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继往开来迎接挑战
努力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1988年,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平安诞生于深圳蛇口。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平安已经成长为一家以保险为主业的集团型综合金融企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平安得到的主要经验,一是积极实践改革开放思想,大胆引进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强人才引进,建立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可持续、有价值的增长,二是要保持积极变革的精神和勇气,通过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参照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努力走一条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综合金融发展道路。当前,虽然面临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平安将深刻把握新趋势,研究新形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二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信心,坚持方向,坚守目标,努力向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方向迈进。
    [关键词]国际化;金融创新;综合金融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12-0016-0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保险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保险工作的方针政策,整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对外开放扩大,监管规范有序,资产总量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及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诞生、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金融保险企业,中国平安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以创新为旗帜,以国际化为标杆,以综合金融为发展模式和方向,用二十年时间进入福布斯2000强(293名)、财富500强(462名),深刻影响、融入、参与、推动了中国保险业乃至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变革,实现了损失补偿、资本融通、社会管理的功能,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平安二十年发展的历程回顾
平安筹建的过程中,时任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慕华要求平安要做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二十年来,平安以改革创新的蛇口精神为旗帜,用深圳速度,走完了大多数跨国金融巨头的百年道路,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是蛇口精神和深圳文化的“特产”,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第一个五年阶段(1988年~1993年)
1978年以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金融模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保险领域惟一的市场主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为了提高竞争水平,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效率,陆续诞生了一批金融企业。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蛇口引入大量外资,外商对保险服务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中国平安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应运而生。
新生的平安秉承“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创业精神,努力通过企业基本经营机制的创新,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作为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努力建立现代保险企业的基本公司治理,打下了未来快速发展的良好体制基础。
体制是前提,机制是关键。平安创建伊始就提出了“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水能高能低”的一套先进的用人机制,勇敢地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和铁交椅,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创业热情。1989年,平安设立了员工合股基金,使得公司的经营成效和全体员工的价值追求息息相关。
这五年,平安以产险为业务基础,抓住了中国保险市场竞争的空白时期,迅速形成了基本的经营基础,获得了生存的空间。
(二)第二个五年阶段(1994年~1998年)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业保险的价值、意义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平安在中资保险公司中首家建立了个人寿险营销体制,延聘了中国台湾的寿险人才,尝试将海外先进的寿险代理人制度应用在大陆寿险市场上。这个阶段是平安业务和机构建设大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国家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为平安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契机。平安开始探索如何走国际化道路、考虑如何以开放的思想引进国际管理经验和技术。1994年,平安引进了摩根、高盛等海外战略投资者,成为中国首家引进外资股东的金融企业。外资进入后,平安按国际惯例,同时聘请了国际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按国际标准进行审计。这在国内金融业又是首家。1997年,平安又在金融业中第一家聘请了国际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帮助公司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这个阶段,平安提出了“不管洋猫、土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新猫论”,“如果河上有桥,何必摸石头过河”的“过桥论”,以及“要驾驭大船,如果不换船长的话,就必须配备一流的大副、二副、机轮手”的“船长论”,这些形象的说法充分体现了平安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企业的加速发展找准了思路和方向。
(三)第三个五年阶段(1999年~2003年)
平安国际化水准迅速提升,在资本、体制、机制、人才、产品、服务、企业文化、品牌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19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IT系统,同时在全系统内全面推行KPI(关键指标考核)体系,1999年,向市场推出了寿险创新产品——投资连接保险,2000年,扩张了银行保险渠道,2001年,建立了全国24小时电话服务中心,提供“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都能得到响应的“3A”级服务。
进入新世纪,随着客户对多种金融产品的理财需求,以及国际金融业创新的需要,综合经营逐步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WTO,行业开放的步伐加快。这个阶段,作为综合金融坚定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平安在产、寿、养老、健康、证券、信托、资产管理、银行等多个金融业务领域进行了布局,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公司,并对其保持了绝对控股的地位,为未来综合金融架构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第四个五年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作为国内以集团整体方式上市的第一家金融保险企业,平安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此前,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架构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标志着平安的综合经营模式正式成型并获得监管认可。
这个阶段,保险业务保持健康增长。寿险业务继续推进“挑战新高”、“二元化发展”战略,个险销售代理人队伍稳步提升至33.6万名。产险在险种、渠道、区域、客户类型上实现全面增长。养老险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平安尝试走如何实现非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道路,银行业务加速转型与稳健发展,多家分支机构获批筹建,全国布局稳步推进。信用卡累计流通卡量突破120万张。投资业务把握市场有利时机,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力度,通过探索新的投资渠道解决资金应用久期与单一地区投资风险的问题。同时,信托财富管理业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销售规模大幅上升。证券投行业务主承销家数不断增加,直投业务资格获得证监会批准等。
随着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支柱业务向着均衡态势发展,平安综合金融架构的业务增长优势进一步彰显,各专业子公司逐步发挥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多元金融服务,为公司带来持续、快速、稳定的业绩增长。
二十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平安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缩影。勇于挑战,积极变革,不断创新。平安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与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二十年发展的主要经验
平安二十年发展历程,主要的经验有三点:第一,实践改革开放,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强人才引进,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标准,实现了企业可持续、有价值的增长;第二,平安二十年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在创新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保险保障以及其他金融需求,从而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第三,参照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努力走一条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综合金融发展道路。
(一)实践改革开放,大胆引进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强人才引进,建立国际化经营管理标准,实现了企业可持续、有价值的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很多模式与做法毫无先例、相关法规尚不完善,国家允许平安大胆先行、先试、先探索。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力,政府、监管部门还是一贯以开放态度支持平安进行改革,支持平安进行创新,为中国金融业的体制、机制、经营模式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大胆引进外资,通过资本国际化提升治理理念、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
平安早在1994年就引入摩根斯坦利、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依照国际惯例,一直使用国际会计事务所、精算师核查账目,出具财务报告。2004年,平安又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汇丰参股,充实了资本金,提高了偿付能力、净资产等指标,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参照汇丰成熟的经验与技术,在产品升级、后援服务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在治理架构上,平安依靠国际经验,建立并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依法规范运作,各司其责,独立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均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平安董事会的组成充分体现了国际化、专业化。公司现有19名董事会成员中,来自海外的董事有8名,均为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或其他专业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公司还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目前有6名独立董事,均为国内外著名专业人士。同时,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薪酬、提名3个专业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任,以确保董事会职能的充分实现。
平安监事会成员中,不仅有股东代表监事、职工代表监事,而且还有外部监事,能有效实施对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能有效保护公司小股东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由于“三会”的出色运作及公司治理方面的成绩,平安近年来在相应评奖中屡次获得荣誉,并多次蝉联,主要有:国际著名财经杂志《欧洲货币》(Euromoney)颁发的中国最佳管理保险公司奖;在国际著名财经刊物《财资杂志》(The Asset Magazine)组织的3A公司治理奖项(Triple A Corporate Governance Awards)中获颁“中国最佳治理公司”称号;获亚洲著名杂志《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主办的亚洲公司治理杰出表现奖;在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上,获颁“最佳董事会”称号;《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中,在100家入选企业中排名第一。
2.积极、稳妥引进国际化人才,迅速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美国管理学家约翰•莫尔斯指出:“在运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时,人是管理的主体。因为在管理过程中,事在人为,财在人理,物在人管,时在人用,信息由人处理。”平安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充分认识到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前提下,在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的引入上,积极、稳妥、大胆地推行人才国际化战略。
自1996年起,平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到目前为止,排名前一百位的高管团队中超过三分之一管理人员是具有丰富国际金融行业经验的海外人才。在人才国际化战略上,平安走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外籍员工从开始的顾问型转到实质管理岗位;国际化人才队伍从原先的企业前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向后台核心岗位转移。与此相配合,平安逐步建立了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并在挑选海外人才时,着意挑选文化融合度强,对文化差异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员。大量海外人才的引入,一为平安培养了大批本土高级人才,二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经验,三是引入了世界金融保险业发展前沿的最新技术,有力地提升了平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建立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标准
1994年首批外资进入后,平安在管理规范化和财务透明度上着力提升,是国内同业中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精算师事务所出具国际标准的财务、精算报告的保险企业,也是第一家引进国际通行的核保核赔制度的企业,形成了行政与业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1997年,平安聘请世界一流的咨询顾问公司麦肯锡,对公司的成长策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展开全方位改革,并持续参与公司战略及创新业务的发展规划。
经过二十年的实践与完善,平安管理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营方面,集团管控模式及矩阵式管理体系,后援集中,交叉销售等领先市场。在用人方面,建立了以“竞争、激励、淘汰”为内容的三大市场化用人机制,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KPI考核体系,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以及推行强行排名,末位淘汰的问责制。
总结平安多年来的国际化历程,实质就是实践改革开放,大胆引进外资、外脑、外体(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的过程,用较短时间把外资金融保险上百年时间形成的“国际化标准”拿来,与本土市场的优势有机结合,增强了平安对中资、外资对手的竞争力。
(二)培养积极变革的精神与不断创新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种金融服务需求,在创新中谋求企业发展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试验的过程,平安的创新进取也契合了这个过程。创新,意味着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任何在改革中甘当开路先锋、创新发展的企业,都要克服大量不可预知的困难,包括体制、文化和社会认同上的阻力。创新之路充满挑战,要承受压力、风险和责任,创新要成功,必须付出代价,经受一段乃至很长时期的不被理解。第一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第一家引进外资股东,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进行审计,第一家大规模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第一家进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开发,第一家走综合金融经营的道路等等。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检验,事实充分说明了平安所做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1.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
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平安创造了一系列业界第一,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由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这个发展过程,正是平安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的过程。
发展战略上的创新依赖着体制上的创新,而体制问题的核心则是企业股权结构。平安是中国保险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从早期单纯的国有股东发展到引进外资股东,从开始的财务投资者发展到引入长期战略投资者,平安形成了各种性质股东相对均衡、社会化、公众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力地保证了公司体制朝着注重长期价值增长的方向演变。
2.在产品上着力创新,满足及引导市场需求
二十年来,平安以市场为依托、以客户为导向、以先进的国际标准和经验为参照,不断开发出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团体险、个人险、财产险、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年金、养老险、银行产品等多类产品,为客户的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提供了充分的产品选择。
同时,通过产品创新,大大促进了国内金融产品,尤其保险产品的升级换代。2001年,平安为解决高利率保单所产生的“利差”倒挂问题,率先推出“投资连接保险”。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产品形态的改变,实现了传统保险向分红型、投资型产品的提升,提高了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与投资管理能力。
3.不断推出创新型服务模式,提供附加值高的增值服务
二十年来,平安在统筹集团整体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子公司之间的协作,凭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渗透于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阶段、各种接触渠道的服务措施,不断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服务:
以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平台,以电话中心和互联网为核心,依托门店服务中心和专业业务员队伍的4A(Anytime、Anywhere、Anyway、Any product)服务模式;全国范围的车险快速通赔服务;实现客户一个柜台处理所有手续的“一柜通”服务、定点医院、万里通积分计划等;创新推出了海内外急难救助服务、保单贷款、生命尊严提前给付、客户服务节、 P-STAR五星级服务、VIP俱乐部等多种附加值高的增值服务。
(三)努力走一条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综合金融发展道路
中国的综合金融经营演进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平安适逢这个阶段诞生。90年代初期,学术界与金融业逐渐形成了“金融体系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的思路,陆续颁布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而证券、保险监管职能的独立,则彻底标志着金融体系分业格局的形成。这个阶段,平安放眼国际,注意到了发达国家金融混业的潮流与趋势,逐步形成了适合平安特点的综合经营的思路。政策法规出台与市场演进相比稍有滞后,而国外金融融合的潮流又势不可挡,为此,平安和监管部门努力沟通,申请先行先试的机会。
1.全面的业务体系
二十年来,平安尊重现实,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与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模式,审慎地决策发展方向,避免了盲目跟风,并不断探索了各个领域的金融业务。
1988年,平安成立之时主营单一财产险业务,1993年,深圳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成立,标志着平安个人寿险业务开始大发展。1994年,平安在早期内设的证券部门基础上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1996年,平安收购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重组成立平安信托。2003年,集团挂牌,金融控股架构确立。年底,集团旗下平安信托与汇丰联手收购福建亚洲商业银行,更名平安银行。2004年,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年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公司成立。2005年,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成立。次年,在《国十条》颁布的背景下,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深圳平安银行成立,标志着平安的银行业务跨区域经营正式起步。
目前,平安旗下拥有产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信托、证券、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多个专业公司,集团对其实行绝对控股,充分保证了综合经营的最大协同效应。
2.高效的综合金融管控模式
平安确立了“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治理模式,在集团公司、各控股子公司分别建立了彼此独立且相互之间设有严格防火墙的完善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基于完善的法人治理的、运转高效、富有平安特色的集团管控模式。
在集团管控模式下,集团有严格、明确的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发挥“战略方向盘”、“经营红绿灯”、“业务加油站”三大职能。
集团作为“战略方向盘”,负责制定统一的战略远景、目标,通过具体的实施计划和三年的定期滚动计划,结合集团统一的问责制度,将战略和计划目标,落实到每个业务单位;作为“经营红绿灯”,负责制定清晰、透明的政策、制度、标准、铁律,通过有效的月度经营管理会议机制和执行官问责制,推动和监控业务运营,确保各公司的运营符合战略目标;同时,通过月度工作的检讨,及时发现经营问题,纠正偏差;作为“业务加油站”,负责根据业务需求,提供具有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的集中服务,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统一标准,支持销售”。
3.强大的后援集中平台
平安致力向客户提供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信托、证券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了实现业务运营的统一标准化管理,控制运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平安建立了强大的全国后援运营管理中心。作为总体规模位居亚洲首位,全国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后援中心,平安在现代金融后台领域的管理上又一次实现了创新。
平安二十年发展历程中的前十多年完成了全国布点的任务,集团运营管理中心则是将分散于全国800多个城市的后台集中起来,分成核保、保全、理赔、会计作业、电话中心等20多个专业作业部和项目组,服务于3 000多个分支机构的客户前端。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后援集中运营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概念,遍布全国的3 000 多家分支机构的包括信息录入、财务、核保、理赔等在内的后援业务集中处理,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总结的完善管理模式实时到达每个细节,保证效能在各个运营环节都不流失。后援集中实现了现代金融业后台管理流程化、工厂化操作,不仅有效降低单位成本、实现了服务标准的统一与标准化,更因为前后台分开,有效地防范了不同地域、标准、运营方式参差不齐所隐含的风险。
三、应对新形势,实现新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实现了从极度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现了从闭关锁国向逐步全面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伟大转折。变革的结果是人民群众物质、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金融保险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满足。2008年,全球金融业经历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深刻地影响了一直在行业中扮演创新、探索者角色的平安。
尽管遭受了投资富通的重大损失,但平安各项主营业务依然稳健。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一、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确保有效抵御全球的流动性风险;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战略将确保中国经济形成更加成熟的内需市场;三、中国保险业的深度、密度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四、中国百姓整体收入水平继续提升,金融服务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
因此,平安对未来五年的中国金融保险市场充满信心:
1.加快主营业务投入,保证其继续高效增长,加快代理人队伍的建设,推动健康人海;
2.加快农村保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二元化发展战略”,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合他们的优良的保障和理财服务;
3.继续保持企业年金的领先地位;
4.积极发展健康险。推出中高端健康险产品,大力推行家庭组合产品,探索和突破管理型医疗模式在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5.努力推动创新型业务模式和服务创新。通过新渠道、交叉销售等方式,在业务、客户方面进行积累;
6.继续积极寻求对保险资金应用的久期风险及单一经济体投资风险的解决方式,拓宽投资渠道;
7.加快银行业务发展,通过银行渠道,大力销售附加产品,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加快物理、非物理网点建设;
8.持续优化、改善后台运营流程,支持前端销售,在提供客户标准化产品服务的同时,通过平台提升既有队伍的品质,实现单一产品销售人员向理财规划师的职能转变;
9.广结战略联盟,共享其客户、渠道、技术、供应链、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价值。
未来的五年,平安要坚定地全面推进综合金融模式,在公司价值、利润增长、业务结构、客户规模、资产总量上实现新的突破,逐步实现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支柱均衡发展,同时,努力在资产规模、市值等各项指标进入全球领先的金融集团行列。
如同我们国家三十年改革开放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一样,平安的二十年也是在曲折中前进,在磨难中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坚信: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市场经济,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国平安也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改革意识、创新精神,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地追求企业持续稳定的价值增长,勇于承担广大股东、客户、员工及社会的企业公民责任,为中国金融保险业继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做出我们的贡献。

Abstract:As the product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ing An was born at Shekou of Shenzhen in 1988. 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uilt up Ping An into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with insurance as the core business. Experiences we learned in these twenty years are multiple. First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nd profitable growth, we need to practice the thought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actively introduce internationally advanced operation concepts and talented people, and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Secondly, to satisfy constantly growing needs of consumers for insurance and other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we need to keep up the spirit of change and the act of innovation. Thirdly, we should learn from past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in order to follow a development track suitable for our own specific situations as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t the time being, Ping An will have a firm grip on the new trend and new situations amid the complex economic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 summarize on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our twenty years′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remain adamant and focused on our goal of becoming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olding group company.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finance
[编辑: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