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保险气象服务探讨

周正强(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03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增长,气象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在持续上升,由此引起保险业极大关注,保险业也在寻找减少保险损失的有效途径。最近十几年美国的保险损失及保险界观念的转变值得借鉴。面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持续发展,如何依托先进的气象科学为保险业服务将是气象与保险业共同面临的任务,应建立保险专业气象服务;开展气象与保险技术合作的研究;加强气象服务参与政府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保险;气象服务;自然灾害风险
    [中图分类号]F84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06-0029-03
    Abstract:Economic loss caused by weather factors have been increasing as the economy grows significantly. This kind of loss have attracted the insurance industry′s great attention and the industry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reduce insurance loss. The insurance loss records and the paradigm shift in insurance indu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provide us some inspirations. In order to at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have to rely on advanced weather service. We should develop special weather service for insurance purposes and facilitat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weather service sector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weather service sector should also take active part in the government 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insurance; weather service; natural disaster risk

气象与保险的关系历来十分密切,世界上最初的保险业务就是为海上航运分散气象灾害风险提供经济补偿。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增长,气象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在持续上升,由此引起保险业极大关注,保险业也在寻找减少保险损失的有效途径。最近十几年美国的保险损失及保险界观念的转变值得借鉴。
一、安德罗飓风给美国保险业敲响警钟
最近十几年,美国的保险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1992年8月,北大西洋安德罗(Andrew)飓风袭击了美国佛罗里达州,该风暴为美国历史上最强的登陆风暴之一,给当地带来经济损失250亿美元,其中保险业损失尤为惨重,达160亿美元。据有关部门分析,倘若该风暴登陆点位置再偏北20到30公里,风暴袭击迈阿密人口稠密地带,保险业损失将会是原来的3倍多。由于风暴带来的巨大损失,14家保险公司倒闭,飓风损失波及美国整个保险市场,安德罗灾害发生后,许多保险公司撤离佛州,市场上的保险供给和价格成了严峻问题,州政府为此采取行动,不得不阻止保险公司的撤离,并成立政府性质的保险公司以应付市场需要。此外,保险公司损失还泱及再保险市场,安德罗飓风给了美国保险业致命一击。此后,美国连续几年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给保险业带来巨大损失。1993年,美国西部洪水使100多条河流决口,经济损失120亿美元;1994年,加州Northridge地震、美国北部洪水和龙卷风带来保险损失170亿美元;1995年,飓风Opal给保险业带来21亿美元损失;同年,德州冰雹损失11亿美元;2005年,飓风Katrina又给美国带来250亿美元的损失(有估计认为是344亿美元)。据统计,美国自1989年以来所发生的10次最严重的单个自然灾害事件所造成的保险损失合计430亿美元,其中,1993年和1989年2次为地震,其余为洪水、飓风、风暴、冰雹、龙卷风的气象灾害。
二、美国保险商传统观念的变化
安德罗飓风以及连年的气象灾害改变了美国保险业的传统观念。1992年以前,许多保险商都认为,在美国,最严重的飓风灾害对保险产物造成的损失不会超过100亿美元,还预估如此严重的飓风(强度)一个世纪只会发生一次(在1989年已经有一次世纪飓风袭击美国)。在过去的年代里,飓风损失无声无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保险商痛苦地吞下近160亿美元的苦果。另一个传统观念是,1989年以前,在美国单一灾害事件引起的保险损失从未达到10亿美元(在美国灾害事件被定义为保险损失超过500万美元的单一事件),但是从那时以后,已经经历了二次地震、四次飓风和
[作者简介]周正强,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其它诸如洪水、冰雹、龙卷等灾害事件,而每次事件的保险损失均超过10亿美元。
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业主普遍降低承保标准,包括保单结构标准,在缺乏成熟的灾害风险管理模拟系统情况下,许多保险商都低估了其风险,致使积累的潜在灾害损失风险远远超出了其再保险提供的保障。
正是一系列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使保险商开始意识到当今保险业比以往更需要气象信息的支持。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厄尔尼诺、气候变化等当今大气科学前沿课题的进展,通过举办各种研讨会、参加气象年会、参与气候变化活动等方式,研究气象信息对于减轻灾害风险的途径。美国一家保险公司总裁在一次气候异常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对当今保险业的一点看法”的演讲,阐述了财产保险公司对大气科学的需要,指出气象与保险业之间广泛对话的必要性。他提到,应当注意到气象科学为保险公司提供的帮助,首先要注意到大多数保险公司多年以来在制定规划时几乎没有涉及到天气方面的信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之中。随着更有效更充分的气象资料的提供,保险公司将会有机会用以前应付风险的精力去努力解决与气象有关的风险。保险公司需要气象方面的帮助,其目的在于:
1.为保险公司增加或减少保单提供充分决策依据,即帮助保险公司控制经营方向,保证其足够的偿还能力。
2.计算区域性的风险概率,由此决定保险公司保险金的高低。
3.帮助建筑师、风险控制专家、工程师、法规制定者和建筑商设计建造安全的建筑物。
4.开发更精确的财产损失评估,特别当预报变得更正确时,评估更依赖于预报。
5.帮助设计后援计划,例如决定损失核赔人员的数目以及确定核赔人员将要所去的地方、位置,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这类计划,需要更精确的短期天气预报。
这位保险商的观点十分明确,气象信息贯穿保险业务中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这种观点已被美国各主要保险公司普遍接受。当今保险业面对的事实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气象灾害引起的保险损失也越大,掌握现代气象信息成为减少保险业损失重要手段之一。
三、我国保险业对气象信息的看法
由于历史原因,气象在我国保险业的服务功能方面有明显的差距。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是在1990年,随着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国内有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化的竞争。由于我国当时处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国内保险业务经营还处在一个初级水平,各家保险公司为了生存,把精力投在“夺盘”,还来不及过多考虑如何运用现代气象信息减少风险,或者说对气象信息利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状与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这一基本事实很不协调,在产品创新、巨灾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与国际保险业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国保险界已经注意到这种差距与中国保险业潜在风险的关系,近十年正在努力尽快缩短差距。一方面,保险市场对外敞开大门,外资保险公司纷至沓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竞争最终是信息技术的较量,国内保险公司必须用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技术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明智的业主在投保时,不仅会比较保险公司提出的保险费率和计划书,而且还要考虑到保险公司能够提供哪些包括气象防灾方面的安全技术服务,这种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技术服务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一项新的竞争手段。
鉴于国外经验教训以及中国未来保险市场结构,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十分重视包括气象信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保险风险的作用。原中国人民银行陈元副行长(现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在1997年的“巨灾险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巨灾险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自然巨灾风险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无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对于巨灾风险保障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制度的研究工作。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台风、暴雨和洪水等灾害引起的损失更为严重。1988年7号台风登陆浙江,经济损失10亿元;事隔十年,1997年,11号台风登陆浙江温岭,经济损失187亿元,台风灾害损失的指数增长已经摆在政府和保险界面前。
十年后的2007年4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向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各保监局下发文件,要求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填补国内天气保险空白,尽快开发新产品满足全社会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保险需求。由此可见,气象信息为保险市场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防范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气象信息为保险业服务大有用武之地。
四、开展保险气象专业服务的环境和条件
建立保险气象专业服务是今后的目标,现在已经具备了建立业务的一定条件。1997年前,国内有三家外资保险公司、六家中方公司,到2007年,已经有100余家保险公司。可以预计,今后保险公司在数量上必然会继续增长。保险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一种经济手段,它本身面临着占自然灾害70%以上的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在中国,特别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气象灾害更为频繁,保险业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和市场挑战,只有依靠气象部门解决,现代气象信息以服务方式进入保险市场顺应潮流[1]。
现代保险技术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有十分高的期望,希望气象服务能提供更精确的天气预报,能够与保险界一起解决当前保险界关心的小概率巨灾风险问题,能够与保险界共同探讨减少保险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保险业面临的气象风险问题,也是气象科学的前沿课题,保险业寻求的减损途径也是气象科技开拓新的业务服务的领域。
依靠先进的气象科技是开展气象为保险业服务业务的必要条件,即使对一个保险理赔的气象证明也必须体现气象科学价值。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已有一支以大气科学、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学科为主的高科技队伍,具有包括数值预报、台风预报、卫星遥感、大气雷电、海洋科学、气候分析、防灾减灾等完整的科研业务系统。此外,还可以依托上海市气象局所属兄弟单位的综合优势,形成气象为保险业服务的专门业务体系。
同时,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思想观念的更新。建立保险气象服务会碰到一些困难,主要是涉及到工程和其它学科,这些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解放。
2.专业服务技术更新。气象保险专业是结合了多学科的服务,当今气象科学本身有了很大的进展,从事气象保险服务的专业科技人员一方面掌握气象学科领域宽厚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拓展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以便更有效地把气象信息融入保险业务。
3.加大保险气象科研力度。作为一门新型业务,科研要领先。目前已经有业务成果,应当整合基本的保险气象科研成果,包括软硬科研课题成果,同时要积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科技人员。
4.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作为商业化的保险气象服务,市场调研要先行,严格地说,市场调研是专业气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搞清楚气象为保险业服务的切入点、市场有多大以及未来的市场能发展到多大规模等问题。
五、保险气象专业服务的发展框架
(一)建立保险专业气象服务
1.风险评估。保险公司在承担高风险、大保额以及具有特殊风险项目之前,必须由公司风险机构或保险服务咨询机构对其实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找出由气象因素(源)引起的风险源,及估算损失发生概率。
2.事故调查。发生重大事故(与气象条件有关)后,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保户需要,气象部门派人赶赴现场协助调查事故原因,最终划分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必要时有气象专家撰写调查报告结论。
3.防灾培训。防灾培训工作作为损失控制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为保险业务人员及保户提供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知识和利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培训,帮助业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帮助保户提高自己的灾损抵御能力。
4.灾损分析。通过气象部门积累的信息为保险公司的损失金额、事故概率、事故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这些风险的控制对策,最后为公司优化险种经营提供参考。
(二)开展气象与保险技术合作的研究
一些与大气科学有关的研究课题也是当前保险技术所关心问题。通过与保险机构合作,气象部门可以把在大气科学领域应用较成熟的计算方法、模糊数学、突变理论、概率分析等移植到保险业。
(三)参与政府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制度的研究[2]
为政府监管机构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此项是气象为保险业服务的重要一块。重大气象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保险公司经营带来影响,而且会波及社会保障体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会导致政府在监管力度和政策上的改变。在保险市场刚刚形成的中国,气象信息及时反馈给政府监管机构,对于稳定和培育保险市场起到特别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正强.天气保险的可行性研究[J].保险研究,1998,(1).
[2]Zhou Zhengqiang,An analysis of tropical storms making landfall on the PRC and USA and disaster mitigation[R].巨灾险国际研讨会,北京,1997,9.
[编辑: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