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挂牌后 国寿入股传言再起
自从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挂牌后,市场对其将引进的战略投资者的说法不绝于耳。2月17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农行拟引入中国人寿作为其中方战略投资者。
“中国人寿入股农行”这个消息并不是第一次在市场上传开。早在2007年12月,就有消息称中国人寿洽购农行20%的股权。但是这一消息在当时却被中国人寿予以否认。农行也称,要在股份制公司挂牌后才能谈引进战略投资者。
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挂牌后,引进战略投资者一事更成为业界关注该行的重点。业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农行将在中外各引进一位战略投资者。中资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仍“锁定”中国人寿。
农行相关人士表示,银行早在一年前已就中国人寿要入股该行这一说法做过表态。虽然农行目前已经挂牌,进入了“谈资本金构成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阶段,上述农行人士称对于目前中国人寿是否要入股的情况还不了解情况。
中国人寿方面表示,并没有相关信息,如果公司内部有重大的动向会通过发公告的形式告知。(每日经济新闻 2009-02-18)
中德安联人寿在华兴建运营中心
中德安联人寿日前表示,该公司将建立全国集中运营中心,首期投资将超过5000万元。自2007年立项以来,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新的运营中心将落户在江苏省无锡市。目前新的运营中心有待于相关监管部门批复,预计在2009年第三季度开业。(上海证券报 2009-02-18)
人保寿险拟招10万代理人 新计划冲击寿险格局
近日,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人保寿险为扩大在二级城市的营销网络,计划今年向社会招聘10万代理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人保处于寿险业务的初级阶段,“人多力量大”,而且保险公司喜欢用“挖角”方式快速扩张队伍。如果人保做得好,有可能冲击三大寿险公司原有格局。
报道指出,“10万”这个数字是该公司现有营销队伍数量的一倍。(每日经济新闻 2009-02-19)
保监会支持ING整合双牌照 全球裁员对亚洲影响不大
近日,ING表示,计划整合两家合资寿险公司,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支持。同时,ING肯定仍打算增持北京银行股权从16.07%至19.99%。
目前,ING在内地与太平洋人寿保险集团合资有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合资有首创安泰保险公司。ING表示,ING很看好中国市场,承诺仍然会对这两家合资寿险公司进行增资,但短期不会开设新的分支机构。
而ING计划整合在华双牌照的想法,也得到了保监会的支持。据ING相关人士表示,ING已经应保监会的要求,审视目前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在审视完成、保监会作出最后决定后,再对外公布。
在华合资寿险的双牌照一直困扰着ING。一直以来,太平洋安泰主攻南方市场,首创安泰主攻北方市场,两者“划江而治”,两家公司的保费规模在合资公司中排第12位和第6位(截至去年底)。
ING相关人士透露,曾与保监会进行过讨论,“由于ING的情况(两张寿险牌照)比较特殊,保监会的看法,希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保留一张牌照较妥。保监会并未给出具体时间表。”此外,在北京银行上市前,ING也曾战略入股。ING表示,仍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增持北京银行股权至19.99%。(新京报 2009-02-23)
中航三星人寿首次异地扩张 天津分公司3月开业
中航三星人寿将于3月在天津迎来首家分支机构。这是中航三星人寿成立4年来在艰难中迈出的异地拓展第一步。
在所有合资寿险公司中,中航三星人寿是开设分支机构最缓慢的公司之一。2005年成立的中航三星人寿,由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和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共同设立,初期注册资金为2亿元。开业的前三年,中航三星人寿的业务始终不尽如人意,保费收入位列倒数第三,其中成立第一年保费收入为161.14万元,名列合资寿险公司倒数第一,2006年和2007年的保费收入也仅强于2006年成立的中新大东方。为了转变局势,中般三星人寿4年曾三易掌门人。
进入2008年,中航三星人寿业务发展稍有起色,就开始实施增资计划,5月份由双方股东分别等值增资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增至5亿元人民币,这是发出向全国谋求扩张的信号。相关人士表示,中航三星人寿并不存在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只是为了达到在全国范围发展业务的公司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亿元的标准。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航三星人寿的保费收入达13760万元,是2007年的3.3倍,为其异地扩张业务开了一个好头。
曾有丰富寿险业务经验的林春耀将出任天津分公司掌门人。中航三星人寿相关负责人指出,林春耀曾在天津一家老牌保险公司任职多年,对当地寿险市场相当熟悉。(北京商报 2009-02-24)
瑞银前董事总经理挂帅中再资产管理公司
2月10日,中再集团一次内部会议宣布,经由保监会党委批准,任命余青和寇日明为党委委员,并推荐为集团公司副总裁人选。其中,余青兼任集团董事会秘书,寇日明兼任中再集团下辖中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中再资产”)董事、总经理,并向董事会建议提名为副董事长人选。
现年45岁的余青,原就职财政部金融司副司级巡视员,长期从事保险财务工作,曾任财政部国债金融司外债处处长,财政部金融司金融四处、金融一处、综合处处长等职务。
而生于1958年的寇日明,原任瑞银集团投资银行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副局长,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副总经理,香港安中国际石油控股公司投资总监。此外,寇还曾任职于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水电项目部、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并曾任三峡总公司改制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中再资产一人士称,中再资产的总经理人选从开业至今一直空缺,由副总经理刘非主持工作,而中再集团财务投资部原总经理李媛媛也曾在中再资产任代总经理并主持工作,寇日明的走马上任将结束中再资产总经理空缺的局面。
与此同时,寇日明丰富的投资经验,将为中再资产改善投资业绩带来较好的预期。该人士续称。
中再内部一人士表示,中再集团此次选聘两名新的高管旨在加强公司治理,优化公司人才结构。与此同时,中再集团正在酝酿涉及更大范围的人事和组织结构调整。(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2-16)
泛华保险逆势扩招一万余人 内外勤人员需求巨大
2月16日,从“国内保险中介第一股”泛华保险人力资源中心获悉,2009年泛华保险总部及旗下财险、寿险、公估、大童四大集团将招聘1.15万人,这意味着泛华在目前2.7万人的规模上,将实现42.6%的人员增幅。其中,内勤人员增加1500人,外勤人员增加1万人。
其中,此次招聘就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及IT等就业岗位。同时,还推出了“事业型经理人”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鼓励员工参与分配公司长期的成长价值,并打造一批创业队伍。全面梳理人力资源的同时,泛华产生了巨大的内外勤人员的需求。(上海证券报 2009-02-17)
农业保险突破110亿元
2月17日,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透露,2008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共实现签单保费110.7亿元,同比增长112.5%。
“目前,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97%以上的农业保险业务得到各级政府的保费补贴。”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同时,我国保险业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民家庭财产、农民信用保证、农机、农房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2008年涉农保险保费收入24.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3万亿元,支付赔款19.2亿元。(北京日报 2009-02-18)
融资5000万 中国平安旗下货币经纪公司正式开业
在经历10个月筹备后,由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信托与全球第三大货币经纪公司利顺金融集团合资设立的平安利顺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平安利顺”)日前开业,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在开业仪式上为平安利顺颁发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深圳的500万元奖励支票。
据悉,平安利顺为中国第三家获批成立的货币经纪公司,也是华南地区首家货币经纪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由两大股东平安信托与利顺金融集团分别以67%、33%的比例出资设立。平安利顺以深圳为总部,计划日后重点开拓上海、北京市场,并迅速完成全国性布局。(金融时报 2009-02-18)
中银保险换帅 周凝接替祁泽瑞
来自中国保监会的信息显示,周凝担任中银保险董事长获得监管部门的核准。据悉,周凝是接替到退休年龄的祁泽瑞。此前周凝为中国银行资产债券部总经理,香港中银保险公司董事长。
中银保险去年全年保费收入近16亿元,主要从事财产险业务。(上海证券报 2009-02-20)
保险业引入身份核查防欺诈服务加强规避风险能力
各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保险业自身风险的防范,多家公司已经引入了身份核查防欺诈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据提供身份核查防欺诈服务的国政通公司介绍,该服务是在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基础上,根据保险公司的个性化需求,对相关人员的身份信息、学历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进行验证,各项数据来源于公安部、教育部等权威机构,让保险公司了解相关人员信息的真实性,为保险公司的营销和管理提供真实的依据,规避利用虚假身份欺诈的风险。
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已经在保险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平安、太保、国寿、安邦等20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在业务开展中应用了身份信息核查服务。
据了解,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使用方法很简便,登陆网站的使用平台或者通过接口方式连接后,输入被核查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系统马上就会反馈输入信息和全国人口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否一致,验证结果为一致时还可以进一步比对被核查人和数据库中的照片是否一致,由于全国人口库中存储了国内13亿人口的相关信息,所以对全国各地的人、一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都能进行身份信息真伪的辨别。身份信息核查服务已经在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中发挥出了预期的效果,有效预防了伪造和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保事件的发生,应用效果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认可和好评。(中国保险报 2009-02-20)
中华联合保险原始股被私下转让
去年10月,中华联合保险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增资工作已经进入与重点合作对象谈判的阶段,中华联合高层也表态,将在今年“完成增资扩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而手持股票、苦等公司上市多年的员工们已经渐渐失去耐心,很多公司员工都在私下交易公司股权,股权叫卖价格也早已翻了几番,而一些股权甚至已经流到了公司外部。在公司职工变现的同时,这种不合规的转让也为以后的股权归属埋下了隐患。
股权转让隐忧
中华联合保险的职工张先生终于决定不再等待,苦等3年多时间仍看不见公司上市。
据了解,2005年,原中华联合财险公司在内部下发了《员工持股实施办法》,对不同级别的人员设定了各自的出资下限和上限,然后用员工出资的资金成立新疆华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华联投资),最终以2.7亿元间接持股中华联合保险18%股份。
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一位部门经理则表示,按照该公司有关规定,即使离开公司,员工依旧可以持有公司股份,而且内部员工之间也可以进行股权转让,但不能转给外部人员。而且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应该属于保监会的监管范畴,不可能使无关人员成为保险公司的间接股权持有人。
“内部转让的话,报公司批准和备案,完成认购股份时发放给个人的股权证进行更名等手续即可。”对于身边同事们的操作流程,早就想将股份转让的张先生早已熟悉,“如果是卖给外部人的话,不让公司知道,买卖双方签订《股权托管协议》或《委托持股协议》,去公证处进行公证,股权证交由买方即可。”
“在上市遥遥无期,而且没有任何分红的条件下,不少员工都选择了转让股票,一个员工卖出几十万、上百万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估计买者多是些有闲钱的投资者。”知情人士介绍。
战略投资者或浮出水面
中华联合保险的资金困局已经出现了多年,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很多国内外知名机构都曾现身中华联合的增资队伍中,但最终没有下文。
中华联合保险前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从2004年4月保监会批准,到2006年6月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揭牌,2006年中华联合保费收入从十几亿增长到150亿,跃居全国财险第四,跻身第一集团。
据中华联合保险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国保监会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0月增资重上公司议事日程。
为了尽快完成增资扩股,中华联合保险还成立了股改办,抽调人手,招募有增资扩股经验的人员,同时要求各部门配合股改办的工作,提供业务情况和数据支持。
有消息称,在去年10月重启的引资谈判中,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赫然在目,外方名单则多为保险机构,法国一家保险公司和英国一家世界性保险公司都在其中。而巧合的是,保监会原人身险制度处处长龚贻生也调任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被业内解读为保监会对中华联合保险增资的“高度重视”。
中华联合保险股改办人员则言辞谨慎,对外资股东消息不予置评。(华夏时报 2009-02-22)
保险公司积极应对山西屯兰煤矿事故
2月22日2时17分,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22日15时,已造成73人遇难。据了解,此次发生事故的屯兰煤矿在人保财险投保了煤矿企业综合财产保险,目前尚未发现商业人身保险投保记录。
据了解,屯兰矿年产煤500万吨,是高瓦斯矿井。该矿发生事故时,井下共有矿工436人,有375人陆续升井。升井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和井下已发现遇难遗体的矿工共计73人。现有113人住院观察,其中21人伤势较重。现已初步查明,事故原因为井下局部瓦斯爆炸。
22日下午,从事故现场返回途中的人保财险太原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军介绍说,在得知矿难消息后,该公司于当日上午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保险查勘理赔事宜。随后,按照分工,王建军带领有关人员从太原出发于11时左右赶到事故现场,了解相关保险事宜。
据王建军介绍,该煤矿的企财险于今年1月刚刚在人保财险续保,目前保险损失尚无法准确估计。
中国人寿山西分公司表示,经过初步查询,该公司尚未发现自己的客户在此次事故中出险。但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山西国寿将会密切关注事故处理的进展情况。而大地保险公司有关人士则表示,虽然该公司与此次发生事故的煤矿没有保险业务联系,但该公司山西各分支机构在事故发生后,已经在第一时间与其他投保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险及其他险种的客户进行了联系,提醒对方注意安全防范并建议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
另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2004年实施的《山西省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试行办法》规定,山西省内所有煤矿企业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必须为煤矿井下职工办理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该保险实行一次性补偿,死亡职工补偿每人3万元;伤残职工补偿标准按其致残等级以死亡职工补偿标准相应的比例确定。(中国保险报 2009-02-23)
杨超、缪建民获政府特殊津贴
近日200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人员名单经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杨超和副总裁兼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缪建民同时获此殊荣。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每两年选拔一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条件之一是依据在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理论依据,具有特殊贡献的人员。(上海证券报 2009-02-23)
都邦保险退股基本完成 引进新股东或为国企
让都邦持股员工们安心的是,票据终于变成了期待已久的真金白银,而让都邦所有员工担忧的是,在喧嚣的一年后,都邦在新的一年里到底会有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2月17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股权争执尚未了结的时候,都邦正在考虑引进新的投资者。
股权清退基本完成
都邦持股员工们的急躁情绪终于在牛年伊始恢复了些许平静,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涉及持股的都邦各个分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拿到了真金白银。
“截止到目前,全国各地分公司大部分持股员工都已经完成了退股。”都邦保险品牌部负责人2月17日表示,“因为清退工作需要持股员工出示原始凭证,所以还有少部分员工因为丢失或者各种原因,目前暂时还没有拿到钱,在吉林省、保监会的工作组领导下,都邦退股这项工作从去年底一直有序进行,现在已经接近尾声。”
资料显示,都邦保险是于2005年10月19日开业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目前两家发起人股东吉林金都集团、长春长庆药业公司各占10%的股份,股权并列第一,被称为北方股东;浙江华瑞集团、浙江吉华集团、宁波辉创投资有限公司等浙江企业也是其主要股东,被称为南方股东。
都邦保险的股权争端始自2007年启动的员工入股计划,由于员工募集的资金7.2亿元被5家员工持股公司持有,后有报道称有3.1亿元的募资款并没有入保险公司的账内,从而引发南北股东大战。
或引进新的投资者
都邦的员工持股已经清退,但其中南北两方面的争执并没有就此结束。
“据我个人所知,南方股东并没有参加2月14日召开的都邦全国工作会议。”一南方股东代表表示,“我们对这次会议内容不知情,总部也没有通知我们有这个会议。”
据了解,在员工持股清退过程中,率先退股的是浙江分公司,该公司是都邦保险中认股数额最多的分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退股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都邦总公司,而是南方股东的资金,退股的流程也不是总部退股处置方案。
“南方股东清退的员工股权并不是传说中的所有南方公司。”都邦总部内部人士介绍,“除浙江分公司外,全国30多家分公司的员工退股,都是在吉林省政府和保监会工作组的领导下完成,可以说南方股东私自退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但现在这个事情还在僵持,希望以后经过协商会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而在都邦保险南北双方股权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业内传言,都邦股权结构会有新的调整,新的投资者已经出现,而且新加入都邦的股东有国企背景。
“是不是国企现在我没有办法跟你说。”上述都邦内部人士证实说,“但目前确实是有新的投资方出现,这次员工股权清退的部分资金就来自新的投资者。”
而对于引进新的投资者的情况,南方股东表示“不知情”。(华夏时报 2009-02-23)
人保金控筹建完毕 险企布局直投
近日获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保”)旗下负责直投业务的子公司——人保金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人保金控”)已经筹建完毕,有望近期挂牌。
有消息人士透露,人保金控将专注于私募股权投资(PE)、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领域投资,由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人保投控”)、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人保资产”)出资筹建。这也是中国人保按照保监会的监管要求,为直投业务而专门申请设立的子公司。目前,人保金控尚未得到保监会的正式批复。
“人保金控的筹建比较曲折,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拟建,但由于相关监管政策等原因,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挂牌。”人保金控有关人士表示。
而人保金控的班子目前已基本组建完毕,人员基本来自人保资产的创新业务部原班人马,董事长由原鹏华基金投资总监袁超出任。袁超颇具传奇色彩,15岁上少年科大,后获美国哥伦比亚计算机博士学位,在华尔街打拼六年后,2000年被证监会高层“选秀”回国。
人保资产于2006年开始创新业务,主要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投资银行服务等。私募股权投资方面,已对多个重点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走访大量目标企业,完成若干项目储备。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已同国内多家行业重点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关注、跟踪国家重点建设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已与若干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据人保金控相关人士介绍,由于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投资相关领域的政策一直没有放开,人保金控现在并没有实质性项目开展,仅仅是在接触意向客户和项目阶段。
而保监会正在拟定保险资金进行PE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监管规定。“保监会目前正与一些资产管理公司接触,以遴选几家公司参与最后的起草工作。”上述人士透露。(第一财经日报 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