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EDA of CAAS)等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选定安徽省长丰县、怀远县分别作为旱、涝灾产品的研发基地。目前启动的试点主要针对长丰县水稻种植的旱灾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分析,中外专家发现,影响长丰县水稻种植的自然灾害主要为干旱灾害和高温热害。为此,针对干旱灾害,项目研发小组设计了累计降雨量指数I和累计降雨量指数II;针对高温热害指数设计了累计高温差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费率厘定模型制定了不同的赔偿标准,计算出每亩水稻保险金额为300元、保费费率为4%。在中外专家的指导下,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开发出了以长丰县为样本的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于2009年5月25日通过中国保监会备案。
目前,该公司已与长丰县水湖镇颜湖村签订了1270.78亩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承保合同,参加保险农户共计482户,保险金额381234元。
对于这一保险产品的推广,该公司董事长张子良指出,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复杂多变,因此,从目前的初步探索实践来看,大面积推广天气指数保险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在产品的设计上,如何根据众多不同的风险区域,设计出相对应的各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将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大量的气象、农业、数据处理、保险领域的专家参与,而且要对设计出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逐一进行检验分析、报批报备和推广销售等。
“拥有足够数量且符合规定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是天气指数保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理论和实践效果双重层面来说,一个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只能覆盖20平方公里风险区域。仅以安徽省为例,13.9万平方公里区域,目前只有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的建设和支持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张子良说。
他同时指出,如何处理好新型的天气指数保险与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并充分寻求政府支持,将天气指数保险纳入政府政策支持范围,也是天气指数保险成功推广的关键。此外,社会对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如何做好宣传引导,使政府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势和好处,也是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