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重创四川等省份,死伤惨烈,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举国悲痛。保险公司与保险员工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异常出色,赢得了灾民和客户的尊重。但此次地震也震出一大片保险空白:投保率低、保得不够,让在后重建失去保险的救济。保险人有责任有勇气去唤醒人们的保险需求。
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四川省汶川县突发,短短20多秒的天摇地动,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省的邻近县市500多万间房屋倒塌,数以几十万计的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数百年世代经营的城市毁于一旦。
截至6月5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进7万之多,失踪近2万人,1000多万人都离失所,地震所造成的总财产损失初估5000多亿元。无数生命在地震中瞬间凋落,无数家园顷刻化为废墟。
“我们都是汶川人”
汶川的大地震发生,深深刺痛了全中国人的心,因为受灾这是近在咫尺的手足同胞,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
震灾发生时候,国人齐齐进入“汶川时间”,守望相助,为死难者默默哀悼,为掩埋在废墟断垣下的同胞心焦,我们相信奇迹,愿他们足够坚强,幸存下来。接着,我们都捐了款、献了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把爱心化作物资、捐款,源源不断的涌向再去,救援人员和大批志愿者全面投入赈灾行列,展现惊人的热情,温暖受灾户的心。从行动中我们见到了祖国的强大、团结,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也见到了国际社会的友善义举,见证了光明的一面,见证了人性之美。
震灾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灾民的状况仍牵动着国人的心。他们还好吗?在地震中轰然坍塌的校舍何时重建,何时再传出孩子郎朗的读书声?人生在最悲怆的适合,最需要温情与关怀。泪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为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儿擦去他们额头上的阴霾,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们只说一能与灾区人感同身受,休戚与共,因为我们一个中国人——一个有良心的同胞——的身份而出现。
保险人守望灾区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保险营销员。当以一名“有责任心的保险人”出现时,我们能为灾民做些什么,或者说为下一场不可预知的灾难做些什么?
在这次灾难中,我们保险人是好样的,我们不辱使命!许许多多的寿险伙伴义无反顾的冲入重灾区救人,投入救灾及保户服务的工作。姚国育,一位普通的保险理赔核查员,不顾个人安慰,在废墟中救了30多人,充分发挥保险人服务公众的特质与天性,令人不得不佩服。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寿险业务人员本身就是灾民。但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大大的“人”字,也弘扬了保险的大爱。
同时,保险公司亦竭尽所能,力争尽善尽美提供服务,纷纷成立快速理赔中心,开设绿色理赔同道,并提供优惠的保单贷款,推出延缴保费、提前给付等新措施,此外,个保险公司与员工还慷慨解囊勇于捐款,捐献的金额也是排在各行业捐献的前茅。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这次地震发生时,中国寿险业仅只走过了10多年的路程,与欧美保险业相比,尚处弱冠之年。
在本次震灾中,我们以弱冠之躯去阻击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大难当头,我们保险人挺身而出,社会道义抗在肩头,在客户受难之际,紧急救援,提供应急服务,送上物资与支援,保险公司彼此不分你我,只要有来报案的客户,就积极服务,因为他们是“保险”的客户,从而为寿险业获得了更多的肯定与赞美,树立了正面的形象。此役我们经受了“洗礼”,相信我们未来的体魄会更加健壮。
问题与挑战仍存
即使如此,问题与挑战仍在。
保险业做为家庭、社会防范风险与提供保障的基础性行业,此次地震预计理赔的金额与巨大的国民损失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与盲点,所以被讽为“不可承受之轻”。
“一条命不到两万元”。本刊通过对截至6月5日的理赔统计得出的结论:地震造成的死亡理赔平均额度仅有1万多元。相比之下,日本阪神地震没人平均理赔折合人民币250万元,台湾九二一南投大地震的理赔折合人民币30万元。
获得理赔的人数少、保额低。我国2007年保险深度仅为2.85%,四川地区则仅为2.74%,农村地区的比例更低,这是我们必须深刻检讨的问题。比如此次震灾暴露出来的“学平险”问题,专家质疑额度明显偏低,投保是否应自愿?另外,对于投保的金额与类别,不少人也存在人情保或是“有保就好”的错误观念,这与真正做好风险规划的客户相比,就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种种问题显示国人对保险功能认知模糊。
毫无疑问地,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迅速,保费呈两位数增长,但保额的不够,购买的产品不符合需求,乃至买了即退。说明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相当程度的虚假繁荣。
面对巨灾 保险有责在肩
让我们假设,在灾难发生之时,他们都买足了保险,状况会怎么样?
当回头检视过往世界发生的数起大地震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在阪神地震时,日本民间捐款的金额竟如此微薄。但日本人却骄傲地回答道:“因为有完善的保险制度,早已不需要运用爱心捐款这种落伍的方式了”。
再者,震灾不禁令人省思,每次灾害仅凭善心捐款是否科学?是否可靠?而且,救急不救穷,当爱心逐渐冷却后,该怎么办?保险制度本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公平合理地分配众人的力量与大众的爱心。保险可以让受灾民众只是“一时”的灾难,而不是“一世”的落难。假如备足了保险,每个家庭都能免除天灾人祸的财务恐惧。这不就是我们的责任吗?
事实证明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人人都需要,而面对意外的可能威胁,保险是唯一的、最好的处理机制。身为保险专业顾问,要真正协助客户,运用保险这个工具,确保家庭经济生活的高枕无忧。而保险人的使命也正是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针对每个人的保险规划,促使整个国家社会更安定繁荣。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够因为保险制度的完善,而可以骄傲地说:“不再需要期待善心捐款,因为家家户户都已经拥有充足适当的保险了”。
“拥有一份充足的保险,当发生不测时,不致影响家人的生活,这是对家人的一种责任与爱。”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术”,此情此景更加显现出它们厚重的份量、弥足珍贵。也许,我们的技巧与能力尚需进修,但岂能坐视同胞再置危险于不顾,而忽视了我们的责任心呢!
世界灾难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次大灾之后,人们的投保意识会有提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最后不了了之,三分钟热度之后没有实际行动。作为保险人,我们该做些什么?
当我们设问:“假如他们都买足了保险?”这不仅仅是对罹难家庭的遗憾而发的感慨,更是对保险工作者的勉励与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