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泰康养老保险公司获准筹建 注册资本2亿
 
  5月14日,泰康人寿公司获得中国保监会“关于筹建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元,注册地为北京。
  根据批复,公司在筹建期间原则上不得变更投资人,未经批准变更投资人的,批准筹建文件自动失效。筹建期为一年,到期未完成筹建工作的,须经保监会批准,方可延长筹建期。筹建期间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日前,保险行业已有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平洋养老保险有限公司已经获准开展业务,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刚开业不久,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刚获得批筹。
(上海证券报 2007-05-15)
 
                                一季度寿险营销员月均佣金1723元 同比增8%
 
  中国保监会日前公布的《2007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为77.67亿元,同比增长41%。
  代理人达163万,持证率97%《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保险营销员达到163.5 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 万人,增长5%,保险营销从业人员创出了历史的新高。其中,寿险营销员144万人,增长4.84%;产险营销员19万人,增长5.92%。
  可喜的是,在保险营销员逐步增加的同时,其综合素质也进一步的提升。去年起,保监会加强保险业的诚信建设,并于2006年7月推出了《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明确保险营销员必须持证上岗。该办法实施后,保险营销员持证率持续上升,至今年一季度止,全国保险营销员持证率为97.73%,比上季度末提高了2.3 个百分点,持证率水平为历史最好。
  不过,相对于保险公司而已,保险专业中介的营销员持证率并不理想,今年一季度平均持证率只有69.32%,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寿险营销员收入增长41%去年,我国155万营销员共卖出2650亿保险,实现佣金收入302.3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4.54%和21%,月均佣金收入为1623元。据了解,今年以来,各保险公司普遍重视提高保险营销员的薪酬待遇水平,营销员在产能增加的同时,收入也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营销员的总产能、人均产能同比分别增长21%、11%;产险营销员的总产能、人均产能同比分别增长43%、17%。保险营销员共现保费收入813.69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业务收入85.73 亿元,月均佣金收入为1723元,与去年相比增长8%。其中寿险营销员的收入增幅最大,其共实现佣金收入77.67亿元,同比增长41%。产险营销员手续费收入为8.06亿元。
  保监会认为,提高保险营销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对稳定营销队伍和提高销售业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业中介又再亏损尽管去年专业保险专业中介首次实现全行业盈利,但今年却又再次陷入亏损。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2193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业务收入119.7 亿元,同比增长22%,亏损达3266万元。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保险专业中介只有经纪公司盈利,共实现利润362万元,而保险专业代理和公估公司均录得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882万元和1806万元。
(投资快报  2007-05-16)
 
                                       太平洋人寿核心管理层名单曝光
 
  5月16日,太平洋人寿对其经营委员会9名核心高管的任命获得保监会“点头”,凯雷及保德信参股后的太平洋人寿核心管理层名单被集中曝光。
  根据保监会发布信息来看,郎大伟(David W.Wolf)将任太平洋人寿经营委员会副主席一职,委员会信息技术总监、合规总监、销售总监、运营总监、投资总监、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等七个核心要职将分别由陈良、阎栗、郑韫瑜、夏光、杨文斌、潘艳红及方林就任,总精算师将由陈汝浩出任。
  经营委员会主席由现年59岁的“保险业奇才”潘燊昌(曾担任ING亚太区保险大中华区总裁)担任,副主席郎大伟则由保德信方面委派过来。另外,陈良、阎栗、郑韫瑜、夏光、潘艳红及方林等6人乃太平洋人寿“老将”。投资总监杨文斌为原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总精算师陈汝浩则来自信诺保险(香港)。
    经营委员会是太平洋人寿引进凯雷及保德信后专门新设的核心部门,由中外方代表共同组成。这一委员会在寿险人员聘用、寿险资金运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决定权,在太平洋人寿架构变革过程中已被寄予厚望。
(上海证券报 2007-05-17)
 
                                       中国人寿制定反洗钱内控流程
 
   “目前,中国人寿已完成了大额交易报送程序的开发和测试工作,草拟了反洗钱内部操作规范,并征求相关部门和分公司的意见”。5月15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峰在“全系统反洗钱工作培训视频会议”上介绍。   
  万峰说,中国人寿已制定了反洗钱内控流程测试模板,同时在北京和广东两家分公司进行了试点测试,形成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报告文档,为推广工作积累了经验。
  保监会在日前出台的《保险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数据报送接口规范》(试行)中规定,如果保险公司与客户当日累计交易达2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等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时,将被纳入反洗钱监测范围。根据要求,保险公司应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内部操作规程,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中国人寿在反洗钱工作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万峰介绍,年初,中国人寿被选为反洗钱工作试点单位,在保险行业内率先开展反洗钱工作。公司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反洗钱工作的组织机构,开展了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积极推进公司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和大额可疑交易报送的准备工作。
(中国保险报  2007-05-20)

                                       中国人寿旧款重疾险合同可更换
 
    5月18日,中国人寿正式公布,该公司将对购买重疾险的保户遵循“有利于客户”的总体原则履行保险合同。
  今年4月3日,《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正式公布,中国人寿针对《规范》内容,全面梳理了公司重疾险产品,综合分析后,作此慎重表态。该公司客户服务部总经理杨红表示:对于购买中国人寿在《规范》出台前开发的、包含重大疾病保障责任的保险产品的客户,在2007年4月3日以后发生重大疾病理赔或者理赔未结案,中国人寿将在尊重原合同的基础上,遵循有利于客户的原则,按照原合同所附条款的疾病定义并参照《规范》中相应的疾病定义进行理赔;客户若提出将原保险合同疾病定义更换为《规范》中相应疾病定义的要求,中国人寿将给予更换。更换疾病定义后,一旦发生理赔,中国人寿仍将遵循“有利于客户”的原则进行理赔。
    据了解,涉及到的具体产品有六种,营销渠道的康宁终生、康宁定期、康恒重大疾病保险,国寿团体重大疾病保险2000、2004两款,银行渠道销售的国寿康裕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崔丹分析,中国人寿重疾险产品中的疾病定义和《规范》相比,有的病种保障范围宽泛些,个别病种保障范围狭窄些。目前,公司正在全力落实《规范》要求,对相应的旧款产品作进一步规范,规范后仍会继续销售,“价格上差别不大”。目前,中国人寿也已开发出符合《规范》的重疾险新产品,已向保监会呈报,等待审批。今年8月1日以后,中国人寿所销售的所有包含重大疾病保险保障责任的产品都将符合《规范》要求,也将严格按合同条款理赔。
(中国保险报   2007-05-21)
 
                                 长江养老保险挂牌 承接沪150亿企业年金
 
  经过短短不到3个月的筹备期,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顺利通过中国保监会开业验收,5月19日在上海正式开业。
  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养老保险公司由11家中央及上海国有大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开业当日,公司表示,“在取得有关经营资格后,公司将整体承接现有的企业年金,实现上海企业年金经营模式的顺利转型和平稳过渡,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合法利益。”
  这家由上海市金融办公室推动成立的金融养老公司的主要使命,是承接原由上海社保局管理的约150亿元企业年金的运营。
  要做到顺利地整体承接现有企业年金,刚刚成立的长江养老保险必须在2007年年底之前,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年金相关运营资格牌照。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合资以及外资银行、基金、保险机构表示出对申请企业年金运营管理资格牌照的极大兴趣。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2.4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人数近千万,基金规模达900多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07-05-21)
 
                                       中宏保险图谋进军基金业
 
  日前,中宏保险高级副总裁李振华透露,中宏保险的股东——加拿大宏利保险与中化公司成员外贸信托投资正在酝酿下一步计划,向非保险的金融领域发展,并再度携手合作。
  作为加拿大最大的金融企业之一,宏利集团对中国资本市场觊觎已久。1996年,宏利集团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宏人寿保险。目前,中宏人寿保险在宏利集团已占到相当比重,宏利集团在今年2月28日再次向中宏人寿注资,使其资本金增加至6亿元。目前,宏利集团又将目光转向中国内地的基金和资产管理领域。
  对宏利保险与中化的进一步合作,中宏人寿保险高级副总裁李振华只是谨慎地表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不方便透露。宏利最终是否会与中化再度携手,取决于双方股东的意愿,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消息显示,此次宏利与中化将可能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涉足中国养老业务,并进一步进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立忠曾表示:“中国的基金管理市场非常有吸引力,宏利金融希望在中国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证券时报  2007-05-21)
 
                                    合众人寿前总裁丁当重返平安保险
 
  在离开平安保险一年半后,合众人寿前总裁丁当于日前正式回归平安保险。根据中国保监会5月22日的任职公告,回归平安保险后,丁当的新职务将是平安人寿的副总经理,而这恰好是一年半前他离职时的职务。丁当原名丁新民,曾是我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成都商报  2007-05-23)
 
                                   太平养老增资至5亿 养老保险行业悄然升温
 
  5月23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复,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亿元人民币。
  而此前也有多家养老保险公司完成增资或在筹建。平安养老保险增资到5亿,而国寿养老和泰康养老都处于筹备阶段。位于上海的长江养老保险公司经过短短不到3个月的筹备期,5月19日在上海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养老保险行业已经开始逐步升温。
  据悉,截止到今年5月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属于长期险的企业年金与补充养老保险共计26亿元,同比增长22%;属于短期险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计划数量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35%。
  来自太平养老的数据也显示,企业年金业务增长迅速。目前公司企业年金正式签约企业超过260家。而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承接了由上海社保局管理的约150亿元企业年金的运营。
  而太平养老批准增资文件中,也可以看见股东的力量。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持有30000万股,占总股本的60%;中保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7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4%;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持有6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2%;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0%;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4%。
    据悉,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发放第二批有资格证明的专业化的年金养老公司,届时,在做大年金市场基础上的主体竞争会更加激烈。
(上海证券报  2007-05-24)
 
                                2.5%利率执行近8年 寿险加息呼声提高
 
  近日传统寿险产品占比较大的保险公司感到有点头疼。5月19日央行加息,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3.06%(税后2.448%),而寿险预定利率却只有2.5%。精明的投保人简单对比,就很容易得出“买保险不如存银行划算”的结论,从而萌生退保想法,而业内对寿险利率要“加息”的呼声日益高涨。
  2.5%利率已执行近8年
  2.5%的寿险预定利率从1999年6月11日开始执行,至今已近8年。8年都不调整,当然也有合理依据,保监会之所以在央行多次加息后,仍对预定利率按兵不动,应该也是出于稳定市场的考虑——1997年以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销售的长期寿险保单平均定价利率为8.8%,经过银行连续9次降息,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也从8.8%降到了2.5%,而之前的高利率保单却成为寿险公司巨大的利差损包袱,有的至今还在背负。
  最受影响的是传统寿险
  今年一季度,传统寿险和分红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有关人士分析,这跟股市分流、加息等影响不无相关。寿险市场上有两大类产品,一类是保障型产品,如医疗险、重大疾病保险等,这类产品对利率不敏感,加息对它们影响不大;另一类是储蓄型寿险,其中又分为分红型和传统型。分红型产品虽然也是根据预定利率设计的,但其具有的分红功能又使收益可以浮动。因此最受2.5%预定利率一成不变影响的是传统型寿险产品。
  险商希望能提高到3.5%
    近日,中国保监会在杭州召开了保险会议。据当地媒体披露,会上保监会有意突破保险产品2.5%的利率限制,各家险商也提出申请,要求调至3.5%左右。另有介绍,保监会其实已经开始试点。
(扬子晚报  2007-05-24)
 
                                      保险两巨头排兵布阵 高层完成大洗牌
 
    持续已久的两大保险集团人事变动再落新棋。5月17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对外宣布,核准杨超和刘健的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至此,人保和国寿两大集团下属产、寿险公司的总经理以上高层已经完成了大洗牌。
  在此之前的4月13日,人保控股公司正式宣布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原总经理李良温出任旗下人保寿险公司总经理。
据了解,刘健此前长期在人保工作,拥有丰富的产险管理经历,先后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海南分公司总经理、人保控股副总经理等职,人保健康险公司成立后任副董事长兼总裁。
  由于市场此前早已有所传闻,因此业内人士对这一最新人事变动并不感到意外。“或许,吴焰改任人保控股总经理以来,两大保险集团的人事变动可以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了。”某中资保险公司市场部经理称。不过,他同时坦言,未来是否还有其他重要的高层人员变动尚不明朗。
在1996年以前,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原本同属一家(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分家后各自重组改制,成立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和人保控股公司,开始了集团化运作,并分别将产、寿、资产管理、健康险、养老金公司等囊括其中。历史原因使两大保险集团有着割舍不清的关系。
(北京商报 2007-05-18)
 
                                     中保集团与中国信保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保险集团”)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于5月17日在北京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中国保险集团与中国信保将在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风险保障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的主要合作领域将包括共同为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和保险服务,涵盖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中的货物运输风险、仓储风险、买方商业信用风险、买方国家政治风险、出口产品责任风险、建筑工程风险和安装工程风险等。同时,双方还将互为介绍客户或代办保险业务,开展信息咨询、商账追收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分段保险、整体保障、全程覆盖”的整体性保险服务方案,将全方位、多角度地服务于企业客户,更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将使双方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中国保险集团与中国信保的合作是我国惟一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国有金融保险控股集团与我国惟一一家国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强强合作。此次合作,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中国保险业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落到实处。
(中国保险报  2007-05-21)
 
                                        五保险公司公布1-4月保费收入
 
  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财险、太平人寿、民安保险在内的5家保险公司,日前相继公布了截至今年4月底的保费收入。
  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期间之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894亿元。
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前4个月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75.3亿元、76.6亿元及22万元。
    中国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前4个月未经审核的保费收入为324.0155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期252.5247亿元增长28.3%。
  中保国际也发布公告称,旗下的太平人寿保险前4个月未经审核累计保费收入为43.65 亿元,较去年同期收入44.74亿元下跌2.4%。其中,太平人寿4月份的保费收入为9.98亿元,比3月份的15.90亿元下跌37.23%,但较去年4月份8.69亿元的保费收入上升14.84%。
    另外,中保国际持有4.9%权益的民安保险也宣布,今年前4个月未经审核累计保费收入为1.54亿元。该公司没有提供与去年同期的对比数字。据了解,民安保险去年全年的保费收入为10.76亿元。
(证券时报  2007-05-22)

                                        保险公司开抢信用卡市场
 
    在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后,平安集团的信用卡野心终于全面浮出水面。5月22日,平安集团正式对外发行了中国平安万里通联名信用卡。  
    作为一种新的营销形式,总量超过5000万张的内地信用卡市场,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早在2004年平安就成立了信用卡部门。而2006年8月,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启动了和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合作,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保险联名信用卡——“中银长城—人保关爱卡”。不过由于没有资源共享,保险商发卡的成功案例却非常少。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商之所以觊觎信用卡业务,主要原因是信用卡业务是一块“敲门砖”,它能把各项业务都有效组织起来。
    在平安集团对该卡的介绍中,意外保险、住院医疗、透支消费、机票酒店优惠等功能在这张保险公司发行的信用卡中结合在了一起。
(北京娱乐信报  2007-05-23)
 
                                国家电网寿险公司登场 扩张计划拉开序幕
 
    5月22日,国家电网公司麾下的“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了创立大会。
    这家注册资本为6亿元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去年8月获中国保监会批准组建,由国家电网公司及其系统内全资、控股子公司等30家国资企业共同发起设立。
    据悉,英大泰和人寿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传统人寿、人寿保险新型产品、传统年金保险、年金新型产品等。国家电网方面的设想是,让保险为电网建设和安全运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电力建设亦可推动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该公司将力争在年底前实现开业运营。
    国家电网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电网建设投资,电力设施规模也将同步扩大,这为保险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支持。
    此前,国家电网系统已经控股国内最强的保险中介机构——长安保险经纪,其经营范围覆盖全国,业务则涉及电力、航天、金融、运输、桥梁等多个领域,业务规模居国内同业第一。
(北京晨报  2007-05-23)
 
                               合资保险公司扎堆增资 同步提升资本金投入
 
    5月21、22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三家合资保险公司增资批复,共增资8.5亿元。海康人寿增资2亿元,信诚人寿增资3.5亿元,光大永明人寿增资3亿元。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同步提升资本金投入,表明都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
    此外,4月26日,保监会已批复中意人寿增资至19亿元,海尔纽约人寿增资至5亿元。以上5家合资保险公司的原有中外股东比例都不改变,股权仍维持各占50%比例现状。
(京华时报  2007-05-23)
 
                              平安产险联姻中国银行专保“企业融资”
 
  日前,平安产险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客户资源共享与互荐、产品合作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保险、融资服务,支持企业在国内贸易中采用灵活的支付方式和信用条件拓展业务。
    平安产险副总经理史良洵表示,与银行就国内信用保险建立协议合作关系,这在国内还是首次,此次合作适应了国内信用贸易的发展趋势,平安的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中行贸易融资业务的联姻,将进一步满足客户保险和融资的双重需求,最终实现“三方”共赢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07-05-24)
 
                                     阳光保险控股正式获批 注册资本13.5亿
 
  5月23日,中国第八家保险控股集团——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批筹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5亿元。
  根据批复,保监会同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安金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现代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机恒富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就此,阳光也将因此成为继中国人保、人寿、中再、平安、太平洋、中华联合、中保等之后中国保险业第八家控股(集团)公司。而前七家公司,均是由成立15年以上的老公司改制而来,其中有5家是从国有独资企业基础上改制形成,另两家则是金融市场整顿要求产、寿险分业经营时组建的。
  此次阳光财险以原有股东增资为基础,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而控股公司将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形成集团公司的基本架构。
  根据阳光财险最初的战略规划,要用三年左右时间,着力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最具成长能力的新兴保险公司。在此期间,基本完成分支机构的铺设,尽早申报和设立寿险公司、中介公司。用7-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中国最好的保险公司。在此期间,公司将完成组建保险集团及实现公司上市工作。
  可以看出,阳光的战略目标正一步步实现。据了解,尽管刚刚成立不过一年有余,阳光财险公司因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并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而被誉为财产保险业的一匹“黑马”。截至目前,该公司的全国机构网络已基本建成,其省级分公司已达25家,员工人数已近4000人。截至5月17日,阳光保险2007年度保费收入累计实现14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0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