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行业的敏感相比,保险业对加息的反应显得慢半拍。除了少数产品的保障和价格有些微调整以外,多数保险产品的基准价格按兵不动。
央行加息以后,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已经明确表示,暂时不提高保险产品2.5%年预定利率的上限。一位寿险公司负责人分析:此次央行调整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这个数字比寿险公司2.5%的预定利率上限仍旧要低一些,这可能就是“暂时不提高”预定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兵不动不等于无动于衷。少数公司正在竭力变通。
华泰财险在升息后发出公告,华泰居益理财型家庭综合保险的年收益率上调0.27%,三年期起始收益率上调为2.32%,五年期起始收益率上调为2.52%。华泰居益保险是一款利率挂钩型保险,根据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同步调整收益率,分段计息。不过,虽然收益率已经上调,但还是低于3年期和5年期税后的银行利率(分别为2.592%和2.88%)。这是因为该产品的收益率是根据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进行调整,而此次央行升息,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一年期。
生命人寿则在提高保障额度上下功夫,对现有的“生命金泰”“生命金玉”等保险产品计划加以补充。在原有保障的基础上,增加“附加意外住院费用补偿医疗保险”的保障。
友邦保险的智尊宝万能寿险则充分利用了这种理财型产品的特点,在升息后的第一时间里,就再次提升了该产品的结算利率,相比于银行利率的提升幅度还略大,使客户的投资不仅不受损失,还借此次升息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据悉,其他保险公司也有利率联动型保险产品正在保监会报批。业内人士猜测,如果央行继续加息的话,预定利率的上限迟早要突破,保险产品的定价体系必将调整。
鉴于对保险产品价格走势的预期,投保人不妨调整投保思路,对不同的险种做区别对待。持币待购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不适用于所有险种,对于某些险种,还是建议市民先下手为强。
意外险优先指数:★★★★★受加息影响程度:☆☆☆☆☆
意外险有点像万金油,是绝大多数市民的首选险种,它具有保费低,保额高,一年一保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加息对它的影响几乎是零。
目前,国内普通意外保险产品的费率一般在每年0.15%到0.2%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只要花不到一两百元钱,就可以买到10万元的意外保障。经常出差的人,可以考虑购买交通意外保险,保障范围囊括公交、航空、火车、轮船,费率更低,一般只要几十元,就可以获得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还有意外医疗保障。
而且,所有的意外险都是一年期的短期产品,其费率是一年一定的,且不说加息对其价格影响很小,即使有影响,投保人也可以在次年享受到更低价的产品。
医疗险优先指数:★★★★☆受加息影响程度:★☆☆☆☆
对于投保人来说,医疗保险与意外险的重要程度可以相提并论,但是医疗险价格与加息之间的关系比意外险更密切。
医疗保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重大疾病保险、医疗补贴保险、医疗费用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方面,从年龄上来说,应该是越早投保越便宜,但是考虑到加息的可能,推迟投保又会使保费便宜。两方面的力量相互制约,推迟投保究竟能否买到更便宜的保险产品,取决于加息的力度和频率。如果认为利率只会小幅度缓慢提升的话,建议不要持币待购。
医疗费用保险和医疗补贴保险基本上都属于一年期短期产品,保险价格每年都可以调整,因此,与意外险一样,投保人无须等到以后再买。
传统养老保险优先指数:★★★☆☆受加息影响程度:★★☆☆☆
现在的养老险大多具有分红功能,理论上说,分红保险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上涨带来的风险。因为银行利率的上调,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入有所增加,这样保险公司的分红空间就比较大,保户的收益也随之上升。但是,从目前分红险的实际分红情况来看,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公司的年分红红利只有1%左右,今后红利的增长能否赶上加息的步伐有待观察。
而养老保险承诺的回报率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设定的,银行利率的高低对保费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打算购买养老险的市民可以观望一下,对于固定回报的养老险尽量回避,对于有分红功能的养老险可以参考一下该公司以往的分红水平再做定夺。