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保险市场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1.28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0.89亿元,同比增长5.65%;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70.39亿元,同比增长1.15%。上半年,上海保险市场赔付支出90.10亿元,同比下降11.25%。
这是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上海保监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
寿险:调整结构,优化业务
上半年,上海保险业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各类业务发展平稳,市场整体温和增长。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上海保险市场业务整体增长2.15%,其中寿险保费规模245.29亿元,同比增长17.30%。
与去年逾40%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上半年,寿险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对此,上海保监局统研处处长涂欣解释称,寿险市场正在对渠道、期限、险种结构进行改善和优化,从一定程度影响了保费规模的增长。
在渠道结构调整方面,2009年上半年,寿险公司个人代理、直销以及其他兼业代理渠道发展迅速,占比上升;银邮代理渠道增长逐渐降温,业务占比下降,渠道结构更趋均衡。数据显示,个人代理业务92.76亿元,同比增长8.17%,占比上升至34.31%;银邮代理业务120.88亿元,同比减少3.50%,保费占比44.7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两个百分点。
涂欣认为,过于集中的渠道发展可能导致手续费居高不下,不利于寿险市场良性发展。因此,调整渠道结构对寿险业务发展有好处。
在期限结构优化方面,上半年,期缴业务和短期险发展迅速,新单期缴比例有所提高。截至6月底,一年期及以内短期险业务同比增幅达17.48%,新单期缴业务同比增幅达38.60%,新单趸缴业务同比减少4.78%。
财险:效益扭亏,车险亏损
“上半年,上海财险市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种种不利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提升。”涂欣指出,今年1月,财险业务增长负4%,到第一季度末,已经实现正增长。截至6月底,财险业务的增速达4.72%,“预计下半年市场发展速度还将进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财险市场经营效益有所改善,上半年财险承包利润率为0.32%,综合赔付率为63.25%,而去年同期分别是-13.63%和76.00%。对此,涂欣分析认为,去年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是导致财产险公司赔付率急剧提高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随着“见费出单”政策的出台,车险市场应收保费率逐月下降,也是财险经营效益改善的重要方面。截至6月底,账龄为3个月的车险应收保费为5719万元,同比减少92.32%,车险市场应收保费长期偏高的现象基本得到解决。
不过,上海保险市场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上海保监局财险处处长杨颖群指出,上半年,车险业务持续亏损,承保利润率-11.46%,与去年同期接近。其中,交强险综合赔付率100.43%,承保利润率-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