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速增长多年的广东保费收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放慢了脚步。
7月31日,广东保监局公布,1-6月保费收入(含深圳)644亿元,同比下降1.6%,如剔除深圳,保费收入504亿,同比下降4.3%。
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986亿元,同比增长6.6%,比去年同期回落44.5个百分点。不过,广东保费收入全国第一的位置依然稳固,与第二名差距为130亿元。
细看644亿元保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71亿元,同比增长10.8%;人身险保费473亿元,同比下降5.4%。显然,即使财险保费收入获得正增长,但在比例较大的人身险保费收入下降的拖累下,整体保费收入最终录得了负增长。
广东保监局人士表示,上半年保费增速现负的原因有三。
其一,2008年上半年基数较大。其二是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直接,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消费意欲也下挫。因此,人身险在上半年的萎缩程度较为明显。另外,广东保监局称,部分保险公司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费收入。
保监局公布数据显示,财险当中,家财险保费增长64%,出口信用险增长64%,一般贸易出口渗透度从去年的8%上升到11.5%。
广州一家人寿公司资深人士认为,上半年保费收入的下降属正常现象,尤其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企业工厂经营景气明显弱于前两年,养老险等保障性的保费收入受到影响较大。但并不是所有险种都在下降,比如投资性的险种在近两个月增长势头不错。
另外,银保销售的业务增长是一个特殊的表现,有些公司在这些渠道的保费收入,甚至出现两倍的增长。不过,由于监管担心“泡沫”的出现,在二季度对此进行限制。
在区域上,上半年,非珠三角地区保费增长继续快于珠三角地区,保费占比亦上升1.6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6月份广东经济出现暖意,保费收入亦将相应获得增长。广东保监局发言人称,从单月来看,6月比5月保费增长35%,而投连险、万能险的销售在4月、5月、6月逐月回暖;加之加大下半年结构调整力度等措施,保费平稳增长的态势相信可以保持。
此外,上半年广东农业保险获得长足的进步,保费收入7300万。下一步,广东将扩大政策性保险的广度和深度,包括渔业、林业和水稻等农副产品的保险将逐步纳入试点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将在区域性专业保险公司方面进行探索。
保监局发言人称,在《珠三角发展纲要》的指引下,广东谋求在保险方面获得政策性突破。近期,保监局筹划与中山市政府联合在其辖下的小榄镇设立村镇保险公司。在之前的调研中,计划这一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参与的区域性保险公司将在指定区域经营,范围包括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
广东保监局一负责人亦称,在保险领域,监管部门还是鼓励创新。此次村镇保险公司的方案是地方政府主动提出,相信是受村镇银行的启发。在前段时间,黄宏局长已经就此事向保监会和省政府汇报,一般相信会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