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①
韩立岩 胡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摘要]本文对美国与其22个贸易伙伴国的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度量,并且使用GrubelLloyd IIT指数,建立2002年~2006年面板数据模型对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开放度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流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市场规模差异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人均收入差异、市场不平衡度和对外直接投资均对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市场开放;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2-0009-008
一、引言
产业内贸易是与产业间贸易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一国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内贸易,贸易国可以在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中获得巨大收益。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金融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保险服务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迅猛。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保险服务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保险业产业内贸易也随之越来越迅速地发展起来。
国外学者对与国际保险服务业的相关问题给予较高关注。Sapir and Lutz (1981) 主要使用H-O-S(HeckscherOhlinSamuelson)模型,研究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保险服务的比较优势来源。Skipper (1987) 从保护主义的许多层面上分析了国际保险服务贸易,并为在这一重要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铺好了道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9)研究分析了外国保险公司建立分支机构的障碍。Hughes等(2001)在对银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肯定规模经济的存在,并且发现越大的银行,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越大。Li等(2003)和Moshirian等(2005)分别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保险业和金融业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②,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负相关,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量正相关。
国内学者关于保险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刚刚开始。杨亚沙(2005)认为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张伟等(2005)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人们风险意识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还没有以中国为中心的保险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数据的不完备。
自1980年我国保险服务业恢复发展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作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保险服务业也随之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了我国与国际保险界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12月,保险服务业入世过渡期已基本
[作者简介]韩立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导;胡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结束,我国保险服务业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如何促进我国保险服务业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
美国保险市场长期的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其保险服务业的繁荣,其资产规模、业务种类等各方面均居世界首位。而中美的保险业交流成为行业内贸易的主导,借鉴美国保险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就自然地成为首选。再者2000年后在全球化加速和保险业全面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情形下,产业内贸易会有什么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美国与包含中国在内的22个贸易伙伴国在保险服务业上的国际数据,通过200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其创新之处是在Li等(2003)的研究基础上,对其所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测度指标进行必要调整(详见第四部分),并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进一步更严谨的经验论证。我国保险服务业正处于与世界保险服务业接轨的起步阶段,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中国保险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在如何建设满意的宏观环境与市场环境方面提供参考。
二、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
美国是当今世界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表1是2002年~2006年美国与其22个贸易伙伴国在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上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上增速较快,而与发达国家在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上增速较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2002年~2006年美国与各国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
表1(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 []2002[]2003[]2004[]2005[]2006[]增长率加拿大[]467[]453[]926[]1 527[]1 793[]45.9澳大利亚[]46[]65[]92[]109[]67[]15.7日本[]55[]52[]40[]46[]39[]-7.2新西兰[]4[]2[]16[]18[]14[]160.1比利时[]6[]11[]13[]15[]18[]34.2法国[]311[]204[]254[]216[]118[]-17.6德国[]101[]273[]416[]218[]189[]40.4意大利[]9[]10[]14[]15[]12[]9.6荷兰[]83[]99[]19[]27[]25[]-6.7挪威[]22[]26[]34[]50[]27[]12.5西班牙[]13[]11[]13[]28[]23[]25.1瑞典[]17[]12[]7[]8[]13[]1.4瑞士[]60[]76[]92[]71[]309[]90.0英国[]2 536[]2 377[]2 825[]2 142[]1 783[]-7.1中国[]27[]7[]26[]23[]22[]45.4韩国[]22[]16[]27[]14[]22[]12.6马来西亚[]1[]1[]4[]5[]8[]96.3菲律宾[]3[]1[]2[]6[]6[]58.3新加坡[]21[]22[]27[]34[]33[]12.6巴西[]20[]30[]40[]49[]47[]25.4墨西哥[]32[]31[]35[]34[]51[]14.2委内瑞拉[]8[]9[]13[]13[]12[]12.3数据来源:《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2007》
①课题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和国际资产配置模型”(7083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70521001)。
②Li和Moshirian的模型结构基本一致,但是前者度量人均收入上使用的是与美国比较的差值,后者使用了平均值,另外前者专门使用了贸易不平衡度,后者专门使用了教育指标。二者的数据时间段分别是1995年~1996年和1997年~1999年。其中,平均年增长率计算公式如下:
增长率= ∑2005[]t=2002At+1-At[]At[]4(1)
其中,At为t年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保险服务业上的进出口总额,t取值范围为2002年~2005年。
三、产业内贸易程度指数的选择
为了能够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学者们在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Verdoorn(1960)、Michaely(1962)、Balassa(1966)、Grubel和Lloyd(1975)等学者分别提出并建立了各自的度量指标。其中,1975年Grubel和Lloyd提出的G-L指数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之后,各类新指标的出现,其研究出发点虽然不同, 但从根本上看,几乎都是建立在G-L指数的基础上的。Balassa(1966)指数的经济含义是净出口在多大程度上被进口所抵消,该指数与产业内贸易呈反比关系。GrubelLloyd(1975)指数的思想认为,贸易要么发生在产业内,要么发生在产业间。由于Balassa(1966)指数是在(0-1)之间变动,因此用1减去Balassa(1966)指数而得到的GrubelLloyd(1975)指数就应该是衡量产业内贸易的指标。
Loertscher和Wolter(1980)以及Glejser et al.(1982)提出另一种衡量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度量方法。但是,他们提出的IIT指数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Loertscher和Wolter(1980)以及Glejser et al.(1982)提出的指数存在不对称问题,该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无穷大。Bano(1991)对各种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度量指数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为GrubelLloyd IIT指数优于其它的指数。另外,Tharakan(1983)、Vona(1991)、Ratnayake和Jayasuriya(1991)、Vona(1991)、Cooper et al.(1993)、Clark(1998)以及Bernhofen(1999),他们的研究都再次肯定了GrubelLloyd(1975)IIT指数的可信度。因此,标准G-L指数是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衡量指标。本文将使用GrubelLloyd (1975)IIT指数来衡量保险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GrubelLloyd IIT指数如下:
IITij=1-Xij-Mij[]Xij-Mij(2)
其中,Xij表示将产业i出口到国家j的出口额;Mij表示从国家j进口产业i的进口额。IITij表示本国与国家j发生在产业i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程度。IIT指数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IIT指数越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越接近0,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四、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Li等(2003)对保险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首次研究,但是他们使用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结论是不一致的,并且没有同时考虑横截面因素和时间因素。本文在借鉴Li等(2003)所选取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测度相关因素的指标进行了适当调整,变量选取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变量选择及说明
影响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总体上分为国家特征因素和产业特征因素。本文选取人均收入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市场开放度和内部贸易流作为解释变量;另外,选取贸易不平衡度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控制变量。
1.人均收入差异
Balassa和Bauwens(1987)提出人均收入差异(DPCI)代表了需求结构的差异,他们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程度与两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负相关。需求结构的相似将促进国内差异化产品的出口和国外差异化产品的进口。
保险服务于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市场保险需求大小的首要因素。相似的需求结构(用收入水平来代表)会产生相似的对保险服务业的需求,促进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一般来讲, 人均收入越高, 对保险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两国人均收入差异越小,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Balassa和Bauwens(1987)在研究中指出,不要使用两国人均收入差异的绝对数值。因为使用差异的绝对数值会使差异程度随所取数值单位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可能存在规模偏差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国之间人均收入差异程度,记为DPCI:
DPCI=1+ωLnω+(1-ω)Ln(1-ω)[]LN2(3)
其中,ω=美国人均收入/(美国人均收入+贸易伙伴国人均收入)。
可以得出,ω趋于1/2时,DPI趋于0。当ω取值接近1或者0时,DPI接近于1。这种测度方法具有对称的特点,例如:随着ω从1/2变到1或变到0时,DPCI的变化形式是相同的。另外,这个指数不是DPCI的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它不受数据单位和量级的影响。
2.市场规模差异
Balassa和Bauwens(1987)假设,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国家规模的差异程度负相关,用国家规模表示经济规模。相似的国家规模表明提供差异化产品的相似能力。但是,国家规模的实证研究并不总是统计显著的。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市场规模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将为产品的差异化提供更广的范围,以便满足更多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了产业内贸易量。贸易伙伴国的市场规模差异程度越小,两国提供差异化产品的能力越相近,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Li等(2003)选取(M2-M1)/ M2这一指标来表示市场规模差异变量。由于欧元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在欧洲使用,成为欧洲15国的基本货币单位,取代上述国家的原货币。所以,欧元15会员国不再拥有各自M1和M2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各贸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差值来表示市场规模差异程度,记为DGDP。
3.市场开放度
先前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没有将市场开放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是,后来的一些研究指出了市场开放程度在增加贸易量、扩大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重要性。国家开放程度越高,其国际贸易活动越多,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机会也就越多。经济体越开放,保险公司国际化其产品的机会就越多,产业内贸易程度就越高。
Li等(2003)选择全球化程度来表示市场开放度,但是这一主观指标没有延续下来。本文采用发展程度(business development)来衡量市场开放程度,记为(MO)。该指标用来衡量国家鼓励商业对外发展的程度。数据来源于《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该指标取值范围0~10,国家开放程度越高,该指标数值越大。
4. 内部贸易流
公司内部贸易是指在一个公司控制下的国际商品流动。鉴于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上的重要作用,母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将会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内部贸易流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内部贸易可以增加差异化产品,提高产业内贸易量。一是由于母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的密切关系,一些服务就由母公司提供给其子公司,而不需要其子公司与东道国公司进行贸易,从而减少了子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服务贸易量。本文采用美国母公司与其外国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表示该变量,记为IBF。
5. 贸易不平衡度
Lee和Lee(1993)将贸易不平衡作为一个因素变量,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不平衡程度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本文将使用全部商品与服务的贸易不平衡度来表示保险服务业贸易不平衡度,记为TIM。在本次研究中,借鉴Lee和Lee(1993)的研究方法,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保险服务业的贸易不平衡程度:
TIM=Xj-Mj[]Xj+Mj(4)
其中,Xj是美国对国家j的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量;Mj是美国来自国家j的商品与服务进口总量。
6. 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上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新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存在两种情况: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追求差异化产品和规模经济,那么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分割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那么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采用美国对各贸易国保险服务业的直接投资额表示该变量,记为FDI。
(二)计量模型
本文的样本是既包含时间序列又包含横截面的面板数据。根据上述影响因素,采用如下半对数回归模型进行经验分析:
IIT=β0+β1lnDPCI+β2lnDGDP+β3MO+β4 IBF+β5TIM +β6FDI(5)
其中,IIT使用公式(2)得到的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DPCI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异程度;DGDP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市场规模差异程度;MO表示各贸易伙伴国市场开放程度;IBF表示美国的跨国公司与其外国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TIM表示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不平衡度;FDI表示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直接投资。
(三)数据说明与计量方法
本文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采用200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对象为以下23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中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以上23个国家是本次研究所需各项指标和数据均可查到的全部国家。
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保险服务业上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美国跨国公司与其外国子公司之间在内部贸易流和对外直接投资额来源于《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2007》;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商品与服务总贸易额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2007》。各国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司网站官方数据库。市场开放度数据来源于《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7》。
由于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两维特性,模型设定的正确性直接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因此,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为此,本文首先构造F统计量,判断该模型是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变截距模型。如果是混合回归模型,模型将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如果是变截距模型,将采用Hausman检验方法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进行判断。此外,本文将采用DW统计量(DurbinWatson statistic)对序列相关性进行检验。
其中,F统计量构造如下:
F(n-1,nT-n-K)=(R2LSDV-R2Pooled)/(n-1)[](1-R2LSDV/(nT-n-K)(6)
其中,R2LSDV、R2Pooled分别为变截距模型、混合回归模型的R平方。
(四)回归结果分析
模型回归结果与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变截距模型的固定效应进行估计。DW值接近2,表明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在选取的解释变量中,人均收入差异变量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但影响不显著。该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越小,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贸易伙伴国之间人均收入差异越小,表明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越小,对保险服务业的需求越相似,越有能力提供保险差异化产品,促进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从而提高两国之间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Li等(2003)的结果认为人均收入差异变量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显著负相关。
市场规模的差异反映了各国提供差异化产品能力的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变量显著的反向影响,说明市场规模差异程度越小,两国提供保险差异化产品的能力越相近,两国之间保险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这一结果与Li等(2003)的结论相一致。
市场开放度对于保险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市场越开放,保险公司国际化其产品的机会就越多,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就越高。而Li等(2003)考虑市场开放差异变量与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关系,因此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越小,保险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二者并没有冲突。
内部贸易流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跨国公司通过公司内部贸易,可以增加保险服务业的差异化产品,从而提高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保险业发展,国际化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产品的多样化,这是合理的。这一结果与Li等(2003)的结论相反,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流将替代子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量,从而降低产业内贸易程度。导致本次实证结果与Li等(2003)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次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时间不同。Li等(2003)选取1995和1996的样本,本文选取2002年~2006年的样本。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2002年~2006年期间,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上增速较快,而与发达国家在保险服务业进出口总额上增速较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一现象可能导致内部贸易流变量对保险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作用发生改变。
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回归结果与检验结果
表2
变量[]回归结果LOG(DPCI)[]-0.009 2 (-0.297 2)LOG(DGDP)[]-0.835 2*** (-2.819 3)MO[]0.121 72** (2.483 7)IBF[]0.150 4** (1.901 5)TIM[]-0.151 9 (-0.265 4)FDI[]-0.007 6 (-1.162 8)R平方[]0.72调整R平方[]0.62F检验[]8.12***Hausman检验[]15.13**DW值[]1.89注释:圆括号里面的数值为t值,星号***和**分别表示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DPCI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异程度;DGDP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市场规模差异程度;MO表示各贸易伙伴国市场开放程度; IBF表示美国的跨国公司与其外国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TIM表示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不平衡度;FDI表示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直接投资。
在选取的控制变量中,贸易不平衡度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表明贸易不平衡程度越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对外直接投资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说明保险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割贸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多的是进行垂直产业分工,对外直接投资与保险服务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尽管这两个控制变量的系数都并不显著, 但是不能从模型中去除, 因为它们的存在可以保证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变量回归系数的无偏性。控制贸易不平衡度和对外直接投资这两个因素不变,通过缩减人均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加大市场开放程度和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流,可以提高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反之,扩大人均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降低市场开放度和减少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流,将降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保险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保险服务业也已经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鉴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对美国与其22个贸易伙伴国的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度量,并且使用GrubelLloyd IIT(1975)指数,建立2002年~2006年面板数据模型对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Li等(2003)的研究基础上,对其所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测度指标进行必要调整,并通过面板数据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开放度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流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市场规模差异与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人均收入差异、市场不平衡度和对外直接投资均对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反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我国保险服务业尚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的起步阶段,为了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应该积极推进保险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入世7年来,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参股中资保险公司以及进行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外资进入中国保险服务业的三大主要路径。
我国保险服务业通过引进外资保险公司,不但可以吸取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其先进的业务技能、补充并完善我国的保险体系,还可以丰富我国保险品种与保险产品、加强保险市场的竞争,这些都将有利于我国保险服务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但由于我国保险服务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内的保险公司相对较弱。为了保护国内保险公司的良好发展,以及我国保险市场未来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对外开放的速度不能过快。
在全面对外开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2008年9月15日,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计划改组企业业务并出售旗下资产以融资。AIG是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并拥有独资保险公司牌照的惟一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其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友邦保险等公司。由于AIG持有大量的与次贷相关的保险合约,AIG在本次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也受到重创,损失惨重。
需要指出的是,外资进入我国保险服务业,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金融联系变得更为紧密。但是,当外资保险公司母国或其他分支机构所在国发生金融动荡时,会通过设立在我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影响到我国金融的稳定;而如果全球金融或我国金融遇到了动荡,跨国保险公司为维持母国金融的稳定,又可能从我国抽出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的金融动荡。因此,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递,避免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国保险服务业的监管层应加强对境外金融集团在我国设立的保险机构的监管。加强我国与国际保险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保险服务业的监管水平。加强和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有效防范保险服务业由于对外开放而带来的相关风险。对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杨,蔡春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2]彭水军,包群.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8).
[3]王悦,陈明伟.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双边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经济经纬.2007,(2).
[4]王朝晖.创新:保险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问题.2007,(12).
[5]许陈生,邓淇中.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07,(7).
[6]杨亚沙.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05,(7).
[7]曾珠.国外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11).
[8]张伟,郭金龙,张许颖,邱长溶.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
[9]Balassa, B., (1966) “Tariff Reduction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6, 466-473.
[10]Balassa, B. and L. Bauwens, (1987)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a MultiIndustry Framework.” Economic Journal, 97, 923-939.
[11]Bernhofen, Daniel M., 1999,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 Theoryand Evid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7: 225-244.
[12]Clark, P. D., 1998,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ustrial N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12: 345-362.
[13]Cooper, D., D. Greenaway, and A. Rayner, 1993,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Limited Producer, Wel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29: 345-366.
[14]Donghui li, Fariborz Moshirian and AhBoon Sim, (2003) “Th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nsurance Services, ”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70, 269-287.
[15]Fariborz Moshirian, (2001),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 Financial Servic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317-337.
[16]Fariborz Moshirian, Donghui Li, and AhBoon Sim (2005) “IntraIndustry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4 1090-1107.
[17]Glejser,H.,K.Gossens, and V.Eded, 1982, InterIndustry versus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Exports and Impor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2:363-369.
[18]Grubel, H. G., and P. J. Lloyd, 1975,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l Products (New York: Wiley).
[19]Loertscher, R., and F. Wolter, 1980,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mong Countries and Across Industrie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16: 280-293.
[20]Hughes et al., (2001) “Are Scale Economics in Banking Elusive or Illusive? Evidence Obtained by Incorporating 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Taking into Models of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10, 2169-2209.
[21]Krugman, P. R., (1991)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s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483-499.
[22]Lee, H, Y Lee, (1993) “IntraIndustry Trade in Manufactures.” Wel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29, 159-171.Ratnayke, R., and S. Jayasuriya, 1991,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Protection, Which Way Does the Causation Go? Economics Letters, 35: 71-76.
[23]Sapir, A., and E. Lutz, 1981, Trade in Services: Economic Determinants and DevelopmentRelated Issues, World Bank Staff working paper, No. 410.
[24]Skipper, D. H., 1987, Protectionism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Services,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54: 55-85.
[25]Tharakan, P. K. M., 1983, IntraIndustry Trade, Empir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spects(Amsterdam and New York: North Holland).
[26]Vona, S., 1991, On the Measure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Some Further Thought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27: 678-700.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ed USA and its 22 trading partners to analyze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 in insurance services industry and used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examine determinants of insurance servic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rket openness and internal trade flows with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ere very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the volume of IIT in insurance servic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market siz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o the volume of IIT in insurance services. Besides, the difference in per capita income, trade imbalanc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ere all negative to the volume of IIT in insurance services, but they were not very significant.
Key words:insurance services lndustry; intraindustry trade; market opennes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编辑:施敏]保险研究2009年第2期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