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新华人寿前董事长关国亮出庭受审

   两年过去,新华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人寿”)前董事长关国亮,终因涉嫌两宗罪被诉诸法庭。11月25日上午10时许,关国亮案一审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关国亮涉嫌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涉及金额接近3亿元。同庭被诉者还有其上海籍合伙人马跃。

  关国亮,47岁,哈尔滨人。1983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先就职于黑龙江省财政厅,又于1992年“下海”加入民营企业东方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在东方集团(全称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关国亮曾任职至总会计师和副总裁。1998年,他在东方集团投资的新华人寿担任董事长。

  据检方指控,关国亮担任新华人寿董事长期间,涉嫌职务侵占300多万元。同庭被诉的马跃1958年3月3日生,本科毕业,被捕时无业,户籍地显示为上海。

  2006年9月23日,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资金运用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关国亮任新华人寿董事长8年,累计挪用公司资金130亿元,或被拆借给形形色色的利益伙伴入股并最终控制新华人寿;或用于大规模违规投资,至案发时尚有27亿元未能归还。

  关国亮虽向保监会承诺归还挪用资金,但在三个月的宽限期内一再食言。2006年12月27日,关国亮被免去新华人寿董事长等职务。2007年5月24日,保监会宣布,由保险保障基金以市场价收购新华人寿问题股东手中的股权,解决资金挪用问题。2007年11月16日下午,关国亮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2008年10月27日,关国亮案经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起诉至北京市二中院,北京市二中院于当日正式受理并立案。据悉,此案庭审由北京市高级法院督办全程录像。此案初步预计庭审时间为两天。(证券日报  2008-11-26)

索尼人寿进军中国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仍挡不住外资公司进军中国保险市场的步伐。11月27日,日本索尼集团旗下全资保险公司索尼人寿宣布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索尼人寿成立于1979年,原为索尼集团与美国保德信(US Prudential Life)各出资50%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1987年,索尼集团获得控股权,将其更名为索尼生命保险株式会社(Sony Life Insurance Co.,Ltd),1991年更名为索尼人寿,2004年起,成为索尼金融控股公司(Sony Financial Holdings)成员。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日本保险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上月,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向法庭申请债权人保护,成为日本第一家受美国信贷危机拖累而破产的金融机构。而美国国际集团此前也宣布将出售其在日本的三家寿险子公司ALICO JAPAN、AIG EDISON生命保险和AIG STAR生命保险公司。而发展迅速的中国保险市场,成为日本保险机构向海外扩张的重要战略阵地。索尼人寿董事长安藤国威表示,中国市场是索尼人寿重要的海外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  2008-11-28)

友邦保险退保风波已过 已有三十多家机构表达收购意向

    “母公司AIG原因引致AIA(友邦保险)香港客户退保,在当时对我们确造成了一些影响,但退保客户不足我们客户数的1%,而涉及的具体金额不方便披露。”AIA(百慕达)副总裁及市场拓展部主管黎若瑜表示。

  黎若瑜表示,AIA此次推出的一系列活动,是为了回馈客户,并称AIA在香港有77年的历史了,不是因为母公司AIG引致退保风波,挽回市场信心才推出这些活动的。

    而实际上,AIA最令人关注的在于,其母公司为AIA亚洲资产寻找“策略投资者”。

  AIG的亚洲资产令许多保险公司都感兴趣,但不得不关注的是,AIA的市场占有率,而AIA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也能部分反映。

  “恒生人寿在香港的人寿年缴保费方面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占15.5%的份额,而AIA居第二位,占12.9%的份额。”AIA(百慕达)助理总经理李满能表示。

  根据AIA(百慕达)刚刚对香港市民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60%的受访香港市民持有人寿保险,是香港所投保保险计划种类中比例最高的,其次为意外保险,40%受访香港市民持有。而在住院开支保险方面,38%的受访香港市民持有,危疾保险方面,34%受访香港市民持有,而25%的受访香港市民持有医疗费用保障保险。在受访调查中,也有22%的市民没有投保,原因则在于太贵、复杂难懂。

  也就是说,香港市民更青睐于人寿保险业务,而这一块,李满能表示,也正是AIA所长。

  “AIG出售亚洲部分资产虽可能涉及AIA的人寿保险业务,但现在母公司正和相关接触者商谈,目前对AIA香港的人寿保险业务没有什么影响,而至于引入投资者后,会否有调整,还要等战略投资者确定才尚可知。按照AIG管理层的说法,对AIA亚洲资产感兴趣的公司很多,有30多家都表达了意向,我不能确定是否有中国人寿,但作为一个知名的保险公司,对AIG的亚洲资产应该是有兴趣的。”黎若瑜称。

  在此之前,中国人寿也表达了其海外收购的意愿,来自证券公司Blue Oar Securities的分析师罗曼•齐兹戴恩(Roman Cizdyn)表示,中国人寿对AIG旗下的某些资产可能是感兴趣的,而且可能是中国人寿收购征途上“优先考虑的目标,尤其在亚洲地区”。

  作为曾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的AIG,在复杂金融工具保险业务上遭受亏损后,获得美国政府出手进行救援,但AIG依然迫于归还美国政府的债务的压力,不得不做出出售一些优质资产的决定,包括出售AIG亚洲的部分资产,而其中可能挂牌出售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便是AIA亚洲人寿保险业务,按李满能的说法,AIA人寿保险业务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二位。

  “AIA香港财务稳健,AIA与AIG是独立运作的,虽然我不方便披露AIA香港这边的财务详情,但我可以肯定的是,AIA香港的资金充裕。而且在我们看来,AIG危机导致的AIA退保风波的影响已经过去。”黎若瑜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12-04

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开业

  11月25日,中国保监会批准了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开业申请,该分公司营运资金为1000万美元。
 
  保监会还同意何健咏担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职务,李丽担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职务。

  中国国际再保险公司于1980年成立,是香港注册的最大的国际专业再保险有限公司。2000年,上市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中再国际为主体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上海证券报  2008-11-26)

大地财险修改章程 5家外资占比仅2.622%


11月27日,中国保监会核准了关于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修改章程的申请,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8.1302亿元,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每股金额为人民币1元,股份总数为38.1302亿股。

  10家股东中,5家中资公司占比很高。其中: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2.93亿元,占比86.363%,为第一大股东。另外5家外资股东,占比共计2.622%。据了解,所有股东都是货币出资。(上海证券报  2008-11-28)

保险业存续资产经营处置迫在眉睫

   自2006年开始破冰合作后,在存续资产方面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两家保险业巨头再次站到了同一战线上。

  11月25日,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人保投控”)与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寿投控”)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存续资产经营与处置工作研讨会,就存续资产的经营管理从目标定位、运营机制、风险防范、发展方向及共赢合作五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就双方存续资产经营处置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不良资产催生专业公司

  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产、寿险分设,并对资产进行了权益分割,形成了相当一批数量的共有资产。2006年双方开始就存续资产处置进行磋商合作,此前由原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签订了《资产项目处置合作协议书》,两年间双方的合作已日益深入和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7年,为了防范金融保险风险,解决国有保险公司不良资产问题,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两家集团公司先后组建了国寿投控、人保投控两家专业化从事不良资产经营和管理的公司。成立一年多来,两家公司以做好存续资产的经营与处置工作为主线,一方面加快了不良资产处置进度,严控风险并降低损失,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有效资产经营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实现了较好收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处置难度远高于银行“应该说,两家公司的成立是人保、国寿集团新时期发展战略的要求,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是保监会从有利于中国人保长远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但与信达、东方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保险行业的不良资产较银行业更为复杂,风险和难度更大。”

  据人保投控总裁刘虹介绍,由于人保投控和国寿投控作为两家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同时还承担着集团赋予的“负重避险”职能,因而责任更为艰巨。“对人保投控而言,我们从成立之初就将存续资产的经营管理作为公司首要工作和核心任务,确定了‘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就是促发展、防范好各类诉讼风险就是保效益’的指导原则,确保完成集团赋予的‘负重避险’职责。但由于双方此前签署的协议内容趋于战略层面,且双方此后体制、资产权属人发生了重大变革,因而在此背景下,双方加强全面合作已迫在眉睫。”
  二次合作思路更加清晰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两家专业公司对保险业存续资产的经营管理方面显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未来的发展思路也更加清晰明确。
  “存续资产的经营管理不能采取被动单一的办法来解决,不能就存续资产谈存续资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全局的、通盘的、战略的办法,把存续资产的处置和经营、责任和效益、当前和长远、存量和增量放在一起统筹考虑。”刘虹认为,从长远眼光看,人保投控必须根据中国人保集团的发展战略和人保投控作为全资国有投资公司的性质特点,树立明确、清晰、科学的经营指导思想,必须要在一个统筹的基础上、明确两个坚持、实现三个转变。

  “一个统筹就是要统筹存续资产处置经营和新业务拓展,负重避险和业务创新同时并举。两个坚持就是首先要坚持依托集团、服务主业;其次要坚持效益优先、依法合规。三个转变就是首先要实现思想观念向市场化转变,其次要实现经营能力向专业化转变,第三要实现经营目标向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转变。”

  国寿投控总裁宋国栋则表示,目前国家对于保险企业保险资金从事实业投资业务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对于国寿投资和人保投资这样未来定位于创新投资业务的企业来讲,管理好现有资产,不仅能为企业未来展业积累物质基础,更能通过现有留存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完善制度、锻炼队伍,提升企业实业资产管理能力,为未来的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积累各方面的资源。

  据了解,根据双方协定,下一步,人保投控、国寿投控将在信息共享、资料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对共同债务启动应对及承担合作机制,通过置换、共同经营、共同处置、委托管理与处置等合作方式实现共有资产收益最大化。按照计划,未来三年,双方将全面完成已具备条件的共有资产的处置与经营。
(金融时报  2008-11-28)

中国平安“忍痛”舍弃许继电气余下35%股权

  由于沪深两市深幅调整,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平安信托)收购许继电气大股东许继集团100%股权的事情,在历经8个月后有了变化。许继电气12月3日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公司控股股东许继集团有限公司65%国有股权转让暨公司国有股份间接转让事宜已获国资委批准。而此前,平安信托要收购的,是100%许继集团的股权。

    今年3月份,许继电气控股股东许继集团将100%股权拍卖,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最终以9.6亿元的价格胜出。

  许继集团是输变电设备龙头企业许继电气第一大股东,持11309万股,占29.9%。截至2007年9月底,净资产为6.25亿元。平安信托购得许继集团100%股权,即将许继集团持许继电气29.9%股权全部收入囊中。

  但是,按公告,平安信托只是控股了许继集团,相对应的,所持许继电气股权,占总股本的19.4%,为第一大股东。那么,许继电气其余10%的股权,被谁拿去了?

  5月,许继电气曾经发布一份权益变动书。这份资料中,许继集团100%被分为两部分:许昌市人民政府持有许继集团65%的国有股权和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有的许继集团35%股权。4月21日,平安信托分别与许昌市政府和许继集团工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从对应的股权来看,应该是,许昌市政府所持许继集团65%股权获批。

    平安信托为什么舍弃余下35%股权?或有两个原因:一、股市深幅调整是最重要原因。许继电气股价深幅调整。许继集团股权挂牌拍卖时,许继电气每股价格是26元,而12月2日收盘价为9.37元,最低为6.72元,74%的跌幅。以2日收盘价,若全部成交的话,9.6亿元的“生意”,平安信托浮亏就达18.8亿。二、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巨亏,280亿投资到现在市值仅剩下10亿左右。中国平安需要缩减其他投资,以平抑财务。

  而现在,平安信托可以少浮亏6.577亿元。

  按计划,成为大股东后,平安信托将依托其控股股东平安集团,把许继集团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级能力的中国输变电集团。未来计划通过将许继集团资产注入许继电气,实现许继集团资产整体上市。

  中国平安和上海糖烟酒是平安信托的股东,分别持股99.88%和0.12%。(中国证券网  2008-12-03)

                                    违规交易 丘博保险被保监会处罚
  
  12月2日,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显示,丘博保险(中国)因与关联企业违规交易,而被保监会处以15万元的行政处罚。

  美国丘博保险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非寿险保险公司之一,2004年,丘博保险以430亿美元资产、130亿美元年收入和16亿美元净利润,入选全球500强企业。丘博保险(中国)是集团在中国的独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2亿元。

  据保监会发布的文件披露,丘博保险(中国)“因在2008年度同 关 联 企 业Federal Insurance Company 和 Pacific Indemnity Company存在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再保险交易”,被“处以15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2008年3月31日,丘博保险 (中国)分别与子公司Federal Insurance Company和Pacific Indemnity Company签订了溢额再保险合同,违反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除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外,外资保险公司不得与其关联企业从事下列交易活动,即再保险的分出或者分入业务,以及资产买卖或者其他交易。”(每日经济新闻  2008-12-03)

原股东或套现 上市周年太保遭遇抛售考验

  中国太保即将面临上市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限售股解禁高峰。

  12月25日,15.81亿股,占已流通股数的1.58倍、总股本的20.53%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上市流通,这将是中国太保上市一周年遭遇的最大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解禁的31.32亿股、348.7亿市值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中,仅中国太保就占去了半壁江山。

  资料显示,中国太保去年底上市前便有230多家法人原股东,其中有东方创业、福建南纺等上市公司,更多的则是非上市企业。宝钢集团、北京首都旅游集团、燕京啤酒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也位列其中。

  多达230多家的中国太保原股东持股可谓分散,上海久事公司是此次解禁中的最大原股东,持股2.58亿股,占总股本3.851%。而持股最少的则仅有0.002%,类似持股0.015%的小非多如牛毛。

  可能是有感于海通证券11月底的解禁股的疯狂,上市后破发的中国太保股价也一路下滑,从30元跌至11元,腰斩变成缩水六成。

  东方证券王小罡认为,这些解禁股抛售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们持股成本低,而宏观经济形势也不确定,各企业、机构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另外,持股相对分散,作为财务投资的小股东就可能减持套现。

  “今年因为天灾较多,太保产险赔付率也比去年高出9个百分点,而寿险业务银保产品比重过大,趸交产品较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如果央行进一步降息,则会给公司经营造成压力。” 兴业证券田辉认为。

  不过,田辉也表示,中国太保明年或有利好,产险业务将回暖,因为明年的赔付率会下降。

  今年前3季度,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38.7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57.49亿元减少18.73亿元,下降32.6%。而去年第四季度仅实现11.44亿元的净利润,即便今年第四季度有同样进账,这与此前业内预测54.27亿元的净利润有一定差距。
(证券日报 2008-12-04)

                          董事长王丽影被罢免 都邦保险内战渐息
 
  受保险业内广为关注的都邦保险“内战”出现新进展。12月3日,几乎清一色来自浙江的都邦保险股东及股东代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将作为“内战”导火索的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权力由董事会收归股东大会,并责令董事会恢复被罢免的战鹰总裁职位。

  与会12名股东及股东代表几乎均来自浙江,代表10.4亿股、占都邦保险总股本的52%。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吉林方面的股东均未出席。

  上述股东大会由浙江华瑞集团、浙江吉华集团和富可达控股公司等3个都邦保险主要股东发起,5项决议均获与会股东及股东代表全票通过,其中3项涉及重要人事决定。与会股东及股东代表认为董事长王丽影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决定罢免其董事职务;责令董事会撤销此前相关职务罢免决定,立即恢复战鹰的总裁职位;选举娄才根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

  都邦保险“内战”始于去年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之前有消息称:“当时有超过6000员工将7.2亿元资金作为认股款交予公司,但是随后发现,真正进入都邦保险的只有4.1亿元,另外3.1亿元流入了吉林金都集团、长春长庆药业和长春全安综合市场公司等三家都邦保险的大股东的账上。”

  上述与会股东及股东代表认为,员工持股计划虽然原则上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授权董事会具体执行,但实际上计划设计和实施未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而由董事会个别人员单方面暗箱操作,私自挪用员工认购股资金,事发后违反法律规定设立“都邦保险员工股权处置专项小组”实施股权处置流程,企图弥补漏洞、逃避法律责任。

  上述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化的议案》规定,股东大会作为都邦保险最高权力机构,重新收回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设计、实施和规范的权力,未经股东大会审批,任何人员、组织无权以都邦保险的名义对员工股权进行处置。与会股东及股东代表还表示,将依法追究前期违规操作员工股权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都邦保险于2005年10月开业,为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注册地为吉林省吉林市,总部位于北京。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都邦保险保费收入在行业中排名中游,超过不少更早开业的财产保险公司。(第一财经日报  200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