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高盛:中国保险业明年下半年恢复增长 美国高盛公司11月24日指出,虽然挑战重重,但中国保险业将于2009年下半年恢复利润率增长。该行同时看好中国最大寿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
高盛调低中国保险业股票2008年至2010年每股盈利预测5%~35%,12月目标价亦降30%~43%。
该行称,利率走低对中国保险公司存在负面影响,通过银行的保险销售下跌亦令其首年总保费(FYP)于2009年上半年增长减慢,且股票投资亦存在挑战。
该行解释,产品组合的改善、财政政策刺激、信贷利率下调、债券的动力指标(MTM)上升,有利于支持企业价值(EV),此外暴跌后的A股市场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减弱,都是利好保险业的因素。(东方早报 2008-11-25)
专家称保险资金应重点关注三大风险
在11月26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上,专家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险资金当前必须重点关注并化解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此外,还应通过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减少资产负债错配,以解决保险资金“长钱短用”的难题。
重点关注三大风险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立群表示,在金融危机袭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形势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成为保险资金运用中应当重点关注的三大风险。
他介绍,当前,由于交易对象或所持金融产品发行者出现不能支付行为的几率大幅上升,保险资金面临的信用风险开始加大;金融危机中,资本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也大幅波动,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保险资金的市场风险突出;退保率上升等因素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也有可能显现出来。
对于上述三大风险,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缪建民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内部信用评级及预警机制,通过对债券等信用类产品投资的内部信用评估和管理,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要在防止方向性失误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特别是在权益类投资领域,以配置为主,兼顾战术操作,努力创造超额收益;要密切关注流动性风险,提早掌握保险资金的流入流出状况,要对有融资需求的账户高度关注、提前预判,快速应对回购市场的变动,构建持续、稳定的融资平台,确保应对突发的资金需求。
化解“长钱短用”难题
周立群表示,保险业在负债驱动的业务模式下,一直存在追求高保费的负债扩张冲动,而由于资产匹配的能力和空间目前尚不足,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他建议,保险业应该建立起总体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推动保险业从负债驱动模式转向资产驱动模式。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资产配置的重要依据,它要求保险公司以期限对称和利率对称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满足经营上的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缪建民也认为,保险资金长期存在“长钱短用”的问题,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难度很大。而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将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他介绍,在保险资金渠道拓宽方面,无论是已放开的基础设施、银行股权投资,还是正在研究中的未上市企业股权、不动产等投资,都能为负债期限较长的保险资金带来更广阔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空间。
目前,为了提高资产负债匹配的管理效率,保险资金先后参与了多项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多家大型央企和优质银行的股权投资,并在股票一级市场积极参与大型优质企业的IPO和定向增发项目。
缪建民建议,保险资产还应该积极谋求全球化的资产配置,这不仅有利于改善资产配置结构,分散投资风险,还能够逐步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此外,还应该积极研究探索传统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之外的另类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对于股票投资比例问题,台湾国泰金控公司综合企划处副总经理刘奕成介绍,鉴于2000年网络泡沫造成的股市剧烈波动给保险资金带来的巨大损失,尽管台湾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上限为35%,但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股票方面的配置基本维持在10%至15%,大量资金运用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周立群表示,就人保资产而言,二级市场上低买高卖的交易性投资对投资收益影响很小,85%的收益还是来自于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特定收益要求以及未来现金流状况进行的战略配置。 (中国证券报 2008-11-26)
业内人士评价降息下的保险业:不幸中的万幸
对于这次央行降息幅度之大,保险业人士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一位业内人士,将降息对保险业的影响形象地比喻为“不幸中的万幸”。不幸是指,降息令保险公司新业务发展受到影响,万幸则是,恰遇明年保险业调整经营策略整体收缩业务,做大业务的意愿性不强,因此受降息冲击应该不大。
事实上,多数保险分析师的观点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论升息还是降息,并无绝对的利好和利空之分,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及业务策略等因素。
在光大证券保险分析师肖超虎看来,利率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量债券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是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在当前保险公司资产状况比较糟糕的情况下,降息对其而言是盈利能力的下降。从降息和其他松货币政策来看,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投资收益率降低的影响,新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将令保险公司在开拓新业务方面进退两难。”
而中投证券保险分析师许守德的观点是,对于升、降息是利好利空,主要看保险公司怎么做。“我们认为,在明年股票收益不够乐观的情况下,降息对保险公司是一大利好。”
支撑他利好观点的三大理由是:第一,保险公司存款相对于债券来说,规模很小,降息对利息收入的负面影响不大,而降息对保险公司结算利率下调会起到推进的作用,保险公司的成本会有很大的下降;第二,2007年至2008年保险公司通过做大业务规模,收集大量保费,从而配置了许多高息债券,这些债券在今后会为其获取丰厚的利差;第三,保险公司做大业务的意愿性不强,新增资金资产配置的压力有限。
在利好还是利空上,分析师们出现了一些分歧。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表示,“本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的利率只有2.52%,逼近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上线2.5%,意味着多年前折磨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可能隐隐在望。当然,本次降息后,三年期存款利率3.6%,依然高于2.5%的预订利率上限,因此,利差损还没有成为现实的威胁。但超预期的降息以及利差空间的快速收缩,整体而言,对保险公司的负面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长江证券保险分析师李聪看到的则是长期低息环境下保险业的投资问题。“我的看法是,降息多少不要紧,只要对称。最关键的是,低息时间不能太长。如长期进入低息环境,对保险业的影响较大,就会导致很多的保险投资匹配在低收益产品上。这样的话,投资收益就很难上涨。”(上海证券报 2008-11-27)
中国寿险业竞争加剧 外资客户满意度不及中资 一项旨在推动寿险公司提高客服质量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寿险业中资公司客户满意度明显高于外资(合资)公司,行业竞争则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日趋加剧。
根据调查,2008年中国寿险业客户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为57.3%,较两年前下降了1.9个百分点,中资与外资满意度则分别为57.7%和43.6%,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五家公司位列满意度前五位。
报告指出,公司布局(不同地区消费者需求)、客户构成(外资客户相对年轻、学历高、收入高)以及个别公司表现不佳影响到外资公司整体表现。
12月 2日,北京开和迪咨询有限公司表示,与2006年首次调查相比,此次调研在中国保监会指导下,将寿险公司从24家扩大至34家,调查城市和样本量也均有所增加。
就消费者关注的理赔服务而言,有70.9%的客户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08年小幅提升。退保领域满意度下降1.8百分点,为61.8%,主要由于客户对购买产品存在不满。
据知,自入世以来,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准入政策逐步放开,寿险公司数量由2002年的17家增至去年底的近百家,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迅速下降,前三家公司市场份额则由当初的97%降至66%。
作为金融服务业的寿险行业,客户满意度对于公司改善经营状况和提升长期竞争力意义重大。当前客户最希望寿险公司改进的问题依次为:保单的续期服务、信息通知提醒的及时性和理赔服务。(中国新闻网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