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两家寿险公司获大幅增资
 
  近日,平安集团、太保集团分别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向各自控股子公司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增资200亿元和80亿元的议案。增资后,平安寿险总股本增至238亿股,太保寿险总股本增加至51亿股。两家寿险公司完成注资之后,实际资本有望恢复到2007年年底的水平。
 
  1-9月,平安寿险的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仅为29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8%。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寿险满期及生成给付支出增加、分红保险红利支出增加、万能寿险结算利息支出增加以及投资资产市场大幅下降。

  太保寿险除了第一季度寿险责任准备金增量超过100亿元外,第二、第三季度增量仅为71亿元和66亿元。这种责任准备金和保费收入的不平衡虽然短期内会增加公司的账面盈利,但将使公司未来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此外,太保寿险银保业务占比较大的业务结构,趸缴业务多、保险期限短的特点,也给未来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由于权益类投资资产主要归属于寿险公司,随着股市调整,寿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下降。截至2008年6月30日,由于实际资本大幅减少,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从2007年12月31日的287.9%降至121.3%,降幅约58%;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77%降至169%。

  据了解,平安寿险200亿元增资幅度,相当于该公司上半年实际资本减少总量的4/5;而太保寿险获得的80亿元增资,比实际资本半年减少总额还要高出10亿元。太保寿险获得注资后将有效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以满足今年以来保险业务的高增长需要。
(解放日报  2008-11-05)
 
                               民生人寿联手慕尼黑再保险引入ATLAS项目
 
  日前,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全面引入由后者开发的AT-LAS核保管理项目。该项目将大大提高民生人寿核保的科学性,全面提升核保工作水平。

  据悉,ATLAS项目是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总结全球寿险公司核保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关于优化核保流程、控制核保风险、提高核保效率的管理项目。迄今为止,此项目已被世界各地的十余家著名保险公司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民生人寿是国内首家与慕尼黑再保险合作引入此项目的公司。

  该项目的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标分析,即将民生人寿的运营现状与国内、国际同业的标准进行比较;第二阶段是出具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优化方案;第三阶段是针对不足进行全面改造;第四阶段是对全面改造效果进行总结与验收。

  民生人寿方面表示,目前双方已合作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启动第三阶段的工作。整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
(中华工商时报  2008-11-11)
 
                            中国人寿为624名地震孤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1月11日,国家民政部与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在北京签署了“国寿汶川地震孤儿助养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寿慈善基金会将从2008年12月起,为624名汶川地震致孤儿童每人每月资助600元爱心助养金,直至每一名地震孤儿年满18周岁或者被收养之日为止。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每名地震孤儿的助养金标准为每月600元人民币,发放时间为2008年12月起至孤儿年满18周岁或被收养之日止。助养金将按照年度向民政部划拨并委托民政系统发放。未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双方将协商调整助养标准。同时,中国人寿还计划通过所属学校为地震孤儿提供中、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和就业支持。目前,国寿慈善基金会已划拨了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首期13个月的爱心助养金。

(上海证券报  2008-11-12)
 
                                首家台资寿险公司国泰人寿落户广东
 
  在内地拓展3年之后,首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寿险公司终于落户广东。11月11日,国泰人寿广东分公司正式开业。在过去一年中,已有8家合资寿险公司进驻珠三角地区。

  据了解,作为台湾第一大寿险公司的国泰人寿,在2005年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共同出资8亿元进军内地寿险业,合资公司沿用了母公司国泰人寿的名称,成为海峡两岸第一家合资险企。截至2008年9月,其全国保费收入达到15.4亿元。

  与大部分新入广东的合资寿险主攻银保渠道不同的是,国泰人寿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张永明透露,此次将把代理人、银保和团险渠道同时引入广东市场,并主要销售保障型产品。
(新快报  2008-11-12)

                               投连险发展遇阻 瑞泰人寿转舵亦两难
 
  投连险几近四面楚歌,这对于专攻投连险的瑞泰人寿来说,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今年1至9月,瑞泰人寿全国原保费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80.3%,市场份额仅列倒数第四。

  2004年1月,瑞泰人寿高调进入国内市场,时任瑞泰人寿总裁曾冬漉阐释了公司的三大特色:只专注于投连险,没有其它保险产品;不设代理人渠道;走高端路线,只在金融机构的理财中心卖,不进行简单的柜面销售。

  2005年12月,瑞泰人寿首家分公司入户上海。新颖的模式很快“起步”:先后与工商银行、华夏证券、第一创业、东大经纪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数据显示,分公司成立后的半年间,瑞泰人寿保费收入1.5亿元,件均保费达到50万元。

  如今,伴随着投连险整体低迷,瑞泰人寿业绩受影响首当其冲。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瑞泰人寿投连险单月保费由7月的435万元下降到9月的174万元,在上海投连险市场中的份额仅为0.9%,而在2006年中期,这一份额曾高达50%。

  无奈之下,“只做投连险”的口号被束之高阁。今年7月,一贯只做投连险的瑞泰人寿推出两款5年期万能险,以期在投连险困顿的形势下,用万能险弥补公司业绩的急剧下滑。但万能险救市的举措在上海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近3个月以来,瑞泰人寿万能险保费收入依旧为零。

  瑞泰人寿一直标榜 “基金的基金”投资理念,在为客户提供保障的同时,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收益,这是其专业优势。但在保费规模需要扩张的策略下,专业化很难兼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投连险的招牌,瑞泰人寿的万能险道路,势必更为崎岖。

  如同大部分合资寿险公司,瑞泰人寿股东方变化、人员变化以及经营策略的变化同样影响着公司的发展。

  2006年,英国耆卫集团收购瑞泰人寿的外方股东——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并成为瑞泰人寿新的外方股东。2007年4月,来自英国耆卫集团的丁瑞德被任命为瑞泰人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双方股东向公司再度注资8000万元,并迅速在江苏和广东布局,“10年内跻身中国寿险前十名”的战略目标随之出炉。

  时值国内资本市场牛市初显,瑞泰人寿投连险账户收益明显,销售业绩直线上升:2007年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8.60亿元,同比增长近300%。歌舞升平的背后,隐患其实已经显现:北京市场上,以“比对基金”的方式销售投连险已遭监管部门查处;上海市场上,总经理出走,且该职位一度空缺数月之久。与此同时,在放量做规模的同时,其手续费支出也日益高涨,“做高端客户”早已名存实亡。

  瑞泰人寿的发展亦如同投连险一样,从默默无闻到大幅增长,再到今年的迅速萎靡,“专业”公司从短暂辉煌走向溃退,这恰恰证明了投连险发展的尴尬。
(解放日报 2008-11-13)
 
                             中国人保农业保费收入大增 承担风险逾1100亿
 
  中国人保集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国人保农业险保费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承担种、养两业风险责任1108亿元。中国人保财险农业保险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50%以上。

  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政焕介绍,自去年8月15日全面启动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人保财险累计承保生猪683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725万头,占全国能繁母猪承保总数的8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

  人保财险总公司及各分公司增设了农业保险部, 2007年共投入两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网建设,新设农村营销机构超过1.1万个,初步建立了遍布乡村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

  据统计,在去年6家分公司试办的基础上,中国人保经营中央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分公司扩展至16家。今年1月至9月,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承保农作物面积2.9亿亩,承担风险责任735亿元,实现保费收入31.94亿元。政策性农房保险目前已扩展到11家分公司,今年1月至9月份政策性农房险保费收入1.89亿元,投保农户2700万户,承担风险责任3103亿元。
(金融时报  2008-11-07)
 
                              日本财产保险集团成立大连研发中心
 
  近日,日本财产保险集团大连研发中心成立仪式在大连举行。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栾庆伟、大连市政府金融办主任曹煦、大连保监局副局长朱进元应邀出席成立庆典。

  据介绍,隶属于日本财产保险集团麾下的大连研发中心是该集团继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之后设立在中国的首个研发机构,该中心由日本财产保险集团、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远东数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凭借日本财产保险集团在财产保险业务的应用程序开发领域拥有的业界最高水准开发能力以及与其他三家名企的合作,该中心将以标准高效的系统开发流程,完成系统设计到开发的全部工程,为日本财产保险集团业务的拓展提供支持。

  另据了解,继日本财产保险集团子公司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之后,保监会已于不久前批准其开始筹建广东省分公司。
(大连市保险学会 李敬伟 2008-11-07)

                                  民太安公估公司落子天津
 
  日前,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正式开业。这是民太安自深圳创业以来,一路由南到北开辟的第19个据点。至此,民太安已基本实现其全国范围的战略布局。

  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常住人口接近1100万,2008年1-8月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136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已有400余家保险机构进驻该市,但是专业的保险公估机构屈指可数,保险公估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据悉,早在今年上半年,民太安为适应从“规模发展”向“精耕细作”的战略转型,已启动包括公估资源集中、统一查勘调度、业务流程再造等在内的多种创新机制,其成本控制和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人保财险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与其签订了天津地区的公估合作协议。
(深圳民太安 2008-11-07)

                              冯晓增辞职 林帆接任中保国际董事长
 
  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11月7日发布公告,中保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冯晓增因到了退休年龄,辞去现任职务,由副董事长林帆接任,而副董事长的职位将由执行董事宋曙光接任,以上职务变动已于当日正式生效。中保国际表示,冯晓增与董事会没有意见分歧,因此也不需要通知股东。

  据了解,现年61岁的冯晓增于三年前由保监会副主席一职调任中保集团董事长。早在1986年,冯晓增曾任职中保集团前身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总经理,其后历任太平保险香港分公司总经理、中保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人事部负责人。1998年,冯晓增出任保监会副主席,分管财险和再保险。林帆现年49岁,曾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深圳分公司总经理。1999年起,任中保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民安保险董事长,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等职。

  中保国际是在香港注册的金融控股公司,总部设于香港,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其最大股东及母公司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08-11-11)

                                   港澳保险代理公司试水内地
 
  中国保监会批复香港德安保险经纪设立深圳代表处,批准袁庆光担任该代表处首席代表。这是开放港澳保险代理公司内地设独资公司近一年以来,首家港澳保险代理公司在内地设代表处,尚未有港澳保险代理公司在内地设立独资公司。

  今年1月1日,保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澳门保险代理公司在内地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保监会对于港澳保险代理公司设立独资公司的条件并不苛刻,申请人必须为香港、澳门本地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10年以上;提出申请前3年的年均业务收入不低于50万港币,提出申请上一年度的年末总资产不低于50万港币;申请前3年无严重违规、受处罚记录。

  截至目前,尚未有香港、澳门保险代理公司进入内地。对此,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认为,香港、澳门的保险代理公司虽然没有进入内地,但早就与内地企业有业务合作。比如通过港资公司进入内地的,先把保险单在香港做好,再到内地来投保。“对于香港保险代理公司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到国内设立独资公司,这样也节省了工商注册以及税收等手续。”

    一家香港保险代理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内地保险市场对于港澳保险中介机构一直比较开放,想进入内地市场的机构大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如合资等方式,完成了机构的开设,且与内地中介公司相比,港澳的中介公司优势并不明显。
(京华时报  2008-11-11)

                               保险资金前三季“打新”浮亏4.3亿
 
  截至11月11日,今年参与首发增发网下发行配售的54家保险机构,在锁定股票浮动盈亏上亏损4.2亿元。

  “打新”打出亏损,这是彼时活跃于一级市场的保险机构所始料未及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共有54家机构分别参与首发、增发配售4050次和53次,申购动用资金累计7019亿元,最新市值(考虑分红再投资)为17.25亿元,但锁定股票浮动盈亏却是亏损4.3亿元。

  截至11月11日的数据显示,“打新”浮亏的保险机构主要有都邦财险、华泰资产管理、泰康资产管理、新华人寿、人保资产管理、人保财险、人保健康险、人保寿险等8家公司。浮亏最多的是人保财险,浮亏额达1.97亿元。

  令这8家保险机构在首发、配发上浮亏的“祸首”主要有中煤能源、福建南纸、冀东水泥、宁波海运、云铝股份、远兴能源、南天信息、中金黄金、沈阳化工、金融街、金钼股份、贵航股份等。由于上述多只股票的解禁期都在明年,因此到解禁套现时,保险机构的具体亏损还是未知数。截至11月11日,保险机构参与首发、增发配售且尚处锁定期的新股个数合计共有273个。
(上海证券报  2008-11-12)
 
                                    浦发银行副行长“跳入”平安
 
    11月11日,从浦发银行获悉,该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张耀麟即将离任,并将赴深圳平安银行任职。不过,张耀麟将出任平安银行何职,尚不得而知。

  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0岁的张耀麟,曾任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国际部副总经理,建行深圳分行国际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信贷管理处处长。他于1998年加盟浦发银行,2002年就任浦发副行长之前,曾任浦发广州分行副行长、行长。

    除了张耀麟即将离开浦发银行,还有原上海银行董事长陈辛即将出任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以及上海国际集团副董事长。

(证券日报 20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