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最困难一年里的最困难险种 09年是投连险新拐点 2月2日,中国保监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规定3月15日起,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理销售投资连结保险的,严格限制在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销售,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资连结保险,且需要每半年就对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的销售合规性进行一次检查评估。此外,《通知》还要求保险公司在银行渠道销售投资连结保险,其新单趸交保费不得低于人民币3万元。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是保监会提高投连险门槛的重要举措。
从去年年底开始,保险公司对于投连险产品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08年11月,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停止了在北京、上海两地银保渠道的投连险销售。许多保险公司的高管明确表示,保险产品在2009年将回归保障功能,投连险已经不再是销售的重点。
不少保险公司将投连险穿上“棉袄”,通过与其他险种捆绑销售的方式来度过寒冬。例如平安人寿的“赢定金生”采取了投连险附加万能险的捆绑销售方式,还有公司推出了可以转成投连险的万能险。
最困难一年里的最困难险种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在全保会上说,2009年也许是中国保险业最困难的一年。而投连险也许是这最困难一年中的最困难险种。在这一年里,投连险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作为主营投资型险种的保险公司来说,又将何去何从?
2009年1月,世德贝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发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投连险累计保费及新单保费收入同比下降近五成,但投连险投资收益以明显优势跑赢大盘,并具备强劲的避险功能,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工具。
虽然投连险保费收入明显趋缓,但其投资收益具有强劲实力,例如股票型账户在一年内仍跑赢股市大盘。据统计,2008年上证综指一度跌至1820.8点,收益为-65.39%,投连险股票型账户平均收益为-46.67%,跑赢大盘18.72个百分点。
在《报告》中,世德贝还对不同类账户进行了比较分析。例如,在偏股型账户中,信诚人寿积极成长账户跌幅最小,跌幅为31.18%;跌幅最大的有中英人寿、招商信诺等的账户,均超过60%。在混合偏股型账户中,海康人寿平衡型投资账户跌幅最小,跌幅为20.24%;跌幅最大的是中美大都会混合偏股型账户,跌幅为49.33%。在混合偏债型账户中,光大永明稳健型投资账户跌幅最小,跌幅为3.35%;跌幅最大的是招商信诺和谐A型账户、和谐B型账户,跌幅分别为43.30%和50.35%。在18个偏债型账户中,15个账户实现正收益,其中泰康人寿稳健收益型投资账户收益15.11%。另外,信诚人寿稳健配置账户收益增长为-5.39%,排在同类的末位。在货币型账户中,所有账户均取得正收益,首创安泰避险账户以5.51%的年度收益占据榜首。
世德贝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瑞卡•约翰森说:“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再把钱拿出来买投连险,保险公司不再将投连险作为销售重点,是因为他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卖那么多投连险出去,但是这个时候投资投连险比一年前机会更好,因为现在估值相当低,现在买投连险实际上非常明智,你只是需要选对的公司,对的产品。”
尽管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前景未卜,但瑞卡•约翰森依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理财市场,并表示,世德贝将针对中国客户全面升级四项服务,加速拓展中国理财市场。升级的四项服务包括:专属私人理财顾问提供全套客户追踪服务;推出世德贝客户在线系统以及一个“我要理财”网站;另外,客户还将拥有全球同步的独立分析平台。他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给投资者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但世德贝公司依然看好中国理财市场,并希望抓住机会尽快发展壮大。
严防销售风险
去年年底,在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的投连险退保风潮,引得业界一片哗然。2009年,投连险将何去何从?监管部门显然正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严防销售风险,成为决定投连险走向的关键。新年伊始,中国保监会便接连发出《<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以期从源头上控制投连险的销售风险。
据了解,在发出这两个通知之前,保监会曾对销售投连险的保险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并在2008年12月26日,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工作简报,题目为《瑞泰人寿严格销售管理措施,积极防范投连险退保和误导风险》,通篇介绍瑞泰人寿在投连险售前、售中、售后的先进经验。据了解,在保监会的工作简报中,通篇表扬一家保险公司的情况尚属少见。这源于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投连险的寿险公司,瑞泰人寿在2008年不仅没有出现超常的退保现象,而且自二季度开始,投连险退保率逐月下降。用瑞泰人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运营官段方晓的话说:“这份新年礼物让我们在寒冬中有了一丝暖意。”
在段方晓看来,从销售源头上控制风险,把投连险销售给合适的目标客户,是投连险的经营之道。“我们为了规避销售风险和退保风险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对每一张退保的保单进行分析并进行电话回访,3个月以后还要针对重点客户做第二次回访。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得到客户退保的真实理由。”段方晓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发现,客户退保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着急用钱,这部分客户退保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长期投资的准备,二是对资本市场丧失信心,还有一部分客户是已经在资本市场赚到了钱的,退保是为了锁定收益,落袋为安。2008年上半年退保客户中,决心‘落袋为安’的客户居多,下半年则是对资本市场丧失信心,不再打算长期投资者居多。” 投连险并非无路可走
在2009年全保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特别强调,保险一定要回归保障职能。段方晓对此深表认同,并且认为,投连险也应该回归保障的职能。从整个行业来说,如果都去追求投资收益,而不关注保障,那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但是,目前从市场情况看,很多人把投连险等投资型险种看做保障型产品的对立面。对此,段方晓认为,市场上有这样的反应,说明人们对投连险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在国外的投连险产品中,投资和保障功能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而在国内,销售人员在推介产品时过多地强调了它的投资功能,而忽略了它的保障功能。瑞泰的第一款投连险产品主推一个主险,附加四个保障型附加险。就是要强化投连险的保障功能。” 谈到保监会2月2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段方晓认为,保监会此举实际上是在规范保险公司销售投连险同时加强对目标客户的选择。
段方晓介绍说,目前国内投连险的大部分问题还是出在目标客户的选择上。瑞泰人寿成立伊始就喊出一句口号——投连险不适合所有的人。瑞泰人寿认为,中高端人群才是自己的目标客户。这些人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往往已经购买了定期寿险、意外险等保障类的保险产品,所以才会看重投连险的投资功能。“我们的退保率低,与目标客户的选择很有关系。我们也不会因为资本市场不好,投连险销售业绩下滑而降低投保投连险的门槛。”
“保险回归保障功能,是一种纠正人们思维的提法。投连险首先是一个保险产品,它是有投资功能的,之前部分保险从业人员在宣传投连险或者消费者教育方面,存在误导,过分强调其投资功能,而忽视保障功能的宣传。”段方晓说:“在2009年,瑞泰会对产品做一些短期的调整,包括对市场做进一步细分,推出一些针对优良健康体的保险,以及针对性更强的疾病健康保障;在现有的产品上,通过附加险的方式来延长产品线的内涵等。但我们还是会长期坚持投连险,因为我们对投连险的信心始终没有变过,现在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保险经理人 2009-03-12)
政策性农业保险亟待逾越体制性障碍
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今年年初的一场大旱,使得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出来。自从200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上海、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体制性的障碍。在今年两会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促使其更好地发挥支农惠农的作用,成为代表委员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近些年来,中央很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全面起步。但总体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农业产值的3.2‰,覆盖面积仅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发展模式还不成熟,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任建国说,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经营模式还是将业务委托给商业性保险公司来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运作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相对比较粗放。再加上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业生产情况差异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完善。
任建国提出,可由政府成立非营利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统一进行农业保险的产品设计、管理和经营,建立政府主导和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模式。对重点农产品进行统保。例如,全国范围内对小麦、水稻、棉花、生猪、奶牛等战略性农产品资源进行统保,各级地方政府可在烤烟、林木、茶叶、蔬菜、水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上开展统保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王玉佩提议,可建立政策性保险基金会,以基金形式运作农业保险。
制度性安排欠缺尽快推进农业保险立法
在农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立法的迫切性逐渐增大。许多代表委员指出,现在,国家还未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也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组织推动方式、准备金积累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
“健全我国农业保险法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王玉佩委员说,尽管我国农业法、保险法对农业保险有原则性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应尽快列入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使农业保险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吴焰也提出,由于没有立法支持,一些地方政府以及试点公司对于如何规范运作和目前各项支持政策的持续性存在疑虑,因此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显得力度不足。
基层保险机构缺乏积极性应加大对基层的财政补贴力度
因风险和成本原因,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水平较高,单靠农民难以独立负担这块支出。因此,国家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由各级财政和农户共同负担保费。“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基层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核算和偿付能力,也影响了基层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任建国代表介绍,2008年,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财政补贴未到位资金为10.48亿元,约占当年保费的十分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民建中央高度关注,他们提出应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首先,逐步把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提高到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一定水平,以后逐年适当提高补贴比例。其次,落实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责任,发达省份的农业保险补贴可由各省财政负担,落后省份和农业大省的农业保险补贴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任建国代表提出,应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减免所得税,允许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强其经营实力。
巨灾面前无能无力应建立巨灾风险保障机制
今年年初,我国许多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但是在10多个遭受旱灾的省(市、区)中,只有安徽省明确将旱灾列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而其产生的旱灾赔付款目前也只有区区2.4万元。这一情况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深思。
任建国表示,在巨大灾害损失面前,农业保险之所以表现得无能为力,除了覆盖面窄外,还因为缺乏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大范围的旱灾、雨雪冰冻、地震灾害等,往往带来农业的巨大损失,而普通商业保险很难承受,所以需要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傅企平认为,巨灾风险保障基金的资金应以行政政策和市场手段多渠道筹集,主要来源是:从中央和省市两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从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从民政和水利部门每年安排的救灾、防洪费用中划归一部分,从社会各界捐赠中拿出一部分,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征收一部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民建中央提出,应构建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和农业巨灾风险承接机制。国家再保险公司要扩大业务范围,把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作为重要的业务内容。(中国新闻网 20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