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和近期南方的洪灾对灾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风险管理引起各行各业的更大关注。美国《商业保险》对亚洲自然巨灾的风险管理也颇为关注,并就此与国际保险业的专家进行了座谈。
总体上,专家认为,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新兴市场较易受到自然巨灾的冲击,而在这些市场上运营业务的商家则必须特别留意规避巨灾风险。此外,有些专家表示,在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变暖将继续使更多恶劣气候灾难发生,这很可能导致保险赔付量的加大。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印度分部负责人托拜厄斯·法尼(Tobias Farny)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资产流入新兴市场,风险管理人不得不自问,对很可能发生的巨灾事件,他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包括暴风、龙卷风、夏季季风、地震和海啸等在内的自然巨灾会使一家公司的业务运营瞬间土崩瓦解。专家表示,最近发生的一些巨灾事件,如席卷缅甸的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Nargis)和中国四川5月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足以表明,自然巨灾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美国纽约的保险顾问公司Campioni Risk Solutions的合伙人杰西卡·费尔德曼(Jessica Feldman)认为,极端自然灾难的典型恶果主要表现在某些灾区在发展上的大倒退,而重建却非常缓慢。尽管自然巨灾对地产商和其他商家有很大冲击,但保险赔付却相对较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巨灾模拟公司AIR Worldwide对中国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估算约为200亿美元,但其中仅有较小的一部分(不超过10亿美元)在保险保障的范围内。
她表示,由于缺乏科学的经济数据,对新兴市场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一直是个挑战,但“我们看到,人们对这些风险的风险管理已有了很大的关注。”
另外,自然灾难会打断一家机构的供应链,破坏公路和其他交通途径,使商品运输耽误或搁置。
要制定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一家公司就要对各种财产以及合作方和供应商的财产进行评估。此外,建立多样的后援机构也很重要,这样可以确保不会因单一灾害而中断生产。
有市场观察者认为,新兴市场面临的另一挑战是缺乏政府监管部门与基层实体的沟通。举例来说,中国有很健全的建筑规范,但建筑承包机构对规范的遵守却很不到位。对此,英国工厂互助保险公司(FM Global)副总裁兼总经理肯·戴维(Ken Davey)表示,不当的建筑行为通常会导致惨重的商业财产损失。
“不过,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我们开始看到,关于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术得到分享,并逐渐提高了人们对这些概念的意识。”
风险评估正朝着加强协作的方向迈进。伦敦办事处高级经理Domenico del Re表示,美国加州风险模拟公司RMS已与中国政府就提高数据质量展开合作,从传统上来说,这是风险模拟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合作的目标在于为目的地、建筑和风险值相关信息的收集推出数据标准,这是能真正实现数据质量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