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的保费收入总和约1429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20%。随着国务院《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提出要打破行政分割、“一核六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的思路,长三角进一步协同发展能力明显加强,从而使得保险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上海保监局局长孙国栋据此在布置今年的工作重点时特别强调:上海要加大与江苏、浙江保险业的协调合作力度,通过长三角地区保险业的协同发展,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乃至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上海保险引领长三角
一段时间来,上海保险业已在长三角地区显示了带头作用,其2007年保费收入482.6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位;保险机构数量位列全国前列,共有96家分公司以上的保险机构,市场竞争非常充分。2007年,上海财产保险的一些优势险种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包括工程险、货运险和船舶险在内的七个险种的保费总量占全国相应险种保费总量的10%以上。
今后几年,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保险需求。如总保额高达50亿元的上海世博会保险已拉开序幕,建工险、企财险、责任险将为首批项目工程提供风险保障。届时,高额的保费将会吸引众多保险公司前来投标。
上海市场不仅是保险公司总部首选,更是其谋求发展铺设网点的第一选择。“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已成为不少保险公司发展主要思路,如中宏、海康、大众、大地等保险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样的扩张路线。
随着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国家创新中心的建设,上海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发挥核心作用,成为长三角保险市场腾飞的平台。孙国栋表示,2008年要充分利用在沪法人机构优势,力争把上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作为经营机制转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销售创新的试点地区,增强上海市场的辐射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互借经验联动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相当活跃,人才引进、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等均有明显拓展,但单打独斗的情况较多。区域联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合作,各保险市场理应通过相互借鉴思路、分享经验和信息互通等方式,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今年,上海将首先谋求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上海在继续完善上海营销员诚信系统的同时,还将与全国营销员诚信系统的对接,将上海4万余名营销员的基本情况和诚信记录纳入到全国的系统。如此一来,以往那些被上海市场抛弃的违规人员,将可避免其再危害其他市场。
上海世博会保险的启动,对区域保险服务和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周边保险市场提供了业务资源。不同市场之间协调分配保险业务、不同公司之间加强合作提升承保能力、不同分公司之间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将更有益于分享这块蛋糕。
据悉,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有些保险公司已经先行着手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如太保建立了针对长三角的电话服务中心,人保计划建立南方中心;而平安、大地已经实现车险全国通赔,上海全国后援中心的数量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不过,各地保险市场存在的信息壁垒,给长三角区域保险市场协调发展造成了阻力。以车险为例,由于各省市车辆信息不能共享,有些车辆为了逃避违章带来的加费,选择到附近省市投保车险。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是全国唯一实行交强险费率浮动双挂钩的城市,且计划加入商业三责险的浮动标准,下一步要实现长三角地区统一浮动标准,亟待有关政策支持。
应消除不和谐音符
区域协调发展的潜力相当大,但必须解决好分工合作与业务竞争的关键问题。上海与江苏、浙江的保险业务交叉由来已久,但由于各自分工不明确,尤其是在财产险业务方面,容易产生较多的不正当竞争。
首先,由于上海限量发放私车牌照并采取竞拍的模式,很多上海人买车之后,都去江苏、浙江等周边省市上牌。但为了方便事故理赔,这部分车辆的保险也落户上海市场,造成周边市场保险资源的流失。有些地区为了挽回业务,并不在意这些车的保险记录,放松了风险控制,为业务发展埋下了隐患。
其次,跨地区企业的财产险业务竞争眼下正在加剧。究其原因在于上海市场开放程度较高,且政府部门配套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企业的入驻;这些企业的生产工厂和后备基地,也很自然地就选址在周边省市。由于两地的保险公司都可以作为承保公司,且此类业务标的普遍较高,因而时常引起保险公司间拼命降低费率,有的甚至出现“同室操戈”的情况。
面对上述不和谐音,有专家表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区,由于各省市的市场结构相近、功能互补,其本身就会发展形成一个大的区域性市场,理应进行规范引导,这其中尤其要尽快制定区域发展的标准,并统一监管标准和经验思路,尽快使其协调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