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受益储蓄分流 寿险三巨头前两月揽千亿保费

  继1月保费超预期“开门红”后,寿险三巨头交出的二月“成绩单”继续保持着正增长基调。个险新单增速依然迅猛,但由于个别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去年2月银保基数较高等因素,导致寿险三巨头今年2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低于1月。

  据初步统计,2009年2月单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人寿共实现总保费约467亿元,同比增长约5%,低于1月单月13.8%的同比增幅。今年1至2月,三巨头共实现保费约1036亿元,同比增幅仍有近10%。相关人士称,由于这只是一个快报数据,不排除3月中旬公布的实际数据会略有差异。

  在市场关心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方面,2月单月,平安人寿的同比增速高达81%左右,1至2月同比增长约56%;太保人寿2月单月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也有约18%。

  与1月成绩单相似,在寿险三巨头中,有的公司总保费出现了负增长,但主要原因仍在于其调整了保费结构,继续执行年初转型的主基调,以换取“含金量相当高”的保费增长。(上海证券报  2009-03-10)

                      荷兰国际集团确认或将退出在中国的一家保险合资企业
 
    3月9日,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 ING)发言人Nanne Bos确认,公司正对其中国保险业务状况进行评估,公司或将从中国两家保险合资企业中的一家撤资。

  Bos表示,公司已就相关事宜考虑良久,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就有此打算。他还称,公司目前不会就此事作进一步披露。

  荷兰国际集团保险和投资管理部门亚太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指出,该集团正对合资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估,以改善资本分配状况,以及遵从中国监管部门意见,重点经营一家合资公司。(财华社   2009-03-10)

浙江建艺装饰公司接手信泰人寿4000万股股份

  近日,信泰人寿关于股东变更的请示正式获批。变更之后,信泰人寿原股东浙江经发实业集团将所持有的信泰人寿的4000万股股份转让给浙江建艺装饰有限公司。

  受让之后,浙江建艺装饰有限公司持有信泰人寿40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1.4286%,浙江经发实业集团不再持有信泰人寿股份。

  据悉,信泰人寿总部设在浙江杭州,截至去年底,该公司注册资本为3.5亿元。(证券时报  2009-03-10)

国寿减持中信证券3亿股 还余8亿股

  3月12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人寿发出的相关减持函,截至3月11日,中国人寿与其控股股东中国人保集团合计减持公司股份已达总股本的5%。以中信证券66.3亿股的总股本计算,此次公告的减持股份近3.32亿股。

  公告显示,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集团先后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认购增发股票,累计持有中信证券股份占总股本的17.323%。中信证券曾在2007年实施每10股转增10股派5元的分派方案,以去年4月25日完成资本公积金转增后的持股情况计算,减持前,中国人寿和中人保集团分别持有中信证券7.96亿股和3.53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12.006%和5.317%。此次,中国人寿减持中信证券总股本比例高达4.548%,而中国人保集团减持比例仅为0.452%。作为一致行动人,两者总计减持达5%,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披露。

  此次减持后,中国人寿仍持有中信证券7.458%的股份,中国人保集团仍持有中信证券4.865%的股份,两公司仍合计持有中信证券8.17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2.323%。按照中信证券去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集团大手笔减持后,股东地位不会动摇,仍分别为中信证券第二大和第三大股东。

  虽然公告中没有具体披露中国人寿此次减持的时点,但根据中信证券历次披露的定期报告显示,中国人寿的减持情况大致为:去年中期持有中信证券股数为7.32亿股,与转送股前对比,中国人寿在4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减持数量约为6400万股。进入三季度后,中国人寿继续加大减持力度,三季报显示,中国人寿持有中信证券6.23亿股,当期减持1.08亿股。目前,中信证券与中国人寿的年报均未披露,其余约1.6亿股的减持时点尚无法得知。不过,从公司2006年年报看,公司投资中信证券起始于当年6月份,截至当年底,持有中信证券3.5亿股,占总股本的11.74%,初始投资额为32.52亿,由此看来,中国人寿在中信证券上大赚了一笔。(每日经济新闻  2009-03-13)

美亚保险正式进军北京

AIG旗下全资子公司——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6日正式宣布开业。美亚总部位于上海,北京分公司是其在中国的第四个分公司。 此举标志着美亚保险自从2007年9月份完成改建、成立全资子公司以来,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

  美亚北京分公司所提供的保险产品包括货运险、财产险、责任险、金融险、意外健康险、旅行险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产品。
(中国证券网  2009-03-06)

                               车盟闪电整合从众 沪车险中介两强相争
 
  去年陷入资金链困局的上海车险中介从众车险被本地另一家车险中介巨头车盟“纳入怀中”,合并后的新中介公司也将改名为车盟从众。
3月4日,现任车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家荣证实,车盟和从众的确已经合并,不久将对外宣布消息,现在车盟内部已开始整合,整合之后,车盟与从众合并之后将统一使用“车盟从众”品牌。在人事方面,车盟从众新掌门一职将由原从众CEO张作元担任。

  该整合完成后,上海车险中介市场由原先的盛大车险、从众车险、车盟车险的三足鼎立局面演变为盛大车险和车盟从众的两强相争。

  据了解,之前入股车盟的风险投资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在车盟和从众合并后,新公司将加快公司发展以实现扭亏为盈,最终达到上市的目的。

  从2005年到2007年,上海曾经出现众多汽车服务公司,其中开展车险业务的有AAC(协车)、车盟、从众和盛大车险,AAC(协车)早已经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退出。现在,从众也因为资金链危机被车盟合并,如今,能够在上海车险中介市场活跃的似乎只有车盟和盛大。

  据了解,盛大车险是车险中介中成立最晚的一家,成立时间还不到两年,其投资公司是上海嘉美传播集团;车盟成立时间是2005年4月,股东比较分散,主要以风投为主,从众成立于2006年底,主要依托传媒资金运作。

  “三家车险中介都采用美国AAA汽车服务运营模式进行多方位的扩张,车险中介之间难免竞争激烈。”一位熟悉这种运作模式的保险公司车险经理表示,主要还是车险价格竞争。市场培育初期,公司都想通过价格优势吸引客户源,虽然表面上和气,业务上竞争却十分激烈。

  这位人士表示,由于公司发展方向不同,从众多次调整方向,最终锁定上海区域和周边,车盟和盛大车险则选择全国大规模扩张,从而形成了上海车险中介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

  现在从众选择了与车盟联姻,竞争格局演变为两强相争。(华夏时报  2009-03-06)

                               控股权大增 韦莱在华独资梦渐圆
 
  全球三大保险经纪集团之一的英国韦莱初入中国时暗埋的独资伏笔,如今正一步步显现。韦莱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潘穆利(Joseph Plumeri)3月6日透露,这次中国之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在华公司持股比例从51%追加至90%的计划与保监会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2004年韦莱初入中国,由于当时保险中介的市场之门尚未完全敞开,韦莱选择了与上海浦东保险经纪公司合资的方式挺进中国市场。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韦莱将逐步追加控股权,直至在将来的某一时刻百分之百独资。而随着2006年底保险中介市场的完全放开,韦莱独资梦已无任何政策障碍。

  对于为何仍保留中方股东10%股权这个问题,潘穆利说,那是集团考虑了本地因素。“中方股东所在的管理团队有非常充足的本地客户资源,让中方股东手中持有一部分股权,有助于集团在华公司的发展。”他称,追加在华公司的控股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将会变成一家外方独资的公司。

  在基础设施大量兴建的这两年,韦莱在华公司把握住了重大工程险保险顾问的诸多机会, 2007年、2008年的业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4%、35%以上。对于这家在华公司的评价,潘穆利说是他要用“狂喜”两字来形容,“在韦莱全球140多家分支机构中,中国公司的增长速度最快。”
  由于保守的投资策略,韦莱并未卷入到金融危机中。潘穆利透露说,“我们没有任何次贷资产,从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我们的投资组合以现金、养老金等为主,我们并不主要靠投资赚钱。”(上海证券报   2009-03-07)

保险资金积极认购新基金

  从公开信息以及相关渠道获悉,目前基金、保险等机构正在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其中,基金在1月份大幅减持债券后,2月份基金继续减持托管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1127亿元。今年保险资金在小幅减持债券的基础上,对正在发售的偏股型新基金的认购意愿也大为增强。社保基金2月底也表示要减少对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保险1月份减持债券195.54亿元,2月份则没有太大变化,从相关知情人士获悉,未来保险资金会逐步调整投资机构,除了继续小幅增持股票外,对正在发售的偏股型新基金的认购意愿也会增强。近期国内几大保险巨头都在认购新基金。

  今年1月份保险资金增持了20亿元的股票,2月底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09年1月份保险机构累计买入股票137.64亿元,累计卖出股票116.35亿元,累计净买入股票21.29亿元,仓位明显增加,不存在减仓情况。

  一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的人士表示,目前他们对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合适的时机他们可能会小幅增仓,对于投资管理能力强的基金,他们也会认购,与老基金相比,新基金有半年的建仓期,如果市场继续调整,对这些新基金来说就是建仓机会。(证券时报  2009-03-09)


富通资产重组出第三版本 平安称正研究该计划

  3月8日有消息称,为了获得富通集团股东的批准,比利时政府与法国巴黎银行再次修订了富通集团部分资产出售协议。富通集团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中国平安对该计划还在研究之中,不方便表态。

  经过连夜谈判,比利时政府、法国巴黎银行以及富通控股集团于3月7日凌晨达成富通银行新的重组计划。富通银行之前是富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此后被比利时政府收归国有。比利时政府在会后发表声明称,新协议规定,法国巴黎银行仍将购买富通银行75%的股份;此外,在法国巴黎银行担保下,富通银行将出价13.75亿欧元从富通集团手中买入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25%的股份。

  这一协议已经是第三次修订了,之前两次均遭到富通集团股东的反对。富通集团总裁约瑟夫•德梅在推出新协议后对新闻界表示,再次修改的协议条款优于上一个版本,因此获得股东通过的可能性较大。法国巴黎银行也在积极推动此事,该银行总经理博杜安•普罗接受法国新闻电台采访时说,他对该协议获得富通股东投票通过很有信心。目前,从海外媒体的报道看,富通各股东的态度尚不明确。据悉,富通集团计划于4月尽快在荷兰乌得勒支和布鲁塞尔就此举行股东投票大会。

  路透社报道说,本次协议修订将允许富通集团作为保险公司继续运作,并剥离大量不良资产。据估算,通过这一权益变动,富通集团对“有毒资产池”的最大风险敞口将从10亿欧元降至7.6亿欧元。

  对于法国巴黎银行而言,通过收购富通银行,其可以将吸储业务扩展到比利时和卢森堡,从而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银行。作为增加持有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权益的交换,比利时政府将对富通银行所持结构性产品的最终损失提供最高达15亿欧元的担保,并允许富通银行在未来3年内发行由比利时政府承销的高达20亿欧元的股票。

  此外,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与富通银行还将签署有效期到2020年的分销合作协议。这使法国巴黎银行和富通集团在汽车和住房保险领域的合作可能性增加。(北京商报  2009-03-09)

人保财险拟发80亿元次级债提高自身的偿付能力

3月13日,人保财险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已经决定发行本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次级债,期限为10年。至于此次发行次级债的条款和条件,包括发行日期、发行规模和利率等将由董事会在综合考虑市场状况和所有相关因素后再决定。

  人保财险在解释这笔数额巨大的次级债用途时称,此次发行次级债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以达到提高该公司偿付能力的目的。
  至于为何采取发行次级债这种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人保财险在公告中表示,该公司董事会已审慎地考虑了不同方案,考虑到目前所处的低利率市场环境,认为发行次级债这种方式是当前最合适的方案。不过,人保财险也表示,此次发行次级债的举动还需要得到该公司股东大会、中国保监会及其他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一财经日报   2009-03-13)

非法保险公司恒亚迪被指销售假保单

  近期,少数地区发现一些航空销售网点正在销售“中国恒亚迪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而这家“恒亚迪”却是一家非法保险公司,其销售的保单也是假保单。据悉,各地保监局已经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迅速与相关合作兼业代理机构联系,排查是否存在“恒亚迪”假保单的情况。

  虽为非法公司,却有“像模像样”的公司网址、客服热线,还有保单查询平台。恒亚迪在其网站上自称,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于 2005年10月18日正式创立的一家专业性保险公司,总部设于西安,主要经营各种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农业险、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不过,联系方式标注的办公地址却是“香港中环经天中路1842号建国大厦B座12楼”。

  恒亚迪公司网站上的一些产品介绍称,2005年至今分别推出了恒亚迪金龙收益联动型家庭财产保险、食客安心餐饮业综合保险、“禽流感无忧”疾病保险、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和就学贷款保证保险;推出的“万全理财终身寿险”、“安颐宝年金保险”、“新世代终身医疗”也纷获好评。然而,经过网络查阅发现,上述提及的多款保险产品均出自华安财险和恒康天安人寿,恒亚迪有套用之嫌。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保监会并没有批复过这样一家保险公司。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这类假保单事件较多发生在中介渠道销售的短意险,包括航意险、交通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等。由于赔付率极低,时间期限较短,再加上很少有人会致电保险公司辨别真伪,机票代理机构将假保单交给消费者后通常不会出事,因而滋生了不少售卖假保单的中介代理。  (北京商报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