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澳门保险业概况与启示

游春(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摘要]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一个微型的经济体,其保险活动也有期自身的特点。澳门保险业随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壮大,文章对澳门的保险从业人员和公司、监管体制与活动管制等情况做了全面介绍,进而指出对我国内地保险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门保险业; 保险监管; 活动管制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2-0105-07

    一、 澳门地理与经济发展概况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南部,正处珠江三角洲的外缘,距香港约60公里。澳门在16世纪时由葡萄牙人殖民统治,如今,澳门是欧洲在远东的第一个贸易前哨。根据中国和葡萄牙的协议,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2007年统计的澳门面积为29.2平方公里。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资料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澳门的居住人口估计约为55.7万人,当中以华人为主,占总人口的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门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国人则占3%。

    澳门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人类发展指数即HDI 2008年为0.940,全球排名21位。澳门的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强制和自愿供款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15年免费教育、在学及老人享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免费医疗服务、老人享有政府发放的敬老金等。

一直以来澳门的主要收入都来自旅游业和博彩业。2002年,博彩业收入提供四成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在2006年,博彩业为澳门带来558.84亿澳门元(约69.5亿美元)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3%,2007年占财政收入的83.6%,详细数据见表1。

2003~2007年博彩年度毛收入

表1(单位:亿澳门元)[]2003[]2004[]2005[]2006[]2007博彩收入[]303[]435[]471[]575[]838增长率(%)[]29[]43.5[]8.3[]22[]45.8数据来源:澳门金融管理局网站,2008

2004年澳门经济强势增长,主要受惠于博彩旅游业,但亦带动建筑业、服务业,餐饮业和保险业也略有增长。2006年,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首次超越香港,达22万澳门元,创下历史新高。政府在废除博彩业

[作者简介]游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特许权垄断之后,博彩业给当地政府的收入不断增加。据官方数据,2007年博彩业税收总计104.8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26.1%,达758.8亿澳门元。最近几年的澳门经济指标数据见表2。目前澳门的传统工业,包括服装业、纺织业,已经丧失了在澳门经济中的重要性。

澳门的商业发展一直都受惠于旅游业的带动,自赌权开放以后,澳门经济迅速发展,刺激本地居民以及旅客的消费能力,引致澳门的商业得以高速发展。

澳门地区经济指标数据总览

表2

[]2003[]2004[]2005[]2006[]2007澳门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澳门元)[]634[]830[]930[]1 153[]1 536GDP实质增长率(%)[]14.2[]28.4[]6.9[]17[]27.3人均生产总值(美元)[]17 829[]22 634[]24 369[]28 857[]36 357通胀率(%)[]1.56[]0.98[]4.40[]5.15[]5.57失业率(%)[]6[]4.9[]4.1[]3.8[]3.1数据来源:澳门金融管理局网站,2008

二、澳门保险业发展概况

早期保险业在澳门被称为“燕梳”。澳门保险业可追溯到100多年前葡萄牙人开设的燕梳代理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澳门共有10多家燕梳代理商,业务种类不多,主要是水灾、火灾的保险及人寿保险,代理的公司多是欧、美、日等国的老牌保险公司,如美亚、友邦、康年、三井等。战后澳门保险业逐步恢复,到20世纪50~60年代,有部分代理商开始正式设立代理公司营业,并逐渐有海外保险公司来澳设立分公司,如香港永安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到70年代末期,澳门经营保险业的商号和保险公司超过30家,保险业务种类趋向多元化,承保险种约有30多种。

1980年~1990年的10年间,澳门人寿保险业发展迅速。1984年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只有740多万澳门元。到1991时,已突破1亿澳门元,达到1.29亿澳门元。8年来的增幅达到16倍。从2003年~2007年经济指标来看,澳门GDP的快速增长客观地反映了澳门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正好是过去几年澳门保险业发展的最好印证。具体数据见表3。

澳门地区保费及私人退休金统计表

表3(单位:百万澳门元)

[]2003[]2004[]2005[]2006[]2007人寿险保费[]1 190[]1 437[]1 674[]1 752[]2 254非人寿险保费[]394[]454[]569[]725[]972市场总保费[]1 584[]1 891[]2 243[]2 477[]3 226私人退休金资产[]1 565[]2 045[]2 325[]2 823[]3 655数据来源:澳门金融管理局网站,2008

根据澳门金融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可以见到五年间,澳门人寿保险保费翻了一倍,而非人寿保险保费翻了两番,总保费收入翻了一番。私人退休金于2002年开始设立,到2007年已经有36亿的资产规模,增长迅速。根据瑞士再保险《2007年世界保险概况报告》中的数据来衡量,澳门保险业的总保费收入位居约89位。按人寿保险保费排序,澳门位于61~62位之间,按非人寿保险保费收入,则排序在第88位。其保险深度为2%,排在第60名,保险密度804美元,排在第35名左右。有关比较数据见表4。

人寿保险高速发展的原因:(1)澳门经济起飞,居民平均收入有所提高;(2)保险公司采取多劳多得的佣金制度,使经纪人努力发掘购买的潜力;(3)居民认识提高:相信通过购买人寿保险,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4)澳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福利及医疗方面的保障跟不上,致使部分收入较多的人士希望购买人寿保险能对家人的未来带来保障;(5)保险公司的业务推广术有进步,产品多样化。保费可高可低;(6)澳府对保险业活动各方面作出了立法规定,保障了市场运作的安全性,提高了居民对购买保险的信心。

澳门非人寿保险业务的险种可分为5种:即劳工强制保险、火险、汽车强制保险、海上运输险和除上述4类别险种之外的其他杂项保险。澳门最早期的保险业务主要是火险和海上运输险。事实上,居民对这两类险种投保是基于其根本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房屋大量落成入住,尽管是水泥钢筋建筑,但投保火险的需要并不因此而减低。从历年保费收入统计中,可见火险的保费收入逐年增长。这类险种历来在非人寿保险中占最大比重。

2007年两岸四地保险业基本指标世界排序表

表4

[]总保费收入排序[]保费深度排序[]保费密度排序中国大陆[]10[]48(2.9%)[]69(69.6美元)台湾地区[]14[]1(15.7%)[]19(2 628美元)香港地区[]23[]6(11.8%)[]13(3 373美元)澳门地区[]89[]60(2%)[]35(804美元)数据来源:本研究整理

澳门海上运输保险业务亦占重要位置。因主要两项强制性保险法例,致使劳工强制保险和汽车强制保险得以迅速成为仅火险之后的两大重要险种。汽车强制保险的发展,除了赖于有关法例的颁布之外,还有如下几点原因:(1)澳门近10年进口汽车数量大增;(2)澳门道路窄,汽车多,交通意外发生机会多。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对不良记录的投保人会加上多项附加保险费用;(3)出租车和高价的豪华汽车数量增多,此等汽车保费高。另外,对出租车还须附加上多项保险,所以保费也要多付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强制保险的赔损情况是各类非人寿险中最严重的。平均每年的财产损率达4成以上。因此,越来越少保险公司愿意接受客户的投保。在你推我让的情况下,使投保人只能付出更高的保费到余下的几家保险公司去投保。从业务量方面看,这类保险的增长也是较为突出的。劳工强制保险因有当局严格执行法例,进行大量稽查工作,基本上绝大部分的雇员都有了保险保障。回顾这类险种的发展,增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杂项保险的变化,这类保险包含有多种险种,例如,旅游保险,公共责任险,机械损坏保险,盗窃险,人身意外险等等。从这类险种的发展成绩,可反映出澳门保险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承保险类多元的发展趋势。

三、澳门保险业的体制与监管

(一)保险监管机构及市场从业者

澳门政府为更有效地管理好本澳金融业机构,于1980年成立了澳门发行机构,负责这方面的事务。1982年10月,澳门发行机构成立了“保险业务监察委员会”,专门负责澳门保险业的管理及监察工作。

目前澳门保险活动的监管、协调及监察是行政长官所属的权限,当中实际行使该功能的则是通过澳门金融管理局辖下的保险监察处执行。

截至2007年12月底,澳门保险业共有24家保险公司,当中11家为人寿保险公司,其余的13家为非人寿保险公司。据其原属地区分,8家为本地公司,其余16家为外资保险公司之分公司,分别代表6个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7年12月底,保险中介从业员达2 697人,其中个人保险代理人有2 047人,本地保险代理人公司有44家,外地保险代理人公司有13家,575名推销员,13家外资保险经纪人公司及5家本地保险经纪人公司。

目前代表澳门保险行业的社会团体共有3个,分别是代表已获授权经营人寿保险公司及非人寿保险公司的澳门保险公会、代表保险中介人的澳门保险业中介人协会及澳门保险专业中介人联会。另有于2002年成立的澳门金融学会,该学会主要承担澳门保险行业中介人的从业资格考试组织工作。

(二)监管法规

1.保险活动管制法例

澳门保险法先后有三部。澳门保险法早于1912年已颁布,是第一部澳门保险法例,但由于缺乏适当的引导及监督,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1981年12月28日,澳门政府为维护保险业的正常发展,颁布了第50/81/M号法令,即《保险活动管制法例》。这是澳门第二部保险法,取代1912年的保险法规,目的是保障投保人的权益,确保保险公司有足够的财源来履行对投保人的承诺。

1981年的保险法例着重规定有如下几点:

(1)在澳门设立保险公司,应为商业公司,并要以不具名有限公司形式成立。

(2)设立保险公司必须向澳门发行机构提出申请注册,经澳督批准,以训令颁布方可。

(3)保险公司最低资本额为500万澳门元。

(4)保险公司必须在澳门发行机构存放恒久按金25万澳门元,并由该机构支配。另如兼营人寿保险业务,该恒久按金则为50万澳门元。但是,资本大部分为葡萄牙所有的保险公司或资本大部分为其他国家所有的保险公司则可豁免缴存恒久按金。

(5)保险公司须设立有关的技术准备金以确保履行责任,该项准备金亦可以各种资产代替。

(6)保险公司还须在其每年纯利所得中抽取若干设立一个常备金。该常备金未达25万澳门元之前,则从每年纯利中抽取15%累积,直至达25万澳门元后,则每年只抽取纯利的10%继续累积。

(7)保险公司在获得澳督批准及缴交按金后,还须向澳门发行机构作特别注册,始得进行营业。

(8)法例规定了对保险业的监督,协调及稽查属澳督的权力,具体工作则由澳门发行机构执行。

1981年颁布的保险法例全文共9章82条。它规范了澳门保险活动的制度,确定了市场的初级形式。这部法例在当时是照顾到澳门原保险市场上经营者的能力。根据该保险法例的规定,原有的保险公司需在1982年3月31日之前按所申请经营业务范围重新领取准照。

1989年,澳门政府为促进保险业的再发展,对1981年颁布的保险法例中某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加以修补,以使保险立法更加适时和适用。因此,当局在1989年2月20日颁布第06/89/M号法令,重新修订了7年前所颁布的《保险活动管制法例》。这部被称为新的保险管制法例是继承原法例的精神而修订的。最新的保险管制法例内容分9章共97条,另加上1个附件即保险业务目录表,详细区分各类险种的性质和所属范围。

最新的保险管制法例颁布之后,普遍受到业内人士和投保人的欢迎。这部法例的重要之处可概括如下:

(1)经营业务的分工。按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同时经营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两类业务,这点与原法例是不同的。

(2)对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有了修改。经营非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最低实收资本不能少于500万澳门元,而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最低实收资本不能少于1 500万澳门元,新的规定比原来的有所提高。

(3)按不同资本来源作为区分,有关申请批准在澳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手续和所需文件具体在法例中有明确规定。

(4)取消了恒久按金的规定和取消了保险公司须设立之非技术性常备金的规定。

(5)规定了保险公司必须设立两项财政担保:技术准备金和备偿按金。

(6)就各类非人寿保险险种规定了不同的现存风险准备金的百分比比率,以及人寿保险所设立的数值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7)对监察、协调及稽查保险业活动的机构作出了明确的权责及义务等的规定。

(8)对违例事件的判惩有更明确的规定。

整体而言,最新的保险管制法例把过去较含糊的法例作了较清晰和较具体的规定。其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财政担保上有了更大的调整。尽管取消了一两项按金或常备金,但是,补充了一些范围更广,涉及财政上担保责任更大的准备金。同时,亦对准备金要求的百分比比率作了幅度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技术准备金方面,保险公司须设立的种类有(1)意外赔偿准备金;(2)数值准备金(对经营人寿保险的公司适用);(3)现存风险准备金(对经营非人寿保险的公司适用);(4)赔损率变化准备金(对有经营“商业性风险”的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适用)。另外,值得强调的是该法例中规定保险公司须设立一项备偿按金。

2.保险代理人及经纪人法例

至于保险中介人方面,根据《保险代理人及经纪人法例》,任何个人、或法人欲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从事保险中介业务须申领有关牌照。在该法例下,保险中介人分为三类:

(1)保险代理人:个人或公司名义代表一或多间保险公司并从事保险中介业务;

(2)保险推销员:个人,同时其亦为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的雇员,以其所属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名义,从事其保险中介人业务;

(3)保险经纪人:以保险中介业务为组成公司的惟一目的,代表投保人名义并为其从事保险中介人业务。

除界定对各保险中介人类别外,该法例亦订定有关批准程序、其权利及义务;澳门金融管理局拥有监察权力及对有关不遵守及违反行为订定了罚则。

同时基于澳门本地保险市场的急剧发展,保险产品复杂性的提高,以及近年来加入保险中介行业人数增加的缘故,《保险代理人及经纪人法例》于2001年已被修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性从而保障投保人的权益。其中一项主要的更改是引进了“保险中介人素质保证计划”,根据该计划,除非获得豁免,否则所有的保险中介人必须通过“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

(三)法定强制保险

有些国家或地区对某特定保险种类的保障是强制性的,按照其社会褔利程度而衍生对人民作出可保风险的保障。目前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有六类强制性保险,分别以统一保单条文及费率来规范。该类保险佣金支付比率亦由澳门金融管理局以通告形式于政府公报上刊登来规定并限制。这六类法定强制保险的险种是:强制性汽车民事责任保险、强制性工作意外及职业病保险、强制性旅行社职业民事责任保险、强制性有关装置宣传物及广告物之民事责任保险、强制性游艇民事责任保险、强制性律师职业民事责任保险。

四、澳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澳门是一个微型的经济体,随着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也随之产生很多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澳门保险业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监管法规建设方面

澳门保险法例的规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澳门属于葡萄牙殖民管治,保险的法例基础也源于葡萄牙。澳门回归祖国后,相关保险法规仍继续沿用至今。同时葡萄牙自20世纪90年代加入欧盟后,其自身的保险法规也已经向欧盟靠拢并做一些改变。澳门保险法规至今未做任何变动,是否符合目前澳门保险业的发展需求,需要深入探讨和检视。另外,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澳葡政府颁布实施的《商法典》(40/99/M),许多内容目前也与实际有较大脱节。在该法典中涉及“保险合约”的部分内容,特区政府曾向社会各界征询修改意见,但至今还没见任何修改。

(二)财务监管方面

在当前金融海啸情形下,尤其需要重视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而衡量保险公司财务水平是否可以充分应付负债,就看其偿付准备金水平。根据目前的《澳门保险活动管制法令》,就财产保险公司来说,是按保险公司收入的金额,制订出偿付准备金的标准,这种计算方法的基础概念就是认为可以通过审慎的负债评估以及限制认可的资产来将风险减至最少。这无疑是比较粗放的一种计量方法,并没有真正从风险基础的角度来核定偿付准备金。对负债风险只是一个简单量化,资产风险只在最基本层面上考虑,资产负债的匹配没有给予充分考虑。

值得借鉴参考的方法是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该标准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评估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如风险的量化和资产负债的匹配等。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消费者可能会对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缺乏信心的情形下,对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做好全面充分的评估,对于从业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方面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情形下,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皆是重要的管理环节。良好的公司治理必然带来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然而,现在的金融海啸也暴露出在澳门经营的保险公司对风险管理也未能全面可控,对自身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不足。

五、澳门保险业的发展对祖国内地保险业发展的启示

(一)建设和谐社会应扩大强制保险范围

强制保险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上文提过,澳门目前有6种强制保险,涉及公众领域比较广泛。而目前,祖国内地的强制保险类别很少,涉及范畴极小。在内地,关系到千百万民生安全的公众责任险和医疗责任险微乎其微。因此,使用强制手段来推行职业责任险与公众责任险可成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建议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稳定的领域,尽快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特别是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校方责任、执业责任、医疗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责任保险覆盖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借鉴澳门经验,尽快推行雇主责任强制保险

雇主责任保险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作为强制性保险,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都不断完善。雇主责任强制保险对化解雇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澳门地区于1985年就颁布《工作意外及职业病之损害赔偿权法例》,其主要针对劳工工作意外和职业病引致的风险,希望籍此保持社会劳资双方的平衡,反映本地区社会政策的进展和发展。法令中还明确列出了有关雇员的工资计算方法,以及赔偿的细则和限额。例如,关于雇员因工导致终身残废时,年龄越小,获得赔偿越多,赔偿最少的是56岁及以上的,不过也可获得相当于84个月工资的赔偿;同时,上述作为终身残废的赔偿金,其最高限额为澳门币87.5万澳门元。根据2007年的数据,澳门市场劳工险保费达到澳门币19 339.3万元,占财产险总保费的19.9%,赔款达到澳门币9 622.6万元,对化解澳门劳资矛盾、维护澳门社会安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雇员数量不断增加,如果不及时通过强制保险对广大雇员的劳动权益进行保障,可能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影响经济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应当借鉴澳门地区的经验将雇主责任保险列入强制实施的范围,让投保雇主责任保险成为内地所有雇主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保险行业社会团体组织,发挥其在保险行业自律和保险业做强做大中的作用

澳门保险业虽然业务规模很小,保险公司和从业人员数量也不多,但专业的社会团体在整个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相互配合,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保险业的规范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澳门金融学会自2002年3月成立以来,为澳门金融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及专业资格考试,致力提升其专业水平及工作表现作出了许多努力。目前澳门金融学会为有意取得保险中介人牌照的人士提供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有关考试采用两种模式,即笔式模式及计算机应考模式。此外该学会还不定期举办各种研讨会和工作坊。

澳门保险公会成立于1987年12月,其宗旨为宣扬及促进澳门保险业的发展。在追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及加强保险公司的专业知识的共同信念下,当时的18间保险公司成立了澳门保险公会,并获得澳门政府全面认可。一直以来,澳门保险公会与代表澳门政府的金融管理局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公会除对政府设立的保险法则作出建议外,还积极与外国同业建立联系及交流。截止2007年底,公会共有21间会员公司,包括10间人寿保险公司及11间非人寿保险公司。澳门保险公会由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一直以来积极拓展及维持会员间良好关系;发挥了作为会员与政府或对外之间的联系桥梁的作用,对有影响保险业的法律规范建议及法例执行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改善社会人士对保险业的固有形象及认识不足作出了许多努力。

 澳门保险业中介人协会、澳门保险专业中介人联会分别于1990年、2000年注册成立。两者宗旨主要是提高保险业中介人专业水平,贯彻职业道德标准,倡导从业人员尊重职务使命,借以服务社群;加强同业交流;维护同业及会员合理权益,提供保险资讯、会务信息及联谊等服务;通过协调合作,担任同业与社会、政府、保险公司之间的桥梁,兼顾彼此利益;促进对外关系,保持及发展与邻近国家及地区同业之间的友好往来,互相切磋,交流经验。目前在澳门从事保险中介活动的人士,大部分加入两会成为会员。在过去数年间,该会多次主办有关提高会员专业水平的研讨学习班、讲座及课程等。同时多次组团到邻近地区进行同业间友好访问活动。

同时内地保险业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从业人员诚信问题以及其他影响行业信誉和形象的问题不断出现,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澳门保险社团的发展经验,不断建立完善保险行业社会团体,进一步发挥保险同业公会和其他保险行业社会团体在保险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澳门特区政府网站:http://www.gov.mo

[2]澳门金融管理局网站:http://www.amcm.gov.mo

[3]澳门保险公会:http://www.mia-macau.com/legal/index.htm

[4]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局:http://www.economia.gov.mo

Abstract:As 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zone of China and a micro economic body in itself, Macao′s insurance industry has its own features. The insurance industry has achieved rapid growth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mad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about insurance practitioners,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in Macao.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author pointed out some issues to be reckoned with for the local industry.

Key words:Macao insurance industry; insurance regulation; activity restriction

[编辑:沈雨青]保险研究2009年第2期公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