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袁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 100140)

    [摘要]先进的保险文化和优秀的行业品牌是保险业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政策环境得到改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组织体系逐步建立,社会效果正在显现。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乘势而上,形成多方合力,努力把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科学发展观;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06-0003-02
Abstract:An advanced insurance culture and a strong brand assur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notable progress in culture cultiv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witnessed in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and good social results obtained as the awareness has been intensified, policy environment improved, and supporting system established.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s a whole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cultivation of insurance culture and brand development, achieve unity in thinking from leaders to the common people, and work diligently together for greater achievements.
    Key words:insurance culture and bran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re competence

    提高保险业竞争力,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快培育我国的国际知名品牌,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保险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保险业、实现保险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与品牌是保险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力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先进的保险文化和优秀的行业品牌是保险业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既强调了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也为实施品牌战略指明了方向。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在我国保险业处于初级阶段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一)文化与品牌建设是反映保险业内在属性的本质要求。保险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体现的是诚信、稳健、专业的品牌价值,传递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在普通消费者看来,保险品牌意味着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他们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选择,也是对保险文化和品牌价值的认可。就保险从业人员而言,销售保险产品的同时,也在塑造保险品牌,推广保险文化。从本质上讲,保险行业比其他许多行业更需要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
(二)文化与品牌建设是推进我国保险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要求我国保险业实现从片面追求市场规模的粗放增长模式,向体现专业水平、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和谐发展模式转变。文化与品牌建设是保险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文化与品牌作为不可复制的“软实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面临国内外、业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对于全行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三)文化与品牌建设是顺应保险消费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简单的物质消费,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文化认同往往是消费的内在动力,品牌认知逐渐成为消费的重要特征。就保险业而言,随着保险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服务对象正在经历着从高收入群体到普通大众的变化,服务内容经历着从单纯的资金赔付到全面风险管理的变化,对保险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注重文化和品牌建设的企业,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才能拥有忠诚的客户群体,才能赢得更为稳定和广阔的市场。
(四)文化与品牌建设是激发干事创业精神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文化与品牌,在公司层面,有利于扩大公司影响力,增强员工认同感,增强公司竞争力;在行业层面,可以丰富保险从业人员的精神世界,把服务消费者、服务社会转化为自觉行动,汇聚成全行业朝气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不竭创造力和强大凝聚力。通过持续开展和不断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向全社会传播保险的行业文化和社会价值,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要素,必将大大增强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激发全体保险人的干事创业精神,主动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品质,自觉维护企业和行业的社会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险文化和品牌不仅是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更能体现行业和企业精神面貌,能够释放巨大的生产力。
二、我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主线,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险业积极围绕培育“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积极向上、艰苦奋斗,诚信规范、合规经营,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和谐文化,在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的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保险业的发展从重速度、重规模转变到重质量、重效益的轨道上。保险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观念得到转变,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意识得到加强。当前,通过文化与品牌建设来提高保险业竞争力、促进保险业科学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以人为本的理念、诚信的理念、服务的理念、规范的理念、专业的理念、创新的理念构成了保险业的价值体系。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与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切实认识到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由自发转为自觉,文化与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逐渐树立了依靠文化与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经营理念。
(二)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政策环境得到改善。近年来,通过政策理论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教育等方式,保险业在推进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方面着重进行行业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了有利于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舆论环境。保监会在全行业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希望通过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广泛宣传,大力弘扬保险文化,增进人民群众对保险功能作用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取得了较好效果,社会对保险业的评价正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特别是在今年抗击冰雪灾害中,保险业以优质的专业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赞誉,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涌现了熊大勇等英雄人物。
(三)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保险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目前已制订的各类法律法规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对我国的保险业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使我国的保险立法越来越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保险法》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得对客户进行欺骗、误导和故意隐瞒;《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规定高管人员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等,这些规定都强调了诚信理念这一保险文化要义。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促使我国的保险经营活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大力推动了保险文化与品牌的建设。
(四)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相对落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保险监管机关、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保险经营机构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和媒体分工协作,合力推动,积极参与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推进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一些保险公司纷纷成立专门的文化与品牌战略部门,在公司领导层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详细的文化与品牌战略规划,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五)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社会效果正在显现。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极大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同感,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手段的认识,树立了保险服务人民、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形象。特别是保险业努力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了全行业社会形象的提升。各保险公司在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加快保险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向市场投放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产品日趋差异化、个性化。注重服务手段创新,为方便客户着想,使之更富人性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改进服务效率,积极推动以产品销售为中心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尽管保险业在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保险文化品牌建设存在各自为阵的局面,各家公司的品牌战略趋同,缺乏市场吸引力。这不仅不利于整个行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而且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一些公司对文化与品牌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够。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公司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责任主体不清晰,考核制度还不完善,缺乏问责,内部工作机制尚未理顺。总体来看,保险行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工作还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目标任务相比,与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开展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
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是关系我国保险业整体形象、社会影响和健康发展的大事。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乘势而上,形成多方合力,努力把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组织,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要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统一全行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理念,牢固树立文化品牌竞争和文化品牌致胜的经营思想,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上。实施积极的文化与品牌发展战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把文化与品牌建设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促进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行业的各家机构以及行业外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保险公司要加强对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统筹谋划,在公司内部形成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合力。保监会有关部门要加强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政策研究和组织协调,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保险学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宣传、文化、新闻、信息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汇聚行业内外力量,集中行业内外智慧,共同推进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
(三)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执行力。要提高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执行力,在制度、机构、人员、考核等方面狠抓落实。各保险公司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专门人才,充实文化与品牌建设力量。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行业组织要在文化与品牌建设方面采取实际步骤,改善对会员公司的服务。要加紧研究保险行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工作落实机制。要通过文化与品牌建设,使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企业文化有较大发展,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大的提升;要通过众多保险公司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和品牌,让公众更加认可保险,认可保险业;同时,也有利于保险业扩大覆盖面,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此文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袁力在2008年5月5日“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刊发时适当作了文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