资产为主,构造成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基金账户,供客户选择使用。应对通货膨胀的资产方面,目前我国没有通货膨胀指数债券,但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与通货膨胀关联度高的资产,如股票型基金、黄金等,形成通货膨胀概念投资账户,满足人们规避通货膨胀的偏好。
1997年5月,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推出了一个新的投资账户——通货膨胀指数债券账户。此账户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投资者获得超过通货膨胀指数收益的要求,即跑赢CPI。此通货膨胀债券账户的基本产品形态是属于投资连结产品的一个投资账户。通货膨胀债券账户投资策略是主要投资于美国政府发行的通货膨胀指数债券和其他通货膨胀指数债券,国外债券最多可投资25%。实际上通货膨胀债券账户中98%是美国政府发行的通货膨胀指数债券。
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的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设立后受到很大关注,但投资账户资金规模增长不快。1998年9月,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余额为1.3亿美元,是美国教师退休基金设立的退休基金中规模最小的一个。而同期美国教师退休基金的股票账户资金余额为969亿美元,传统年金账户有943亿美元,其他的账户资产在250亿美元。
在实际运作中,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影响。但是,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每天公布单位价格,这实际意味着投资账户资产价格是波动的,即有可能出现账户价格降低。例如,如果实际利率因期望通货膨胀率降低而升高,通货膨胀指数债券价格就可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的收益可能赶不上CPI。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货膨胀债券投资账户并不能实现与CPI匹配的年金保障。
(五)通货膨胀指数年金
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的年金给付额与消费者物价指数挂钩,随着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年金领取人每年领取的年金金额随物价指数上涨而上升。通过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年金领取人每年领取的年金额的实际购买力将保持与原来基本持平,即年金领取人不承担通货膨胀风险。
现以美国北美爱尔兰寿险公司提供的一款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为例说明具体产品形态,产品名称为“自由物价指数年金”,此年金每年的年金金额根据前年度的通货膨胀指数而提高,产品承诺每年的年金给付金额不降低,即当通货膨胀率为负时,年金领取金额不降低。自由物价指数年金的购买限制最小为10 000美元,最高为100万美元。65岁~85岁之间的人可以购买此年金。年金领取方式有终身领取生存年金、确定年限领取联合年金。与传统年金相比,同样交费购买的此通货膨胀指数年金的初始领取金额约为传统年金领取金额的70%左右。
对于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保险公司主要通过投资于通货膨胀指数债券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指数债券是通货膨胀年金产生的基础。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和美国等都推出了政府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目前我国尚没有通货膨胀指数债券,但从发达国家趋势看,通货膨胀债券已成为债券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推出只是时间问题。
保险公司应加强研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特别是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产品的创新。监管机构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开预定利率2.5%的监管限制,鼓励指数年金的创新,可探索开发专门用途的指数年金产品,在条件具备时,开发通货膨胀指数年金产品等,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竞争力。[参考文献]
[1]陈文辉.2005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
[2]江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6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3]肖云茹.通货膨胀与保险关系的理论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6年),2006,11.
[4]楚红军.通货膨胀与中国的人寿保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David Lindeman,Private Annuity Markets, Principal analyst, and Juan Yermo, administrator, in the Fianncial Affairs Division of the Directorate for Fianncial, Fiscal and Enterprise Affaires.
[6]Jeffre R.Brown Olivaia S. Mitchell James M.Poterba, The Role of Real Annuities and Indexed Bonds in an Individual Accounts Retirement Program. 1999.
[7]P. Brett Hammond,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inflation bonds, TIAACREF Institute.
[编辑:傅晓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