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中国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实证分析

刘思(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37)

    [摘要]健康保险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张使得保险在中国能够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与社会管理功能。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以及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历年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并寻找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同健康险保费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预测分析国内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规模、空间及方向。
    [关键词]健康保险;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2-0022-07

    一、相关文献回顾
    在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按投保人不同可以划分为团体健康险保费收入和个人健康险保费收入。团体健康险一般由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出资购买;个人健康险一般由个人以现金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是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支付投保人医疗卫生费用的来源。保险公司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消费者支付的医疗卫生费用与其获得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密切相关,这部分医疗卫生费用包含于社会与个人卫生费用之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卫生总费用是衡量卫生总投入的一般标准,它包括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
卫生支出是由一国经济水平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引发医疗卫生支出的快速增长。本文力求通过寻找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与医疗卫生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对于卫生支出与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并间接预测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规模。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及永久收入消费理论都认为,消费支出来源于收入,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卫生支出是消费支出的一种,因此收入水平决定卫生支出水平。
国外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更趋完善,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多且相对成熟。世界银行在研究报告《Basic Patterns in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中,将191个国家的卫生支出数据根据可信度分为三组,利用回归模型测算了国民收入与卫生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Family Health Care Spending in Latin America》中,选取五个南美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卫生费用支出除受到国民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国民家庭大小、家庭成员年龄的影响,当然由于数据质量原因,有时某些影响可能并不显著。Kleiman(1974)在《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outlay on health》中测算一国的整体卫生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弹性,并得出结论,国民收入增加时弹性增大。
杨霞在《中国保险需求实证研究》一文中利用日本1987年~1997年间的卫生费用和国民收入数据,发现二者之间比较稳定的数量关系。同样,曹璐在《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印度和英
[作者简介]刘思,北京工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国两国1996年~2005年的卫生费用与GDP的关系,发现卫生支出与GDP存在相对稳定的数量关系。以上不同著作或是利用相对简单的数量关系介绍国内生产总值与卫生支出的关系,或是间接地研究经济增长对于卫生支出的影响。鉴于目前国内缺乏对于中国健康险市场保费规模相对精确的数学分析,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1978年~2007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总和与国内生产总值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间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卫生费用支出以及健康险保费收入的数量关系。
二、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各种人身保险业务的恢复,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逐渐发展;健康险市场的发展与医疗卫生改革密切相关。
(一)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逐年增加
在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初期,健康险常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其保费收入被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统一核算①。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国民保险意识的逐步增强,健康保险市场发展日趋加快。2005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标志着中国健康险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
1999年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36.538 4亿元,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384.116 1亿元,平均增速为34.19%,远高于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平均增速②。1999年健康险保险密度为2.9元,保险深度为0.04%,占当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为4.19%,到2007年对应数值分别达到29.07元,0.156%,7.77%③。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健康险市场发展很快,健康险成为拉动人身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险市场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居民健康保障程度低。《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2000年美国,日本,健康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13%~14%,6%~7%,同期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为4.62%。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由1999年的4.19%提高到2007年的7.77%,这一数值虽然较以前有所提高,但依旧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商业健康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以及占整体人身险保费收入的低比例暗示着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健康保险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张,有利于保险公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途径,有利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保险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与社会管理功能。
(二)商业健康险市场与医疗卫生改革密切相关
医疗卫生改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卫生费用的支出,间接影响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发展。1985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国医疗改革开始。199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建议》,中国进入医疗市场化阶段。2000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产权市场化开始。2004年,《医疗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中指出,医院改革要走产权改革的道路,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伴随着不无争议的医疗改革的推进,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急剧膨胀,卫生总费用支出由1985年医疗改革开始时的279亿元发展到2007年末的10 966亿元,平均增速为18.16%,远高于GDP的增速,快速增长的卫生费用支出加重了国民负担。
《2008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新的医疗改革要求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要求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健康保险支出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都将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广泛和持续增长的社会需求来说,健康保险的供给能力还远远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健康险保费规模预测:数据与模型
鉴于健康险保费收入仅有十一年的数据,不适于与国内生产总值做回归分析,因此下文首先确定健康险
①健康险保费收入单独核算始于1997年。
②1997年~2007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平均增速24.51%。
③《2007中国保险市场年报》。保费收入与卫生费用支出的相关关系,之后利用国内生产总值与卫生费用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进而综合地分析讨论中国健康险市场规模。

1997年~2007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总和与健康险保费收入
表1(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亿元)[]社会与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亿元)1997[]13.631 4[]2 673.151998[]28.112 1[]3 088.661999[]36.538 4[]3 406.542000[]65.480 6[]3 877.112001[]61.551 1[]4 225.322002[]122.449 1[]4 820.142003[]241.924 1[]5 467.22004[]259.877 1[]6 296.72005[]312.301 9[]7 107.42006[]376.902 7[]8 064.42007[]384.116 1[]8 906.3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和历年《中国卫生年鉴》。

(一)利用1997年到2007年十一年的社会与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和健康险保费收入数据计算二者相关系数
由表1数据计算得: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总和与健康险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r=0.981 497,表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总和与健康险保费收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
(二)利用1978年到2007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

1978年~2007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表2
(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亿元)[]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978[]74.77[]3 605.61979[]85.55[]4 092.61980[]91.32[]4 592.91981[]100.45[]5 008.81982[]108.54[]5 590.01983[]129.79[]6 216.21984[]152.61[]7 362.71985[]171.35[]9 076.71986[]193.67[]10 508.51987[]252.3[]12 277.41988[]342.65[]15 388.61989[]447.67[]17 311.31990[]560.11[]19 347.81991[]689.44[]22 577.41992[]868.25[]27 565.21993[]1 105.72[]36 938.11994[]1 418.96[]50 217.41995[]1 767.79[]63 216.91996[]2 247.81[]74 163.61997[]2 673.15[]81 658.51998[]3 088.66[]86 531.61999[]3 406.54[]91 125.02000[]3 877.11[]98 749.02001[]4 225.32[]108 972.42002[]4 820.14[]120 350.32003[]5 467.2[]136 398.82004[]6 296.7[]160 280.42005[]7 107.4[]188 692.12006[]8 064.4[]221 170.52007[]8 906.33[]246 619.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历年《中国卫生年鉴》。

令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为y,GDP为x。依据图形可见:
Inx
图1
将y,x取对数之后,考察其趋势变动。
从上面可以看出,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和GDP变动趋势基本上是同向的。为避免伪回归我们下面先检验y与x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1.协整检验①

①本文使用stata9.0。我们分别对lny,lnx做ADF单位根检验,可得:
原序列①

原序列[]检验形式
(C,DRIFT,N)[]ADF
T检验值[]结论[]原序列[]检验形式
(C,DRIFT,N)[]ADF
T检验值lny[](c drift 1)[]-1.009[]I(1)[]dy[](c drift 1)[]-2.072***lnx[](c drift 1)[]-0.768[]I(1)[]dx[](c drift 1)[]-2.859***
图2
Lny与lnx均为1阶单整即I(1)
我们现在进行协整检验。先将lny与lnx回归,取其残差u。再将ADF检验u是否具备平稳性。(ADF的检验形式为(c drift 1)同上表注。)
可得t=-3.858<-2.485(1%上的检验值)
认为残差平稳为I(0),所以认为存在协整关系。
2.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
因为lny与lnx通过协整检验,并且都是I(1)。根据格兰杰定理,两者可以构建误差修正模型。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我们拟回归出其上期趋势并进行分析。ECM最显著的特点是区分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它首先假定GDP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即Y=KX,然后依据前期GDP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关系对均衡比例的偏离程度不断调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因此,描述的是消费者利用控制变量逼近X或维持均衡比例的过程。
使用Hendry提出的一般特殊法,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下式:
dlnyt=c+α1dlnxt+α2dlnyt-1+α3(lnyt-2+α4/α3lnxt-2)(1)
dlnyt=c+α1dlnxt+α2dlnyt-1+α3lnyt-2+α4lnxt-2(2)
EMt-2=lnyy-2+α4/α3lnxt-2(3)
式(1)为我们建立ECM模型,式(3)为其误差修正项。将其展可得式(2)我们将式(2)进行OLS回归,如下表:

①注:(1)d为一阶差分;(2)检验形式(C,DRIFT,N)中C,DRIFT,N分别表示ADF检验模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时间序列是平稳过程。ECM模型误差修正项
表3①
dlnyt[]系数C[]-1.311 882*dlnx[]0.485 332*dlnyt-1[]0.405 334*lnyt-2[]-0.244 017 6*lnxt-2[]0.289 286 3*
F=13.93Adj R-squared=0.656 9DW=2.048 766〉1.85(5%的水平显著)
故上式通过F检验并且通过DW检验。
将数字代入式(1),式(3)可得式(4),式(5)(以下结果计算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dlnyt=-1.31+0.49dlnxt+0.41dlnyt-1-0.24(lnyt-2-1.19lnxt-2)(4)
EMt-2=(lnyt-2-1.19lnxt-2)(5)
3.结果分析
(1)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从短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每增加1%,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的增长率增加0.49%;而上一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1%,本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的增长率增加0.41%。
(2)国内生产总值对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总和的关系,从长期趋势来看为GDP每增加1%,卫生支出增加1.19%。而误差修正项前的系数为-0.24则表明当lnyt-2>1.19lnxt-2时,误差纠正模型会把lny往下拉,使之回到均衡水平。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继续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卫生支出的长期趋势则会以超过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长。
该计量模型的意义在于定量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总和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确定了短期内上一期的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对于下一期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的变化的影响。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我国卫生支出的增长率从长期来看,会以比经济增长率更快的速度增长。而从短期来看,卫生支出的增长率不仅受经济增长率影响,还受上一年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影响。
(三)未来五年健康险保费收入预测

2003年~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占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比例
表4
2003[]2004[]2005[]2006[]20070.044 25[]0.041 272[]0.043 94[]0.046 737[]0.043 128
从表4中可以看到,从2003“非典”年开始,中国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占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的比,连续五年保持在4.4%左右,比值比较稳定。利用上面模型对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的预测,以及最近五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可以估算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假设未来五年GDP年增速为10%②,利用2003年到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与社会与个人卫生支出比值中的最低值0.041 272、最高值0.046 737以及平均值0.043 865可以估算未来三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见表5)。

①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②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在《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中估算的gdp潜在增长率9.5%~10.5%,因此本文假设未来五年gdp年增速为10%。健康险保费收入预测值(假设gdp增速10%)
表5
(年)[]社会与个人卫
生支出(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预测值(亿元)低值[]均值[]高值[][]0.041 272[]0.043 865[]0.0467 372008[]10 242.59[]422.732 2[]449.291 2[]478.707 92009[]12 008.32[]495.607 4[]526.745 0[]561.232 92010[]14 054.77[]580.068 5[]616.512 5[]656.877 82011[]15 994.31[]660.117 2[]701.590 4[]747.526 12012[]18 010.68[]743.336 8[]790.038 5[]841.765 2四、结论:个人卫生支出或成为健康险市场主要发掘方向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率2020年将上升到17.2%,2050年将达到3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越来越大①。目前中国健康险市场发展还远未完善,自费医疗缺乏公平性,人民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②。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Basic Patterns in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最终结论包括:富国在卫生支出方面的融资模式设计上没有完全一致,但共同点是通过提高预付款(购买商业健康险是支付预付款获得医疗保险的一种方式)比例使消费者避免陷入财务风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伴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与发展,中国也会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健康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属情理之中。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需求巨大,个人卫生支出中的现金支付比例很高,因此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可能会成为健康险公司市场开发的主要方向。如何将国民对商业健康险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是保险公司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The Word Bank. Basic Patterns in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M].2004.
[2]The Word Bank. Family Health Care Spending in Latin America[M].2004.
[3]Kleiman, Ephraim.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outlay on health[J].The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1974.
[4]王绪瑾.保险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第三版.
[5]孙祁祥,朱俊生,郑伟,李明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J].经济科学.2007,(5).
[6]蒯小明.社会保障的建制定位与导向分析[J].经济师.2006,(8).
[7]黄晓光,周绿林,王悦.卫生经济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一版.

Abstract:Health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healthcare system.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health insurance market can make the insurance business play a better role in financial compensation, financing and social management. The paper drew on other researchers′ results and built up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s of GDP, social and individual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and health insurance premium income from previous years. It intended to locat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d individual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and the health insurance premium income, and in turn, projected on the potential size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health insurance market.
Key words:health insurance; social and individual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编辑:王一心]

①《2008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
②《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保险研究2009年第2期寿险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